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919|回复: 6

《黄山区志》认定汪伦是太平人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发表于 2010-6-15 1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山区志》认定汪伦是太平人
www.ah.xinhuanet.com 2010-06-11 来源:合肥晚报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诗中的“汪伦”籍贯争论,在新近出版的《黄山区志》中终于有了结果,汪伦就是太平县(现黄山区)人。
    这是根据桐城多家汪氏家谱记载而得出的。汪伦早在40世祖时就居住在太平县大庙汪村。汪伦,又名风林,是唐初扶朝功臣汪华的直系后裔。据桐城《云天汪氏宗谱》、《三安汪氏宗谱》、《梅城汪氏宗谱》、《张家嘴、封门塥汪氏宗谱》、《务本堂汪氏宗谱》、浙江省建德《玉门汪氏宗谱》、徽州《新安星源回岭裔村汪氏宗谱》、湖北《红安汪氏宗谱》等十多家汪氏宗谱记载,汪华后裔从40世祖汪叔举就始居于太平县大庙汪村。
    汪氏谱中还特别记载: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侧,生子二,仁泰、仁恭。到了仁泰是48世,他生二子,风思、风林,即汪伦。风思成才后在歙县任县令。歙县是周公后汉末汪文和为避乱迁皖南汪氏第一居住地,40代后就迁太平县了。所以谱中记载风思到歙县任县令是“复居故里”。到风思时是49代,因此汪伦籍贯不是歙县应是太平县。汪伦出生在太平县,到泾县任县令时,其父仁泰没有随长子风思去歙县,而是随次子汪伦迁居泾县,直到81岁在泾县桃花潭谢世。汪伦卸任后也定居于泾县桃花潭。
    为什么长期以来,汪伦一直被以为是泾县人?主要是皖南的一些《汪氏宗谱》记载有笔误,将仁泰“自太平迁泾县”,少了“随子任”三个关键字。同时,40世祖汪叔举早就居太平县大庙汪村讲述不清,以至于从宋、明、清以来泾县地方志都记载汪伦是泾县人。从2005年开始,桐城学者根据桐城的多家《汪氏宗谱》考证第一次提出了汪伦是太平人的见解,随后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汪茂和经考证也认为太平县的确是汪伦的籍贯和出生地。(戴新彪、戴红莲)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绩溪大庙汪村,40世祖汪叔举是唐模始祖,不知太平有大庙汪村,太平大庙汪村在哪?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2: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伦的籍贯及身份考
汪兴吾(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新渡中心学校邮编:231470)
    本文考证了诸多《汪氏宗谱》及相关资料,对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主人翁汪伦的身份和籍贯进行了探讨,经过全面比较、分析认为:汪伦其身份是泾县令,籍贯是现黄山市黄山区人。

    关键词:汪伦——身份——籍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千古绝唱《赠汪伦》,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同时,诗的主人翁——汪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汪伦何许人也?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汪伦的身份和籍贯成了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综合近几年对此问题的研究,现归纳如下。
    一、关于汪伦的身份。
    1、“豪士”说。
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
    2、“村人”“村民”“农民”说。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伦,一村人耳……”
