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157|回复: 6

临清大事记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1-6-4 0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清大事记
摘自《临清县志》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本域属巨鹿郡。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
  改巨鹿郡为魏郡,本域属清渊县。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
  四月,设十三刺史部,清渊县属冀州刺史部魏郡所辖。
  建始四年(公元前29)
  秋,黄河决口于馆陶,境内被淹。
  新地皇三年(22)
  域内旱蝗成灾,粟一斤黄金一斤。
  东汉永初元年(107)
  春,冀州饥荒严重。
  东汉建光、延光年间(121~125)
  淫雨时久,河水泛滥,冀州一带灾害严重。
  东汉永兴元年(153)
  七月,三十二郡蝗灾,黄河水泛滥,饥民流散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是年,诏遣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到任惩治诸郡贪官污吏。
  东汉永寿元年(155)
  二月,冀州大饥,人相食。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
  五月,汉献帝受曹操所挟,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国公。

三国
  
    魏黄初三年(222)
  七月,冀州蝗灾,民饥。
  魏黄初五年(224)
  十一月,冀州饥荒年,遣吏开仓赈之。
  魏景初元年(237)
  九月,冀州水灾。


  咸宁四年(278)
  七月,冀州大水,所属郡皆被灾。水后,螟伤庄稼。
  太康六年(285)
  春,冀州大旱。
  元康八年(298)
  九月,冀州大水灾。
  永宁元年(301)
  七月,冀州等地大水灾。
  永嘉四年(310)
  五月,冀州蝗灾,草木食尽。
  东晋咸和五年(后赵建平元年,330)
  置临清县,临清之名始此。
  东晋咸和八年(333)
  五月,有流星大如象,尾足蛇形,自北向南流五十余丈,光亮照地,声闻数里。
  东晋咸康二年(336)
  冀、青等六州大旱,黄金一斤买米二升。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
  幽、冀等州饥荒年,朝廷开仓赈济,并免去劳役。
  北魏延兴三年(473)
  冀州饥民相聚起义,不久被官府镇压。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
  临清县复称清渊县,另析南境置临清县,治在仓集镇东月洼。
  北齐天保八年(557)
  七月,冀州蝗灾,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声如风雨。
  北齐天统三年(567)
  秋,冀州大水,饥民甚多,死尸满道。
  北齐武平六年(575)
  八月,冀、定、赵、幽、沧、瀛等六州水灾。
  北齐(550~577)
  临清、清渊合并称清渊县。


  开皇六年(586)
  复置临清县。
  开皇十六年(596)
  析临清县西部置沙邱县,大业二年(606)省沙邱县入临清县,唐武德四年(621)析临清县复置沙邱县,唐贞观元年(627)复省沙邱县入临清县。
  大业四年(608)
  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此役,男丁不足,始征妇女。此河为隋大运河北段,途经临清。
  大业七年(611)
  二月,隋炀帝自江都出发,乘龙舟,渡河入永济渠,过临清往涿郡。下诏征高丽。
