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3452|回复: 135

《赣鄂四县汪氏统谱》简介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发表于 2010-8-9 1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赣鄂四县汪氏首届统修宗谱》简介(1)


各位本家:
         我准备将《赣鄂四县汪氏首届统修宗谱》(以下简称《统谱》)的修纂情况和主要内容分批发出,供那些正在续谱或准备续谱的本家参考。如能起到借鉴作用,我心足矣。该谱在“江西武宁汪氏”版区中也曾作过报道,本家们可参阅。   


         第一、基本情况

        续谱时间:从2007年5月30日在江西武宁桐林召开谱局成立暨庄门代表大会起,到2008年12月底发谱,历时18个多月。   
        含括庄门:江西省武宁县的桐林、石桥、上久、梅溪、婺山、银炉、南岳、严阳、龙腹、浊水等23个庄门。修水县的庙岭、杨源山等7个庄门。铜鼓县的脉滩等3个庄门。湖北省通山县的南山、井湾、游龙、赤颜、杨芎、浮涎林等9个庄门。共计42个庄门。
        指导思想:61世祖焱公自北宋初期由浙江金华迁江西武宁定居,为武宁汪姓始祖以来,后裔遍布江西省的武宁、修水、铜鼓、瑞昌、永修、新建等地。湖北省的通山、阳新等地。还有远迁到陕西、贵州等地的。本次续谱,就是想将焱祖裔下收归一帙。由于以前都是各地分修,此次能合起来很是不易,故曰“首届统修宗谱”。(由于专注于“焱祖”支下,四县其他支系的汪姓除一向合修的外,都没有动员参修。这是不足之处。)
        经费来源:丁费 +   捐赞 。(捐赞特别重要,要早宣传、早发动 )

         第二、 组织机构:

        顾问:汪维民(梅溪庄)、汪庆石(井湾庄)、汪新杞(庙岭庄)。

        理事会主要成员:
        理事长:汪会建(上久庄)、汪焱春(南山庄)。副理事长:汪庆展(游龙庄)、汪维洋(石桥庄)、汪元龙(庙岭庄)、汪传新(脉滩庄)。

       编写组主要成员:
       主编:汪维仁(上久庄)。 副主编:汪维兴(婺山庄)、汪维斌(婺山庄)、汪南通(银炉庄)、汪福全(南山庄)。

       财务组:汪和森(桐林庄)、汪    涛(梅溪庄)。

       印谱数:首印280套,后加印26套,共计达306套。(注:还有的本家后来又直接与打印社联系打印过,数目不详,估计在20——30套之间)。


       (待续)  

  
            
         《赣鄂四县汪氏统谱》大功告成

[blockquote]管理提醒: 本帖被 大风 从 网上汪氏 移动到本区(2009-10-15) [/blockquote]  深冬,十二月二十六日,寒意笼罩着地处赣北山区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居住在这个地区的铜鼓、修水、武宁、通山这几个山城中的汪氏子孙的却了无寒意,心中流动的是一股比春意更浓的暖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流露着喜悦。 因为,明天就是铜鼓、修水、武宁、通山汪氏统谱的接谱大日了。这是每一个汪姓人的节日,也是两年来的企盼。
  从2007年5月30日谱局成立,到2008年12月27日四县子孙接谱,其间历时一年多,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今天,统谱终于告成。
  湖北的宗亲是迁徙较远,而今人数最众的一支,从26日下午就从通山出发了,一路上,领队的汪焱春老大哥(也是此次续谱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不时向我们告之他们车队的到达地点,下午5时左右;浩浩荡荡的车队来到了武宁县城,一时间,武宁县城万人空巷,每个人都是一个疑问:“姓汪的怎么这么多人!”
  此次续谱,为武宁迁出的四县子孙首次统修,为我汪氏焱祖支下寿、宁、福、康四公裔下子孙,男丁人数有四千多人,除迁往陕西和湖北一个叫竹排门的地的本家因无音讯未能参加外,其他各支都参与了此次统修。
  遥想当年,焱祖被加封靖王,携妻将子来到武邑桐林,几百年后,数千子孙欢聚一堂把酒齐歌,人生逢此盛事,夫复何求!
  续谱总编汪维仁为九十一世,退休前是修水四都中学高级教师,文字功底深厚,更兼多年以修四县汪氏统谱为宿愿,长期钻研于此间,谱局成立后,不以年迈体弱为顾,不以舟车劳顿为苦,终日忙忙碌碌,殚精竭智。是为此次续谱第一功臣~!
  湖北汪家畈南山庄汪焱春,为煤矿董事长,在这此续谱中也不顾生意繁忙,奔走于江西湖北两地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可谓劳苦功高!
统谱
统谱
    [ 此帖被wnwangtao在2010-05-10 11:40重新编辑 ]
注:本帖下半部分系从“江西武宁汪氏”中复制于此存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921