    小学课本课标必备70首中《赠汪伦》[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李白集校注》中《赠汪伦》诗题下有校者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另有《过汪氏别业二首》(亦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似可参证。
    郭沫若1971年出版的《李白与杜甫》一文中,称汪伦是个农民。《中国文学史略稿》、《唐宋绝句选注析》、《唐宋诗词探胜》等书亦如是说,甚至补充说“是一位善酿酒的村民”。许多文章据此来定汪伦身份。
    3、“隐士”说。
    有人认为汪伦是隐居在泾县山村的士人。
    4、“县令”说。
    黄拂麈在《汪伦何许人也》一文中说,他曾带着疑问到安徽泾县走访,终于在《泾县志》与《汪氏宗谱》中发现了具有史料价值的记载:“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名士,与李青莲(即李白)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为莫逆之交。开元天宝年间,公为泾县令。”
    出版于1992年9月的《泾川桃花潭》资料说:“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
    出版于1996年2月的安徽省《泾县志》中说:“天宝间(742—755年)汪伦曾为泾县令。”
    二、关于汪伦的籍贯。
    1、泾县说。
    宋代杨齐贤认为是泾县人,曾说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李白这首赠诗。
    《辞源》、《辞海》等略写为“汪伦(唐)泾县人”。
    出版于1987年12月的《泾县文化志》也持泾县人说。
    1996年版《泾县志》中说:“汪伦,又名凤林,本县人”。
    2、歙县说。
    有人从姓氏学的角度分析:汪伦其兄曾为歙县县令,则其有可能是歙县人。
    3、黟县说。
    《泾县发现汪伦“别居”》:“汪伦,又名风林,黟县人士,唐朝越国公,知名进士。开元天宝年间,汪伦奉命从黟县来泾县任县令”。
    江志伟先生在《从汪氏族谱说汪伦籍贯》中说,汪氏宗谱的发现,为第一次提出‘汪伦原是安徽黟县人’的新说法提供了文物证据。”似乎给汪伦的籍贯下了定义。
    以上说法,各执一见,莫衷一是,给汪伦这个历史名人凭添了几分神秘的面纱。我认为,要准确探讨汪伦的身份和籍贯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思路和全面的观点。
    “正确的思路”要求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从有效的历史资料中找答案。关于汪伦的历史资料,因为他本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因为诗苑佳句使他“名留青史”,成了古今名人,所以很难找到有关记载他的书籍,在有限的一些历史资料中也只能是蛛丝马迹,语焉不详,何况这些历史资料的来历也可能是“可能”、“据说”一类。那么究竟怎样的资料才有可能较全面地记载汪伦的身份和籍贯呢?幸好发现了《汪氏家谱》。《汪氏家谱》确实给解开汪伦之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窥一斑”而“猜”“全豹”,应该是观“全豹”而“察”“一斑”。江志伟先生找到了《汪氏家谱》,从家谱的记载中推测、判断,从而得出“汪伦是黟县人”的结论,其思路是正确的,但缺少的是“全面”,只从一本家谱、一段记载便作出判断,不免导致结论的片面性。当然这与他当时所见到的资料有限有关。
    我从所看到的有代表意义的十多套《汪氏家谱》中有关汪伦的记载,经过全面比较、分析认为:汪伦其身份是泾县令,其籍贯是现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人。
    这里首先要弄清“籍贯”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注:“[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地。”一般词典都这样解释,不能与居住地混为一谈,汪伦的居住地是泾县,这一点谁也没有疑义。