  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工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兵器,往还在道者有数十万人,道路拥挤不堪,昼夜不绝,死者相枕,天下骚动。


  贞观七年(633)
  八月,冀州大水。
  显庆五年(660)
  春,冀州旱。
  咸亨元年(670)
  冀州遭旱、霜、虫、灾,大荒年。
  永隆元年(680)
  八月,冀州一带大水,坏民屋十万余家。朝廷遣使赈济。有房屋损坏者和溺死者以物资救济。
  永淳元年(682)
  八月,冀州一带大水灾,朝廷诏许遭水灾百姓往江淮以南逃生。
  弘道元年(683)
  夏,冀州一带大旱。
  垂拱四年(688)
  二月,冀州一带大旱,饥荒严重。
  开元四年(716)
  夏,冀州一带蝗虫复起为害,宰相姚崇命令百姓扑蝗。
  开元十五年(727)
  秋,冀州一带大水灾,淹没庄稼及居民房屋。
  开元二十八年(740)
  九月,疏浚永济渠。
  天宝四年(745)
  冀州一带麦收倍胜往年,官府加价收余粮贮存。
  大历七年(772)
  析临清南境置永济县于张桥店。
  贞元元年(785)
  春,冀州一带大饥,米斗千钱,死者相枕。
  贞元八年(792)
  七月,河南、河北、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死者甚众。
  元和十二年(817)
  六月,河北大水,平地水深丈余。
  开成二年(837)
  六月,河北旱,魏、博等六州蝗虫成灾,秋苗被蝗虫食尽。
  八月,真、冀四州蝗虫食庄稼,野草树叶也被吃尽。
  乾宁三年(896)
  九月,河东将李存信攻临清,败汴将葛从周于宗城北。
  光化二年(899)
  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陷贝州,朱全忠、葛从周共同攻贝州,葛从周乘胜追至临清,仁恭还幽州。

五代
  后梁乾化元年(911)
  晋将周德威自临清攻贝州。
  后梁贞明元年(915)
  夏,晋王令马步副总管李存审自赵州引兵进据临清,后晋王引大军自黄泽岭东下与存审会于临清。
  后梁龙德元年(921)
  河北二十八州均属后唐,临清隶属兴唐府。
  后唐天成元年(926)
  二月,魏博指挥使杨仁晟部银枪效节军士皇甫晖发动兵变,劫杀杨仁晟,拥赵在礼为帅,焚掠贝州,南趋临清、永济、馆陶。
  后晋天福二年(937)
  五月,天雄节度使范延光晋封临清王。
  后晋天福三年(938)
  十一月,范延光入朝升贝州为永清军(今武城、临清、夏津)
  后汉乾?元年(948)
  十一月,高行周加守太尉封临清王。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德二年(964)
  五月,冀州蝗灾。
  乾德四年(966)
  五月,黄河决于澶州,水入大名府,冲坏民舍。
  开宝六年(973)
  七月,贝州御河决。
  太平兴国七年(982)
  七月,大名府先是蝗生成灾,后御河水涨,范济口堤决。
  雍熙四年(987)
  三月,辽频年南下。宋因此遣使于河南、河北诸州,募丁壮为义军,其数甚众。
  端拱元年(988)
  河北农民起义者甚众,宋廷派兵镇压。
  淳化二年(991)
  冀州旱灾。
  淳化三年(992)
  贝州蝗灾。
  景德元年(1004)
  二月,冀州地震。
  大中祥符四年(1011)
  八月,境内水灾。
  是年,冀州等地饥荒。
  天圣六年(1028)
  五月,蝗灾。
  九月,冀州蝗灾,民典卖桑土。宋廷令其所典桑土悉归原主,候丰年偿贷。
  天圣七年(1029)
  河北大水,溺死者官府发给其家一千文钱。
  明道元年(1032)
  四月,大名府各县水浸民田。
  明道二年(1033)
  七月,境内蝗灾,草木殆尽,朝廷遣使安抚,免民众租。
  景?三年(1036)
  六月,冀州久旱,民饥。
  庆历八年(1048)
  黄河于境内通过。
  皇?元年(1049)
  二月,冀州瘟疫,宋廷遣使送药于民。
  是年,黄、御两河决,注于乾宁军,水灾。河北、冀州一带大水,流民入京东者不可胜数。
  至和二年(1055)
  黄河在大名决口,大名、馆陶,下游水灾。
  嘉?二年(1057)
  四月,河北及冀州一带频繁地震,死者数万人。
