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寿杰

《凤池吟稿》专贴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11-10-12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

海气空蒙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冯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05
QQ
发表于 2011-10-12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69楼(汪家辉) 的帖子

家辉本家您好:请在此版块查找http://www.iwangs.com/bbs/read.p ... 82&u=1037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9: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69楼(汪家辉) 的帖子

我又仔细对照台北文行出版社影印的《凤池吟稿》,原诗为:
  海气空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冯唐头白怀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海氣空日夜浮,山城纔雨便成秋。馮唐頭白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樓。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孤山】

                                  【小孤山①】
    海门第一关②,苍翠五云③间。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江声春夜寂,草色带春殷④。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⑤。
    【注释】
    ①小孤山,又名小姑山,此称是为了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被益为长江绝岛。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在此地对垒交锋,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②海门第一关,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
    ③五云,五色的彩云,泛指云彩。
    ④春殷,令人沉醉的春天。
    ⑤故山,旧山。常用来比喻家乡。
    【大意】
    长江中的小孤山号称“海门第一关”,海潮的余波到此就回流了;它耸立在苍翠的彩云之中,越发显得秀美。阴雨天气里,江中的蛟龙会腾波冲起;晴朗的日子里,鹳雀仙鹤会再山中盘旋。这在静寂的春夜里,江涛也温和了许多;葱翠的草色把春天装扮的更加令人沉醉。我很想攀上小孤山的最高顶,也许在哪儿可以望见我的家乡吧。
    【简析】
    这首诗意境清新,既是一首恬淡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清雅的思乡曲。
    言为心声,诗为心语。这首诗宜为诗人早期作品,从汪广洋的行踪来分析,诗人数次往返长江南北,过往宿松县小孤山的次数几乎等同于诗人南北奔波的次数,故已不可考证这首诗写所的年代了。
    大江之上,傲然独立于滔滔江水之中的小孤山,别有一番风采。景色阴晴各异,给人的感受也总是激愤昂扬的,面对如此令人陶醉的风景,诗人并未“乐不思蜀”,而是设想着登上江中孤山的极顶,想象着哪儿可以望见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意蕴深远,由思乡意及诗中“春夜寂”来综合分析,宜为诗人于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春,诗人由江西行省参政返京的途中所作。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同诸友】

                                     【月夜同诸友】
    休拨紫檀槽①,且酌倾黄浊醪②。凉天兼得月,我辈复持螯③。彭蠡④一杯大,匡庐⑤半壁高。竹林⑥潇洒地,应有醉山涛⑦。
    【注释】
    ①紫檀槽,用紫檀做成的盛酒的器具,意思是上好的美酒。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有“帝王之木”美称。
    ②浊醪,浊酒。醪,láo,汁渣混合的酒。
    ③持螯,即食螃蟹。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④彭蠡,即彭蠡湖,为鄱阳湖古称。
    ⑤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⑥竹林,指“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⑦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喜好老庄学说,四十岁时开始进入仕途,始为郡主簿,后累迁尚书吏部郎,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曾多次以老病辞官,均未获准。
    【大意】
    不要再拨弄那名贵的美酒罐了,还是倒上一辈浑浊的粗酒吧。这在凉爽的夜色里,我们还能够欣赏到月亮,尤为可贵的是能够像晋代的毕卓一样享受到吃蟹饮酒的乐趣。浩荡的鄱阳湖看上去,也不过是一个酒杯那么大,巍峨的庐山也不过只有半截矮墙那样高,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一定能够成功。当年“竹林七贤”是何等的潇洒,想必七贤中的山涛一定是又喝醉了酒吧。
    【简析】
    这首诗是晚秋时节写于鄱阳湖于庐山之间的地域的。这在诗句中已经做了交代。
    诗中描写与友人夜饮的场面是非常悠闲静谧的,这与诗人的身份有关。依据颈联“彭蠡一杯大,匡庐半壁高。”所表现出的放狂情怀来分析,宜为早期作品;从汪广洋行迹来看,1361年农历九月,诗人以江西行省都事的身份随征讨大军一举攻克九江;故而断定,这首诗正是写于攻克九江的前夕。
    颈联“彭蠡一杯大,匡庐半壁高。”充满了青春的豪情与浪漫,也表现出诗人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风姿。
    尾联,借助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也正是汪广洋个人性格的再一次表露。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徐孺子亭】

                              【登徐孺子亭①】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而②留。偶来当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几时闲历览③,乘月放扁舟。