帖子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积分
34636
发表于 2010-8-9 20: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拜读,由衷感激!
持易处世,谦和为人,此为“易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761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天下汪氏一家亲

积分
53899
QQ
发表于 2010-8-10 09: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
汪明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2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谱》简介(2)

     彩       照
华夏共祖轩辕黄帝像
始祖颖川侯汪公遗像
迁江南始祖文和公遗像
越国公华公遗像
华公长子建公遗像
华公七子爽公遗像
迁婺源始祖道安公遗像
迁武宁始祖61世焱公遗像

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承兴先生题辞

大部分庄门风景照

武宁汪氏人口分布图与武宁风景照
通山汪氏人口分布图与通山风景照
修水汪氏人口分布图与修水风景照
铜鼓汪氏人口分布图与铜鼓风景照

汪东兴、汪道涵、汪洋等当代名人肖像 (附简介)

武宁始祖焱公墓照
各庄门始迁祖墓照

汪氏宗祠(五所)与牌楼彩照

通山与武宁07年清明祭祖彩照(8帧)
三人08年赴黄山市参加研究会成立大会合影
在云岚山华公墓地祭祀情景照 (4帧)

理事会主要成员近照
庄门代表大会合影
编写组主要成员合影
武宁、通山、修水、铜鼓庄门之间联谊合影

捐资宗亲照 (103帧)

  (以上均为彩照)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9: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谱》简介(3)

     目   录

彩照(见上帖“简介2”)

序(一)
序(二)
凡  例

第一章  姓源综述
  附文:
        1、小知识  姓氏的来源
        2、《 姓从何来 *   汪姓 》
        3、《寻根问祖百家姓 * 汪姓 》(光牒解说词)
        4、王大良先生著《姓氏探源及取名艺术 *  汪姓 》
        5、袁义达、张诚先生著《中国姓氏 ******   汪姓 》
        6、颖川辩

第二章  迁徙轨迹
  附文:
        1、武宁汪姓四大支分迁图  
        2、修水汪姓各支分迁源流图

第三章  分布概况
  附图表:
          1、武宁汪姓分布图及风景照
          2、修水汪姓分布图及风景照
          3、通山汪姓分布图及风景照
          4、铜鼓汪姓分布图及风景照
          5、武宁汪姓居住地一览表
          6、修水汪姓居住地一览表
          7、民国丙子(1936年)续谱绘制的“武宁汪姓布衍图”
  
第四章  远古源流
       (受姓前“黄帝—颖川侯汪”,受姓后从1世祖颍川侯汪公—61世焱公迁江西武宁为始祖再繁衍为65世“寿、宁、福、康”四大支)

第五章  历代英贤
        (分“谱载”和“典载”两部分)
  
第六章  当今新秀

第七章  像赞墓图
  (一)先祖像赞
  (二)先祖墓图(包括“彩图”和“黑白图”)
  (三)汪氏宗祠(彩照)
  
第八章  族规家训
  (一)家训面面观
  (二)族规家训选
  (三)本次(戊子)续谱新定家训

第九章  封敕之荣

第十章  各支派行

第十一章  谱序选粹
    (一)历届宗谱总序(46篇)
    (二)各支分迁序  (36篇)
   注:均进行断句、分段、注释,将繁体字换成简化字,将异体字换成常用字。  
  