  嘉?六年(1061)
  九月,河北丰收,宋出库银收买粮食以军储。
  熙宁元年(1068)
  七月,新堤决口,溺注馆陶、永济、清阳北。
  八月,河北及冀州一带地震不止,有声如雷,房屋倒塌甚多,压死者甚众。加上秋后粮食无收,民扶老携幼,弃田庐逃荒于道。
  熙宁四年(1071)
  七月,宋北京新堤第四、五埽决,漫淹馆陶、永济、清阳以北。
  熙宁五年(1072)
  冀州一带大蝗灾。
  熙宁七年(1074)
  河北、冀州等地饥荒严重,朝廷赈河北东路流民。
  元丰五年(1082)
  河北堤防司言,河自临清县西倾,侧向东御河,至恩州城下,水行湍悍。
  元丰七年(1084)
  七月,宋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水灾,河水溢入北京(今大名)府城,损坏官房庐舍,受灾者数十万众。
  元丰八年(1085)
  十月,河决北京,各郡皆遇大水灾。
  元?元年(1086)
  冀州水灾。
  崇宁元年(1102)
  冬,朝廷下诏书打开临清坝子口,增修御河西堤,高三尺。
  是年,河北、大名以东等地蝗灾。河北东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二十五人。
  宣和元年(1119)
  十二月,宋江于河北起义,次年二月,入大名界。
  宣和六年(1124)
  秋,宋京东西、两河等地水灾,民众流离失所。
  十二月,饥民四起反对官府。


  天会五年(1127)
  临清县治东徙曹仁镇。
  天眷三年(1140)
  十二月,女真族大规模南徙,创设屯田军,与汉族百姓杂处。屯田之所遍于燕之南、淮陇之北,多至五六万,皆筑垒于村落间,域内多有其族。
  大定三年(1163)
  三月,河北、山东猛安谋克与汉族百姓杂处,多占民田,致汉民失业。金廷将失业之民迁往陈、蔡、汝、颖等土旷人稀之地。
  大定十二年(1172)
  旱,河北、河东大饥,饥民相枕于道,金廷开仓赈恤。
  明昌二年(1191)
  四月,金令平民与屯田户通婚。
  贞?元年(1213)
  秋,蒙古军分三道南下。是年,占领河北州县。
  贞?四年(1216)
  金征诸道民为兵,州县残破,中原民众困苦不堪,致河北人相食,冀州亦然。


  蒙古中统四年(1263)
  十一月,蒙古因东平、大名旱,而酌量减少田租。
  蒙古至元元年(1264)
  顺德、大名等周围各府、州大水灾。
  蒙古至元二年(1265)
  彰德、大名等地地震,大名水淹房舍,朝廷下令免租税。
  蒙古至元五年(1268)
  三月,蒙古禁止民间有兵器,犯者验其多少定罪。
  至元八年(1271)
  六月,大名、彰德等州蝗灾。
  至元十八年(1281)
  五月,御河溢入会通渠,淹东昌路房舍。
  至元二十六年(1289)
  五月,大名、济南桑蚕受灾。
  是年,大名、彰德等路大水灾。
  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户府,开挖会通河。夏五月,御河会通渠相通。
  是年,御河溢入会通渠,淹东昌路房舍。
  元贞二年(1296)
  六月,大名、德州一带蝗灾。
  七月,大名、彰德一带水灾。
  大德元年(1297)
  六月,河间、大名路旱灾。
  大德四年(1300)
  三月,东昌、济宁旱、蝗灾。
  大德五年(1301)
  四月,大名等路虫灾食尽桑树叶。
  六月,大名等路旱灾。
  七月,大名等路蝗灾。
  十二月,大名等路水灾。
  大德六年(1302)
  四月,大名、河间等路蝗灾。
  大德八年(1304)
  八月,以大名、高唐去岁霖雨,免田租二万四千石。
  大德十年(1306)
  六月,大名等地大水灾。
  至大二年(1309)
  四月,农事正殷,蝗虫遍野,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至大四年(1311)
  六月,顺德、彰德、大名、广平等路淫雨,庄稼严重减产。
  延?三年(1316)
  二月,调海口屯储汉军千人隶临清运粮万户府以供转漕。
  延?六年(1319)
  六月,大名路各县水灾,损坏民田一万八千余顷。
  至治元年(1321)
  七月,大名、济宁、东昌路水灾,淫雨后水深丈余,民众大饥荒。