    【注释】
    ①徐孺子亭,又称孺子亭、徐亭。位于南昌市区的西湖之中,为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徐稚隐钓之所。徐孺子,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一生博学多识而淡泊名利、不离劳作,被人们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为纪念这位贤人,在徐稚的故居为其修建孺子台,后世曾进行兴修或重建。
    ②幸而,侥幸;幸亏。
    ③历览,遍览,逐一地看。
    【大意】
    品德温雅的高士是很难找到的,幸好在这里还遗留下这座孺子亭。当我在公务的余暇偶尔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又一个清爽的秋风时节。湖水就像是从它的门前流淌着,周边的松柏发出的阵阵涛声像云彩一样漂浮在我的枕边。难得有此悠闲的时刻,来这里细心观赏这里的一切;趁着明亮的月儿还挂载天上,我坐上小船在湖水中泛游。
    【简析】
    首联,久寻名士,多不可得,而南昌西湖中因纪念东汉高士徐孺子的亭子却被保留的如此完整,令诗人汪广洋耳目为之一新。
    颔联,由“暇日”可以得知,此时的汪广洋公务是相当的繁忙的。
    颔联,“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意蕴深远,清新流畅,视之为千古名句也不为过。
    尾联,是写诗人尽情享受余暇的时光,沉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之中。
    依据《明史》《明太祖实录》记载,汪广洋1366年冬留任江西行省参政,一直到1367年冬,其中1367年十月初九已被授任御史台御史大夫。这首诗应为1367年秋季所作。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晴江上】

                             【晚晴江上】
    江水鸭头绿,楚山螺髻青。鹧鸪啼不尽,花发树冥冥②。微风泛兰桨,落日过松亭。胜境思弥惬③,渔歌随处听。
    【注释】
    ①螺髻,古代妇女发式,形似螺壳的发髻。本为佛顶之髻,这种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廷,后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至宋、明时期,仍有这种发式。
    ②冥冥,幽深阴暗的样子。
    ③弥惬,非常高兴,非常满足。
    【大意】
    江水中嬉戏的鸭子露出了翠绿的鸭头,东楚的山峦像女子的螺髻那样的青黑。树丛中传来了鹧鸪不停的啼叫声,开放着各色花朵的树木更加显得幽深。微风轻轻吹起的时刻,装扮精致的小游船正在江中漫游;落日渐渐在松林中的亭子上滑过。如此胜景实在令人感到满足,江中渔夫唱起的歌儿到处都可以听到。
    【简析】
    这首五律,犹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极为精致的刻画了一幅工笔山水画卷。即可倾听,又可目赏;既有静态,更有动态;虚以夸张,实以铺陈。
    首联,江水鸭头绿,楚山螺髻青。动写鸭子戏水,静写山峦如髻。视觉实写了“绿”“靑”,虚写了水花的白亮,暮色的仓黄。
    颔联,鹧鸪啼不尽,花发树冥冥。听觉视觉的联合调度,令人既侧耳聆听又目不暇给,给人以感官上的极致享受。
    颈联,微风泛兰桨,落日过松亭。单单这两句,就可以勾勒出一幅饱满的风景画面。微风拂动,游船泛游,落日滑过,松亭蔚然,字字珠玑,句句入画。
    尾联,胜境思弥惬,渔歌随处听。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反而到有凤尾续貂之感了。但是最后一句,又遮掩了这首诗歌的瑕疵,“渔歌”再次调动了人们的感官。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喜得家书】

                                        【岭南喜得家书】
    稽首①开书札,倾心②想面颊。一官居领檄③,万里别乡关。最喜慈亲④健,都忘两鬓斑。尤闻小儿女,日日望回还。
    【注释】
    ①稽首,qǐ shǒu,古时的一种礼节;跪拜;叩头到地。
    ②倾心,向往,仰慕。
    ③领檄,接受到官府的公文。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指任命书。
    ④慈亲,慈爱的父母。
    【大意】
    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郑重的打开装有家信的信封;渴望已经的家信似乎一下子让我看到了亲人们的面容。接到官府委派我去做官的文书后,就开始了离别家乡万里之遥的宦游生涯。信中提到的最令人高兴的事,就是老迈慈爱的双亲身体都还健康;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忘记了自己的两鬓也已经斑白了。心中还特别提到了我的孩子们,虽然他们还不谙世事,却也知道了远游在外的我,天天盼望着我能够早日回到家中。
    【简析】
    从诗中透露的信息开剖析,这首诗应写于1373年春至1374年夏,汪广洋第二次赴广东,任广东行省参政期间所作。由于诗中没有具体的时令信息,无法还原这首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了。这之前,由于朱元璋的猜忌,汪广洋刚刚结束了为期两年的中书省右丞相的政治生涯,已经四十四岁的汪广洋,不得不背井离乡,接受贬令,第二次来到这偏僻的流放之地。
    居身荒远之地,最为得意的事情,莫过于受到家书了。“家书抵万金”,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首联,描写受到家书时的激动心情。双手捧着这辗转而来,已经有些褶皱了的家书,心神为之凝重,动容之下,把家书贴在面颊上,似乎感受到了亲人就在眼前。
    颔联,联想起自己受命远行以来,离别家乡亲人已是万里之遥,胸中思乡之情无以委托,不免感慨万端。
    颈联,信中写到的老迈双亲的健康,令诗人激动无比。慈爱的老人,最为牵挂的是远行的儿女;远游在外的儿女只有在冷静下来的时候,才想到自己老迈的父母。无论自己长到多大,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童。
    尾联,特别令诗人快乐的是,自己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懂事了,天天在念叨父亲的消息。这种天伦之乐,是激励诗人,身处逆境,发奋努力的动力。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两联是写收到家信后的激动和快乐的话,那么后两联则是重点描述天伦之乐。颈联和尾联,分别写到了父母和儿女,这就回应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古训,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
    这首诗用“喜得家书”为诗题,正是诗人对得到亲人消息的渴望,诗中除了描写思亲之情,更有思乡之意。同时,这封家书也增强了诗人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21: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掐指一算,已是两个月了,没有精力整理解读诗稿了。无奈!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发表于 2012-1-15 17: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池吟稿>相关章句之管见