第十二章  传赞存目
    1—13篇为:文和公、汪华公、道安公、濆公等先祖传、记、碑铭 。
    14—61篇为本支各庄先人传记、碑铭。  
   (注:共选登61篇,存目900多篇。)
  
第十三章 文苑撷英
     一、各地风景诗
           (一)豫宁八景诗
           (二)通山八景诗
           (三)庙岭八景诗
           (四)上久八景诗
           (五)银炉八景诗
  二、先贤诗文选
         (略)
  三、汪姓宗祠、民居、书院、寺庙、寿庆等诗文、楹联选
  四、本支当代作者诗文选

第十四章 浩繁谱牒
     一、名人论谱
     二、当代专家、有关部门对宗谱的论述
     三、家谱纵横谈
             1、家谱的名称
             2、家谱的起源
             3、家谱的类型
             4、家谱的发展与演变
             5、家谱的内容与结构
             6、家谱的篡修
             7、家谱的价值与利用
             8、家谱的现状
     四、汪氏谱牒概况
     五、历代祖先上谱表
     六、各堂历届续谱年考
            附文  (略 )

第十五章 续谱杂记
    一、组织机构 (彩照一组 )
    二、通知文告
    三、辑谱大事记
    四、各庄人丁统计表
    五、捐赞芳名表
    六、新撰传赞
   七、祝贺诗文
   八、杂文一组
         (包括:湖北与武宁07年祭祖回忆诗文、祭文。赴黄山市参加汪华文化研究会的回忆、杂感及会议期间所发的讲话稿等材料)。
后  记

          以上为“上卷”

         中、下卷为“各庄世系”。


         目录完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8: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谱》简介(4 )  

                    
                                                                                                                       赣鄂四县汪氏首届统谱序(之一)

