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汪振国

73世贞保公之后,考证74世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9-5-18 17: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潜公父应是福谦、垦都、忻都三人中的一位了。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7

帖子

24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13
发表于 2009-5-21 1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阳都一支74世先祖考证

《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言:“七十三世贞保公,字以元。尧公之子。淳实古朴,以淡自守。不尚华饰。平日读书明理,善闻奥论,应门户对,上官言简而中理,居乡处事公直见称。壬辰夏四月寇扰郡城,里中强横从而接引之,良善多被害。九月元兵克复。公指其姓名陈於官,绳之以法。冬十一月寇复陷城,公虑不免受其抱负遂携老幼徒居以避之。贼至,焚其居,得撄捕不已,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其余家人幸而无恙。及至时定还乡,渐理家业,又值苛差繁杂,支应无暇,日然接待亲友,延师训子犹如承平时未有失。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复以君所植从桂,经乱犹存,有以验堂名之。益彰而手泽之不可忘也。乙酉中秋刲羊酾酒招邀亲朋,如伯原鲍公,士恒郑公,白云唐先生与夫石泉周先生,更与夫族之俊秀咸预其晏。以随吟风弄月之兴。公谓诸公曰:此事大里之丛桂也,各淮南子小山之丛桂也。愿有以发明之。於是咸赋诗而白云撰序,以纪一时之盛,亦斯文之一泰也。生於元壬辰,殁於洪武壬子。享年八十有一。娶长林郑氏,卒葬前山坞,乙山辛向。生五子福谦、益谦、恳都、忻都、悛都。续许氏同公墓葬八亩坪,巳山亥向。七十四世公名讳失考。”

据族谱记载:
73世  贞保  娶郑氏。生五子  福谦  益谦  垦都  忻都  悛都
74世  悛都  生五子  雷童  僖  儒  仪  信
然而,有益谦公一子名后(75世),后生祖德、宅德,宅德生社生、庆生、泰生,社生生寿安,寿安(78世)生道新、道良、道明,道良生伦宗、佩宗、堂(左边一个单立人)宗,佩宗生晟阳、昊阳、景阳,81世景阳公于嘉靖年间迁至江苏。
可见,我75世代祖,只能是福谦  垦都  忻都的后代。
按照《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记载:“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既然遇害,何来江苏始祖。想来遇害未必,可能当时失踪,或抓丁派役之类,后随军北上颠沛流离至江苏,遂成江苏一支。三子恳都也有可能有类似经历或者真已遇害也未可知,既然有如此背景,那能从事科举或者受良好教育,就不可能从歙县出来到沂州府东莞县做官。
据此推断,我辈山东阳都一支祖宗可能是福谦、忻都公的后代。
贞保公享年八十有一,其一,福谦为长子,父母在不远游,而且家中“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总得有人来看守家业,所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父母老了,只有靠老大来主持门庭了;其二,老大年龄大,子孙相比也多,需要照顾父母看护子女的任务也比较重;其三,老大肯定成家早,又值战乱,哪有时间读书参加科举。所以认为老大出远门做官的机会和可能性不大。
最后继承家业的是悛都公,为什么呢?因为家里五个孩子他最小,族谱的记载也以他为最详细,通过记载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歙县大里,而且还繁衍壮大,子辈中没有潜公和桂公的名字。
那么我们山东阳都一支73世贞保公的儿子暨75世潜公的父亲最有可能的是忻都公。他在家排行老四,在家庭后期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从事科举的可能,到沂州府东莞县任职是可能性最大的,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大儿子潜公也带去了,后来回家省墓,死后葬在老家歙县,而潜公守丧后回山东沂南遂发展成大小汪家庄。潜公的弟弟桂公在安东石臼所一带驻守海防,建文四年“靖难之变”后,潜公回到阳都,桂公也在石臼所一带的汪家台(即今天的日照东港区石臼街道汪家台村人)定居下来。
纯属推测,希望能得到族谱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7