寿杰先生:
   辛苦了!
大任担纲,穆穆皇皇!
羡慕君之学识和决心,更敬君之毅力与胆量!有感而发点管见,聊博一粲。爰赠四句二十八字弁其首。
                    黄卷玉音
台铉操觚垂黄卷,庆绪染翰振玉音;鸣凤涅槃六百载,绕池何止十丈孙。


管见一

《函谷关》一诗“谁家鸡唱寒烟里,举首东方太白高。”一句中“太白”一词应指的是“太白星”,即“金星”,而不是指秦岭山脉的“太白山”。
中国古代把金星叫“启明星”、“太白星”、“明星”或“晓星”,当其在西边天空出现时则叫“长庚星”等。
鉴于此,上两句诗不妨理解为:突然,一阵清脆的鸡叫声划破阴冷的夜雾,是谁家的报晓雄鸡呢?行人不禁抬头一望,只见太白星已高挂在东方的天空。
综合全诗,我个人解读为:黑暗的官场,险恶的仕途,诗人深感苦闷、压抑和不安。“树阴森”、“虎夜号”、“行人愁”、“路峣坳”便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尽管现实残酷,但诗人仍把希望寄托在明天:黎明前的黑暗快过去了,天要亮了,曙光就在前面!后两句正是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情感。


                   管见二

《九日凝眺》诗中,
1、“感慨龙山作胜游”句中的“龙山”,我认为诗人用的是东晋时“龙山落帽”的著名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一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之龙山,一说在安徽当涂县东南。)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落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唐宋时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引用这个典故:李白的《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诸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辛弃疾的《念奴娇。重九席上》词:“龙山何在?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而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明月飞梭,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因此,我认为诗人“感慨”的是古人登龙山(除非有诗人曾登香港九龙乐华山的相关记述)的“胜游”。
2、“聊因碧酒横青眼”句中,“青眼”一词此处应指的是一种上等砚台。
宋无名氏《端溪砚谱》:“盖自唐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赤为下。”“眼”,指砚台上的斑纹。
该句大意不妨解为“借着好酒饮后的雅兴,(我)展开了砚台。”(写诗)
“遮莫黄花笑白头”句,“黄花”应指菊花。如同李白《九日龙山饮》中的“黄花笑诸臣”。该句不妨解为“任随菊花去笑话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管见三

《中秋对月》诗中“引领十洲方丈近,五云缭绕护蓬莱。”两句同样是用典。“十洲”、“方丈”、“蓬莱”均指古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
据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一名十洲三岛记):“巨海之中有祖、瀛、云、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十洲,又有蓬丘、方丈、昆仑三岛,乃人迹稀绝,神仙所居。合称十洲三岛。”三岛一作“蓬莱、方丈、瀛洲,或称‘三神山’。”
《汉书。郊祀志》:“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综上所述,所引两句诗意可否释为:翘首眺望,海上那神仙居住的十洲三岛离此并不遥远,五彩祥云正袅袅腾腾缭绕在美丽的蓬莱仙山上。
我个人认为,《中秋对月》这首律诗首联、颔联是即景、写实;颈联和尾联则抒情、写虚。
前四句是对自然景色的美好描述,景色好,心情也不错,故而举杯对月抒怀。值得玩味的是诗人“对月”却未“咏月”,全诗仅用了“一‘规’明月”四个字写月,而这“一‘规’”是对当年中秋正值“月望”的注脚,还是另有寓意?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后四句连用了七个典故,均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故事。诗人把现实中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传说中的仙人、仙境融合在一起,表达的是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一种渴望!
。。。。。。

不避弄斧,谨供雅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