  泰定元年(1324)
  六月,大名等二十一郡蝗灾。
  泰定四年(1327)
  六月,大名等路属县蝗灾,十月饥荒严重,朝廷下令赈灾。
  致和元年(1328)
  文宗立调临清运粮军三千五百并御河分守。
  天历二年(1329)
  六月,河东、河北、河南诸路流民十数万,自嵩、汝至淮南,死者相籍。
  八月,大名各县旱。
  至顺元年(1330)
  四月,彰德、大名、顺德、怀庆、汴梁等路州饥民达六十七万六千余户。
  是年饥荒严重,赈东昌及濮州、临清、馆陶县。
  至顺二年(1331)
  六月,东昌诸路所属州县及诸屯田水灾。
  至顺三年(1332)
  三月,高唐、德州、冀州、大名、广平等地有虫灾食桑叶皆尽。
  九月,大水灾。
  (后)至元元年(1335)
  六月,御河决,淹没人畜房舍甚多。
  (后)至元三年(1337)
  大水灾,民大饥。
  至正二年(1342)
  大名路、河间路饥荒严重。
  至正七年(1347)
  四月,临清农民起义,后波及广宗、清河等处,被官兵镇压。
  至正十二年(1352)
  六月,大名路十一县水、旱、虫、蝗灾,饥民七十万,发给钱钞十余万赈济。
  至正十四年(1354)
  淫雨伤庄稼。
  至正十七年(1357)
  境内大饥,人相食。
  至正二十四年(1364)
  八月,燕、赵、齐、鲁之境,黄河内外、长淮南北,悉为丘墟,农桑俱废。


  洪武元年(1368)
  闰七月,明大将徐达会诸将于临清,引而北发,陷德州,克长芦、清州、直沽,水陆并趋河西务进逼通州。
  是年,大旱,税粮免征。
  洪武二年(1369)
  徙治临清闸纸马巷。
  洪武六年(1373)
  六月,武朔等州告警,大将徐达驻师临清,遣临江侯陈德、巩昌、郭子兴领兵攻击。
  洪武八年(1375)
  八月,真定、大名诸府属县蝗灾。
  洪武十一年(1378)
  春,进封汤和为信国公,数出中都、临清等地。
  洪武十二年(1379)
  二月,太祖令信国公汤和,率列侯练兵临清,赐赍有功人员。
  洪武十八年(1385)
  山东大涝,庄稼歉收,免今年田租。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八月,依明太祖准户部郎中刘九皋所奏,令迁山西泽(晋城)、路(长治)二州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闲旷之地置屯耕种,并免其赋役三年。
  洪武二十三年(1390)
  九月,据后军都督奏疏,山西贫民徙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
  十月,太祖以山西地狭民稠,下令准许其民分丁于北平、山东、河南旷土耕种。
  洪武二十四年(1391)
  五月,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兵临清。是年,储粮十六万石于临清,以供给训练骑兵。
  建文元年(1399)
  三月,都督宋忠、徐凯等师屯临清,以讨燕王。
  建文二年(1400)
  十一月,燕兵至临清。
  永乐元年(1403)
  十二月,始由卫河运粮输北京。
  是年,山东旱,民众饥饿。
  永乐二年(1404)
  临清五年连遭旱蝗灾,民众饥荒。
  永乐四年(1406)
  卫河堤岸自临清至渡口驿决口七处,永乐五年三月令工部修筑。
  永乐九年(1411)
  二月,工部尚书宋礼初开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1415)
  六月,山东水溢,损坏房舍,淹没农田,临清尤甚。
  永乐十五年(1417)
  迁山西平阳、大同、路州、广灵等府州地窄之民,分于北京、广平、清河、冀州、南宫等宽乡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免租一年。
  永乐二十年(1422)
  六月,淫雨伤庄稼,七月免岁租。
  洪熙元年(1425)
  东昌府十八州、济南府三十三州等处大旱。
  宣德元年(1426)
  临清旱灾。
  宣德二年(1427)
  十月,东昌等府七月至八月干旱。
  宣德七年(1432)
  东昌、兖州等府县自去岁夏秋无雨,禾稼未收,赈饥民。
  宣德八年(1433)