帖子

24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13
发表于 2009-6-25 11: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汪振国于2007-01-17 21:48发表的 73世贞保公之后,考证74世 :
  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汪家庄汪氏系建公系73世贞保公之后,74世公名讳失考,请本家帮助考证。提供以下资料:
《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言:“七十三世贞保公,字以元。尧公之子。淳实古朴,以淡自守。不尚华饰。平日读书明理,善闻奥论,应门户对,上官言简而中理,居乡处事公直见称。壬辰夏四月寇扰郡城,里中强横从而接引之,良善多被害。九月元兵克复。公指其姓名陈於官,绳之以法。冬十一月寇复陷城,公虑不免受其抱负遂携老幼徒居以避之。贼至,焚其居,得撄捕不已,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其余家人幸而无恙。及至时定还乡,渐理家业,又值苛差繁杂,支应无暇,日然接待亲友,延师训子犹如承平时未有失。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复以君所植从桂,经乱犹存,有以验堂名之。益彰而手泽之不可忘也。乙酉中秋刲羊酾酒招邀亲朋,如伯原鲍公,士恒郑公,白云唐先生与夫石泉周先生,更与夫族之俊秀咸预其晏。以随吟风弄月之兴。公谓诸公曰:此事大里之丛桂也,各淮南子小山之丛桂也。愿有以发明之。於是咸赋诗而白云撰序,以纪一时之盛,亦斯文之一泰也。生於元壬辰,殁於洪武壬子。享年八十有一。娶长林郑氏,卒葬前山坞,乙山辛向。生五子福谦、益谦、恳都、忻都、悛都。续许氏同公墓葬八亩坪,巳山亥向。七十四世公名讳失考。”
“迨至吾七十五世祖潜公自大明洪武年间,离故歙随父侍行奉任山东省沂州府东莞县(今沂水县)家居水地,地势了阔。致任后,抵县治之西南界,阳都城西剪荆胥宇焉。嗣后蕃衍遂为汪家庄云。入藉后,潜公应建文二年乡试中举人,官至鸿胪寺。公之父因归省墓,卒於歙,遂合葬先茔。公守墓尽冖去丧之后,复来沂水定居。”

既然潜公父亲是“任山东省沂州府东莞县(今沂水县)”,那么在地方志上应该有其名讳记载,但是我查遍了所有的沂州府志、沂水县志、莒州志、青州志、临沂县志等均未见到沂州府沂水县县任中汪姓。其次,这个地名本身就不对,汉朝末期置东莞县,魏设立东莞郡,其后一直以沂水县相称,只是不同时期隶属不同府管辖而已,倒是汪潜的名字在多部地方志中详细记载。
看来要考证我祖74世,真难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9

帖子

7205

积分

新手上路

祝各位本家天天快乐!

积分
7205
QQ
发表于 2013-10-30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
txwsyj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45

帖子

7313

积分

认证会员

维木有本,维水有源,人之本源,实维祖先;念我汪氏,徽歙婺源。

Rank: 6Rank: 6

积分
7313
QQ
发表于 2013-11-14 2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汪德兵) 的帖子

告诉我们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9

帖子

7205

积分

新手上路

祝各位本家天天快乐!

积分
7205
QQ
发表于 2014-8-11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悛都公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4-8-12 0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4-8-12 09:58 编辑

请公布75世、76世祖讳,以便得到帮助。现抄发此支世系相关资料如下,请予核对:


68世:大作,子三:浤、潚、梦祥。
69世:潚 ,  子一:应瑞(应端)
70世:应瑞,子一:象先,大理始祖。
71世:象先,子一:尧。
72世:尧,   子一:贞保。
73世:贞保,子四:福谦、益谦、艮都唆都。
74世:福谦,子二:伟、杰。
        75世:伟,  子二:裕得、礼得
                76世:裕得,子二:欢庆、安庆。
                76世:礼得二:庆、童。
        75世:杰,  子一:福德。
                76世:福德,子三:惠庆、祐庆、孟庆。
74世:益谦,子一:俊。
        75世:俊,  子二:祖得、宅得。
                76世:祖得,子嗣无记。
                76世:宅得,子三:社生、庆生、泰生。
74世:艮都,子一:侃。
        75世:侃,  子二:祥得、悬得。
                76世:祥得,子一:宗庆。
                76世:悬得,子一:常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