    宗谱是我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她起源于夏,产生于晋,发展于唐,定型于宋,兴盛于清,可谓源远流长。民国受战乱之苦,解放后受左倾思潮摧残,一度枝枯花谢。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到改革开放来临,国泰民安之后,她又吐新芽,绽花蕾,枝繁叶茂了。今天,处处寻根联谊,姓姓聚族修谱。这是国家强盛,政策开明,人民文化素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利国利民,光宗耀祖,泽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宗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记录本族世系繁衍、人物事迹的特殊载体,是一姓之名片。有了她,便可以知源流、定世系、识亲疏,又可以明伦理、敬宗祖、收族众。用今天的话说,他既可以保留一姓之文史资料,又可以团结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汪氏有多个姓源,但本支却肇姓于周之鲁国,始于颖川汪侯,至今已有2500多年。其间,先祖们顽强地繁衍生息于神州大地上,由山东向四周播迁,特别是到了唐朝,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江苏等省的汪姓人口迅猛增长,一时有“十姓九汪”之誉,被敕封为“国之柱”姓。今天,不仅扩散到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汪姓人移居东南亚和欧美等国。总人口超过456万,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百家大姓的57位。
    徜徉于宗谱的古典园林,纵览汪氏的辉煌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先祖们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形成了自身的道德风范,创造了足以令我们自豪的极其丰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仅就修辑宗谱而言,也毫不逊色于其他姓氏。
    我姓宗谱为31世祖文和公首创。东汉建安2年(公元197年),文和公举家南渡,定居于浙江淳安。“自其祖考凡三十世乃定谱牒,遂纪德行、官爵、墓茔于各代之下,汪氏之谱盖始于此”。后经35世祖旭公及44世祖华公两次进表朝廷,又“将文和公所记为传,修辑谱牒表呈阙下,汪氏宗谱自此而详焉。”此后,历代先祖酷爱修谱,世代不辍。
    61世祖焱公于北宋初期由浙江金华移镇豫章,籍居武宁桐林,为武宁汪姓始祖。四传而衍为寿、宁、福、康四大支。播及全县和本省的修水、铜鼓、永修、瑞昌、新建等地。有的外迁到湖北通山、阳新,甚至陕西、贵州等省。千余年间,先祖们勤耕苦读,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如今是星罗棋布,人丁兴旺,许多人事业有成,闻名遐迩。
    汪姓迁入武宁后,开始由于人数少,未能独立修谱,至明万历年间仍“附修于徽”。直到清雍正甲寅(即公元1734年)才自行修谱。其间,有桐林的合纹堂、笔峰堂、三策堂、聚林堂,上久的丛盛堂,通山的玉山堂、忠孝堂,庙岭的溯源堂、忠孝堂,瑞昌筱源的平阳堂,分分合合,先后于乾隆壬寅、嘉庆甲戌、道光辛丑、同治丙寅、光绪庚寅、民国壬子、癸酉和丙子,共修八次。公元1989年及1994年,也是五堂先后分修。随着形势的好转,在其他姓氏合修规模越来越大的激励下,我姓族人也迫切盼望合修。
    公元2007年清明,通山族众倡议祭祖,期间又提出了修宗谱、建宗祠的宏伟构想,武宁各庄亦表示积极响应。终于在5月30日,两县族人聚集在焱祖的发祥地桐林庄,成立了“汪氏统谱”谱局。后来又联络修水冠石,并将一向与之合修的武宁南岳、辽田,铜鼓脉滩、兰竹洞,修水硃沙坑、榧子洞、古市、彭姑阜堂等几支聚拢一起。使范围越来越广,人数越来越多,便决定以“赣鄂四县汪氏首届统修宗谱”名之。随后进入具体操作阶段,经过谱局同仁和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历时18个多月,终于告竣。
        本谱编排新颖,内容充实,装帧精美,这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她是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凝聚了族人的心血,展现了族人的风采,折射出族人敬宗孝祖之情。通过续谱,极大地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提升了宗族的声望。
        首先,她突破了老谱的模式,将欧苏体例糅合起来,从而使结构更加简明,脉络更加清晰。
        第二,她内容非常充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这是历届老谱所不及的。我们广搜博采,不厌浩繁。全书十五章,许多内容都是大多数族人所从未见过的。加上我们将全部文言文都进行了断句、分段、注释、简化字处理,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族人的阅读。相信族人阅读本谱后,既会增加知识,也将受到深深的教育。
        第三,她本着“厚今”的原则,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程度、职业、职称、著作、荣誉尽量收集起来,使族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和一份宝贵的资财。
        诚然,本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原本我们想将焱祖后裔全部聚拢来,但未能如愿。瑞昌筱源庄有千余人口,是寿公支下少英公后裔,因去年刚建宗祠,又修水泥路,耗资过巨,加上他们于1994年修了房谱,犹豫再三后退出。永修、新建、阳新、陕西等地,几经查找,均无功而返。这是本次续谱的最大遗憾。
        另外,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家务缠身,谱成后发现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本人歉疚莫名,深感对不起族众。
        赘述如前,不敢云序。

                                                                                                                                                 忝任本谱主编 、寿公裔下91世孙   上久庄   维仁  敬撰
                                                                                                                                                 公元二0  0八年戊子岁七月二十八日   定稿 于修水县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3: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谱》简介 (5 )  

                                                                                                                      二 0  0  八奥运年续谱序  (之二 )