    其次要弄清汪伦在汪氏家谱中的世系,汪伦是唐朝越国公汪华七子汪爽的玄孙。汪爽次子处贵,处贵子太元(一作太玄,泰元,泰玄),太元生仁素、仁恭,仁素生凤思、凤林(汪钟鸣保存的手抄本记汪伦为仁恭之子应是笔误,这是我见到的汪氏宗谱中唯一的说法),凤林即汪伦。
    据桐城《三安汪氏宗谱》记载:
    46世祖处贵,应孝廉不捷,卒葬宣城(隋唐为宣州,东汉为宣城,明清为宁国府,古谱中三名通用)太平县,生子一,泰元;
    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侧,生子二,仁素,仁恭;
    48世祖仁素,由太平随子任迁泾县,年八十一,卒葬居侧,生子二,凤思,凤林;
    49世祖凤思,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戊戌授歙县令,复居故里;凤林,泾县令,子孙居泾县。
    桐城《云天汪氏宗谱》、《梅城汪氏宗谱》、《张家嘴、封门塥汪氏宗谱》、《务本堂汪氏宗谱》、青阳《五溪汪氏宗谱》、南开大学教授汪茂和根据其祖谱整理的《汪氏家谱》等都有着同样记载。
    古时修谱,非常严谨,最怕“乱宗”,正如汪绳规在《三安汪氏宗谱》四修跋中云:“倘或少设假借,其何以信今而传后也?”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谱必须源于老谱,新谱修成后还要举行一个仪式——焚烧老谱及老谱雕版,所以现在能见到的老谱以清朝和民国时居多,明及以前的老谱微乎其微。以上数谱,虽修成于清末民国初年,均沿袭于唐、宋时期的老谱,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从前面的记载不难看出:
    1唐越国公汪华之孙汪处贵“应孝廉不捷”,卒葬太平县。汪处贵本居于大庙汪村(该支汪氏从四十世祖汪叔举始居大庙汪村),为什么葬于太平县?浙江建德《玉山汪氏宗谱》载:“处贵,爽公之二子也,侨居宣之太平县”。原来是因为“侨居”于斯而葬于斯。
    2汪处贵子太元始居于太平县。何原因居于太平?《新安星源回岭裔村汪氏家承》说:“四十七世祖太玄公,二八体书,善骑射。父殁,终身庐于墓側,卒年四十,葬父墓左”。原来汪太元是个孝子,尽管他16岁就能体悟《尚书》,精通骑马射箭,但他以孝为先,在父亲去世后,竟“终身庐于墓側”。正因为他的极端孝行,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只活了40岁。由此,我们已全面了解了汪伦祖父迁居于太平的原因。
    3汪伦的父亲汪仁素之所以迁泾县是因为“随子任”。也就是说汪仁素本居太平,汪伦也出生于太平,只是后来汪伦到泾县任县令,其父没有随长子汪凤思(歙县令)到歙县居住,而是随次子汪凤林(汪伦)到泾县居住。
    至于湖北《红安汪氏宗谱》载:仁素“自太平迁泾县”;九华《长垅汪氏宗谱》载:仁素居(皖宣州)泾县桃花潭。两谱都忽略了三个字——“随子任”。
    结论:汪伦的籍贯是太平县人(现属黄山区黄山市),后到泾县任县令,并定居于泾县桃花潭,其后裔在泾县扎根、繁衍、壮大。
    顺便提及:江志林先生在《从汪氏族谱说汪伦籍贯》中提出证明汪伦是仁恭后代的证据——“第五十世即汪伦的小弟景瑞之子为‘文弼’,正好与汪伦之子‘文焕’同‘文’字排行。”这样推论是片面的,因为凤思之子名文秀、文景、文相、文希,也是“文”字排行。且从汪伦自己的谱名凤林看,其兄名凤思,为“凤”字排行;而仁恭子名景荣、景砦、景瑞,为“景”字排行。其实对这个问题最有说服力的是汪伦后代所修的泾县桃花潭《汪氏宗谱》,该谱记载为仁素的次子;从仁恭后代所修的家谱如桐城徐河《汪氏家谱·曹股》看,也认为汪伦是仁素之子。
2006年10月6日      
参考资料:
1、《随园诗话》(清·袁枚);
2、《唐诗解》(明·唐汝询);
3、《李白集校注》;
4、《李白与杜甫》(郭沫若);
5、《中国文学史略稿》;
6、《唐宋绝句选注析》;
7、《泾县志》;
8、《泾县志》(1996年);
9、《辞源》;
10、《辞海》;
11、《泾县发现汪伦“别居”》;
12、《从汪氏族谱说汪伦籍贯》(江志伟);
13、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14、桐城《云天汪氏宗谱》;
15、桐城《梅城汪氏宗谱》;
16、桐城《张家嘴、封门塥汪氏宗谱》;
17、桐城、《务本堂汪氏宗谱》;
18、青阳《五溪汪氏宗谱》;
19、南开大学教授汪茂和根据其祖谱整理的《汪氏家谱》;
20、建德《玉山汪氏宗谱》;
21、徽州《新安星源回岭裔村汪氏家承》;