  七月,聊城、高唐、清平、茌平、博平、恩县、临清等四十县大旱。
  宣德九年(1434)
  十月,开临清仓赈济饥民,是年,济南、东昌大旱。
  宣德十年(1435)
  疏临清卫河。
  正统元年(1436)
  七月,淫雨损坏庄稼。
  正统十四年(1449)
  高唐、寿张、临清等地大旱。
  八月,命平江侯陈豫守临清。
  景泰元年(1450)
  正月,大寒,人畜多冻死。
  七月,构筑临清砖城,于临清闸东北三里建城为治。
  八月,朝廷调济宁左卫来临清并设临清卫,以守临清。
  景泰七年(1456)
  东阿、聊城、堂邑、临清、清平等十二县,五、六月久雨水溢,堤岸冲决,受灾甚重。
  天顺元年(1457)
  夏,东昌府淫雨连绵,河堤冲决,淹没庄稼。
  冬,无雪。
  天顺二年(1458)
  春,不雨,夏季颗粒不收。
  天顺三年(1459)
  东昌府、济南府等四十八州县,大旱。
  天顺四年(1460)
  五月,旱。
  六月,东昌等府骤雨,河堤冲决,庄稼损坏严重。
  天顺五年(1461)
  六月,东昌暴雨,涝。
  成化元年(1465)
  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成化六年(1470)
  东昌府县大旱,并免其丝绢及秋粮。
  成化八年(1472)
  临清等十七县旱,民众大饥。
  四月,运河干枯。
  成化九年(1473)
  临清、聊城、堂邑等二十八县涝灾。
  成化十四年(1478)
  七月,东昌各州水灾,免征秋粮。
  成化十八年(1482)
  八月,卫、漳、滹、沱并溢,溃漕河岸,自清平抵天津决口八十六处。
  十二月,因水灾免征东昌府所属州县并德州、东昌、临清等四卫所粮十六万石。
  成化二十年(1484)
  东昌所属临清、高唐、清平、堂邑旱灾特重,大饥,人相食。
  十月,免征山东各府、州夏粮四十五万石。
  弘治二年(1489)
  临清县升为州,领馆陶县、邱县。
  弘治三年(1490)
  临清州大旱。
  弘治五年(1492)
  东昌府所属州县大旱、大疫、大饥,斗米百钱。
  弘治六年(1493)
  东昌府所属州县旱,免征盐钞。
  弘治十年(1497)
  九月,济南、东昌等府水灾,朝廷下令赈济。
  弘治十五年(1502)
  九月,大名、顺德地震,临清有震感。
  是年,临清、德州涝灾。
  弘治十七年(1504)
  东昌、济南等府所属州县大旱。
  朝廷遣大学士李东阳祭孔庙并巡视临清灾况。
  正德二年(1507)
  夏,聊城、高唐、临清等附近州县大旱。
  正德六年(1511)
  正月,刘六、刘七聚众起义,攻安肃,贫民响应。三月,入博野、南宫、无极、冀州、真定等地。七月,过临洛、威县、曲周、清河、故城……义军所至纵横,如蹈无人之境。遣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驻兵临清镇压义军。太监谷大用、优?伯、毛锐等也驻军临清。
  嘉靖元年(1522)
  青州起义军暂占驻临清。
  嘉靖二年(1523)
  山东地震又旱,临清大饥。
  嘉靖八年(1529)
  御河决堤。
  嘉靖十二年(1533)
  山东旱、蝗,临清大饥。
  嘉靖十五年(1536)
  六月,临清旱、蝗灾。
  嘉靖二十一年(1542)
  兵备副使王杨监修临清土城。
  嘉靖二十二年(1543)
  朝廷封孙载?为临清王。
  嘉靖二十三年(1544)
  五月,因旱灾免征济南、东昌诸府所属州县卫所夏粮。
  嘉靖二十八年(1549)
  三月,临清大雨雹,损房舍禾苗。
  嘉靖三十年(1551)
  卫河决临清、馆陶,坏民房庄稼。
  嘉靖三十三年(1554)
  七月,因兖州、东昌府大旱,减漕河夫役。
  八月,大水淹田。十月,因水灾免东昌、兖州二府所属州县税粮。
  嘉靖三十五年(1556)
  九月,东昌等府大旱,停征二十一年至十十六年积欠。
  嘉靖三十九年(1560)
  大旱,民转徙。
  嘉靖四十年(1561)
  方元焕纂修《临清州志》。
  是年,春旱,大饥。
  隆庆三年(1569)
  闰六月,卫河决馆陶、临清一带,溺死人畜无数。
  万历二年(1574)
  是年,临清大旱。
  万历十六年(1588)
  四月,大名府水灾旱灾相间,民间大饥大疫,人死近半,升斗米二百钱尽无卖者。