        国史、方志、宗谱,这是我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它们均具有“存史”、“教化”、“资治”的功能。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及各个姓氏的精英们,无不殚精竭虑,连篇累牍,编著不辍。甚至有人说:亡史之祸胜于亡国。他们解释说:国亡尚可复,史失难弥补。我认为此话虽危言耸听,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宗谱是一姓之史书,也是一姓之教科书。真实地记录下来的是,族人兴衰聚散的繁衍史,艰难曲折的迁徙史,含苦茹辛的奋斗史,披荆斩棘的创业史,辉煌灿烂的发展史。族人尤其是先祖们的崇高品德、气节、风范,可以令我们敬佩而受到熏陶;前辈们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可以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祖宗的丰功伟绩可以使子孙为之自豪并受到鞭策。总而言之,宗谱的“教化”功能是巨大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起到了加强同族宗亲的认同感,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地方安定,宣扬民族美德,打击陈规陋习等作用。即使在今天,他仍然可以规范族人的行为道德,为创建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正因为宗谱能规范族人的言行,陶冶族人的情操,铸造族人伟岸的人生,合各个家族,便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格、国魂,那就是勤劳、勇敢、智慧。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历代的先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开辟了家园;英勇顽强,同仇敌忾,保卫了祖国;心灵手巧,智慧超群,创造了文明。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无数英雄的高风亮节,嘉言懿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苏武、文天祥、杨令公的民族气节,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的民族精神家喻户晓;江姐、刘胡兰、夏民翰的革命气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妇孺皆知。反过来,那些民族败类则遗臭万年,令人不齿。杭州岳飞庙前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故铸佞臣。”这是对两个忠奸人物的褒贬。岳飞精忠报国,令人尊敬;秦桧卖国求荣,暗害忠良,成为千古罪人。“从此取名不言桧,顿教子孙愧姓秦。”现代的贪官污吏如胡长春、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等,也一个个身败名裂。须知“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值得警惕。
        为民须诚信,能守法;为官要清正,能秉公。一个普通百姓要勤劳致富,不走歪路。一个公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以权谋私。青年人要努力读书,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为国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其主流的宗谱最早出现于远古的荒蛮时代,结绳记事时便有了宗谱的雏型。五千多年中,他发展兴盛起来,在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修辑不辍,延续至今。
        当今乃大治之年,和谐盛世,修谱著史已蔚然成风。政府虽未正式行文提倡,但对谱牒的功能却大加褒扬。江西省委副书记钟起煌亲自为《钟姓史话》撰序,现任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芜湖任市长时亲自出席吴姓祖墓及文化广场剪彩仪式。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六桂堂”题词“光祖耀宗”,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胡姓题词“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再者,各姓修谱人员中,均已退了休的党员、干部(其中有许多中高级干部)、教师为主。只有那些不懂历史,思想僵化,头脑糊涂的人仍对修谱抱有偏见,当然这也不足为怪。
         文不文,序不序,贻笑方家。值统谱告竣之时,以小诗表示我衷心的祝贺:

          谱史辑修新,聊慰族人,千家万户喜临门。爆竹声声祈祖德,世代长青。


                                                                                                                                                 宁公裔下91世孙     婺山庄     维兴    谨撰
                                                                                                                                                  公元2008年8月18日      定稿于武宁县城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0-8-13 17: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双子客) 的帖子

呵!本家,又是重磅炸弹呐!
       历时18个月修撰的《赣鄂四县汪氏统谱》,为汪氏族人树立了榜样。期待有机会能观全谱!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8: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汪寿杰) 的帖子

谢谢寿杰本家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5: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汪寿杰) 的帖子

寿杰本家:
        谢谢你的特别关注,再回帖的原因,说来也可笑(是苦笑吧)。
        我突然发现,我的“4”个“好评度”昨晚被减掉“2”个,不知是何原因?对一个年近古稀,刚学电脑的我来说,发了这麽多内容,要花多少时间(我一个钟头只能打出100多字),时间一长,便两眼模糊,自己感到很是辛苦。看到兴吾本家给的“2”个“精华”,还有不知名本家的“4”个“好评度”(“贡献”至今为“0”),我感到很欣慰。本来心如止水,可昨晚突然发现这一“变故”,我恍如霜打,感到茫然。给不给什么“好评度”之类无所谓,我倒没有什么想法,但给了却又收回,就叫人有点不舒服了。我不知是哪里错了?亦不知是哪位本家对我有看法,要来这么两“棒”。对人总应该以“鼓励”为主啊!自己给了又收回,亦或此人给了而彼人却来收回,这算是哪一出呢?  何必要来泼我的冷水,打击我的积极性呢?
        将自己的这一心里感受向你(也是向大家)倾吐,是我相信你。你是一个热心家族事业的人。我想你是不会讨厌一个老年人的无端感伤和唠叨的。
        当然,我不会气馁 ,不会就此停止。我将继续努力,把“修水汪氏”版区办好。
        我不是想通过这一帖来取得广大本家的同情和怜悯,而是想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宗族的事情,多一个人参与总会好一点吧。
        各位本家:你们以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