22、湖北《红安汪氏宗谱》;
23、九华山《长垅汪氏宗谱》;
24、泾县桃花潭《汪氏宗谱》;
25、桐城《汪氏家谱·曹股》;
26、《汪氏宗亲网》有关文章。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0-6-15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报文章 概念混淆 祖籍错误 生地正确

《黄山区志》认定汪伦是太平人
www.ah.xinhuanet.com 2010-06-11 来源:合肥晚报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诗中的“汪伦”籍贯争论,在新近出版的《黄山区志》中终于有了结果,汪伦就是太平县(现黄山区)人。
    这是根据桐城多家汪氏家谱记载而得出的。汪伦早在40世祖时就居住在太平(绩溪)县大庙汪村。汪伦,又名(凤)林,是唐初扶朝功臣汪华的直系后裔。据桐城《云天汪氏宗谱》、《三安汪氏宗谱》、《梅城汪氏宗谱》、《张家嘴、封门塥汪氏宗谱》、《务本堂汪氏宗谱》、浙江省建德《玉门汪氏宗谱》、徽州《新安星源回岭裔村汪氏宗谱》、湖北《红安汪氏宗谱》等十多家汪氏宗谱记载,汪华后裔从40世祖汪叔举就始居于太平(绩溪)县大庙汪村
    汪氏谱中还特别记载:(46世祖处贵迁太平)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侧,生子二,(素)仁恭。到了(素)是48世,他生(三)子,凤仪、(凤)(凤)(凤林)即汪伦。(凤)成才后在歙县任县令。歙县是周公后汉末汪文和为避乱迁皖南汪氏第一居住地,40代(46代)后就迁太平县了。所以谱中记载(凤)到歙县任县令是“复居故里(指绩溪登源)”。到(凤)时是49代,因此汪伦籍贯不是歙县应是太平县。汪伦出生在太平县,到泾县任县令时,其父(素)没有随长子(凤)去歙县,而是随次子汪伦迁居泾县,直到81岁在泾县桃花潭谢世。汪伦卸任后也定居于泾县桃花潭。
    为什么长期以来,汪伦一直被以为是泾县人?主要是皖南的一些《汪氏宗谱》记载有笔误,将仁(素)“自太平迁泾县”,少了“随子任”三个关键字。同时,40世祖汪叔举早就居太平(绩溪)县大庙汪村讲述不清,以至于从宋、明、清以来泾县地方志都记载汪伦是泾县人。从2005年开始,桐城学者根据桐城的多家《汪氏宗谱》考证第一次提出了汪伦是太平人的见解,随后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汪茂和经考证也认为太平县的确是汪伦的籍贯和出生地。(戴新彪、戴红莲)
以上红色为错误,蓝色为正确,括号内为纠正。汪伦即汪凤林,出生于太平县,三代以上祖籍是绩溪县。
希望《黄山区志》和《合肥晚报》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能看到这篇原文勘误帖,以纠正错误,还原史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0-6-15 15: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祝明于2010-06-15 11:31发表的 :
只知绩溪大庙汪村,40世祖汪叔举是唐模(绩溪登源)始祖(唐模始祖是建公派51世质公)不知太平有大庙汪村,太平大庙汪村在哪?

这里所指的就是绩溪登源的大庙汪村!太平县没有大庙汪村。46世处贵由绩溪登源(或歙州府城)迁宣州太平县岭南浮城村橘子园,合葬太平居近南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0-6-16 0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伦早在40世祖时就居住在太平县大庙汪村”这句话是错误的,九华星云说得对,太平没有大庙汪村,大庙汪村在原歙县(唐大历元年,即766年析绩溪县),今属绩溪县。汪伦的曾祖父汪处贵死后葬在太平县,祖父汪泰元是个孝子,在其父“墓侧”建“庐”居住,也就从歙县搬到了太平县,一直到汪伦任泾县令前世居太平。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65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411
QQ
发表于 2010-6-17 17: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