  万历十八年(1590)
  三月,大名府诸处狂风,白昼晦冥,天色忽黑忽赤。
  万历二十一年(1593)
  山东、河南旱涝相加,民削树皮、草籽而食,至有割死人、杀生人而食者。
  万历二十六年(1598)
  中官马堂为临清榷税使。
  万历二十七年(1599)
  十一月,以畿辅灾,发天津、德州、临清仓粟二十万石,平粜十万石。
  是年,税监马堂横征暴敛,掠其产业。工商者破产大半。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商贾纷纷撤走。临清民众起事焚其堂署,毙其党37人。明政府严令追查,株连甚众,人人自危。邑人王朝佐仗义自承,英勇就义,免株连众人。后人为纪念他,修祠树碑。
  万历三十一年(1603)
  临清大水灾。
  万历三十二年(1604)
  卫河决,馆陶、临清一带水灾。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六月,东昌府州县连年水旱之灾,麦无收。
  万历三十六年(1608)
  七月,山东辖各府州县同时地震。
  万历四十三年(1615)
  八月,以畿南旱灾,发临清、德州仓米平粜。
  闰八月,天旱,大饥,人相食。
  万历四十四年(1616)
  四月,蝗灾,民众大饥。
  九月,民众因饥饿起事。
  万历四十七年(1619)
  临清大旱,民众大饥。
  天启六年(1626)
  山东蝗、旱灾,临清尤甚。
  崇祯三年(1630)
  七月,哗兵五百余人,自临清入邱县。
  崇祯十四年(1641)
  六月,畿内旱蝗,给事中左懋第督催漕运,道中自静海抵临清,见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后,取以充饥者屡见不鲜。
  七月,临清运河干枯。
  崇祯十五年(1642)
  十一月,清兵至临清,前太常少卿张振秀死。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元年(1644)
  七月,户部右侍郎王鳌永报东昌、临清等府州以次抚定。
  是年,临清大旱,麦无收。
  顺治二年(1645)
  六月,颁令剃发,迟疑逆命者,必置重罪。
  是年,命木鄂统兵镇守临清,驻卫河西,第二年调回。
  顺治四年(1647)
  六月临清淫雨,屋墙倒塌,平地水深3尺。
  顺治五年(1648)
  命冬尼率兵屯牧临清。
  顺治六年(1649)
  四月,山东张调甫领起义民众转战曲周、威县、鸡泽、永年等县。后又返山东。
  是年,巡抚吕逢春镇压商河、长清、临清一带的起义军。
  顺治八年(1651)
  九月,济南、东昌、兖州等府州县水灾。
  顺治九年(1652)
  秋,大水灾。
  顺治十年(1653)
  五月,漳水至,八月淫雨40日,临清大水灾。
  是年,裁临清、寿张等营官弁。
  顺治十一年(1654)
  五月,漳河水溢,麦田淹没;秋天蝗灾,大饥年。
  顺治十二年(1655)
  六月,临清大旱,蝗虫蔽天。
  秋,漳河溢,平地水深丈许,遍地可行舟船。
  八月,因水灾免山东东阿、范县、临清等十一州县田赋。
  康熙元年(1662)
  十一月二十二日,威县地震,城内震感甚烈。
  康熙四年(1665)
  四月,济南、兖州、东昌等府大旱饥荒严重。
  康熙七年(1668)
  六月十二日,黑风自北来,拔木倾屋。十七日晚地大震,自东北起震时,人不能立,盆瓮水皆倾出。房屋震动,嘎嘎有声。
  康熙十一年(1672)
  秋,蝗灾。
  是年,知州于睿明重修《临清州志》。
  康熙十八年(1679)
  临清大旱,秋大饥。
  康熙二十三年(1684)
  裁临清营都司。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五月,因旱灾免临清等四州县本年份田赋。
  七月,淫雨连绵,大雨倾盆,遍野汪洋,庄稼被淹没。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漳水至,临清修堤防御。
  康熙二十六年(1687)
  漳水至,临清河决大水灾。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夏津、聊城、邱县、临清等县大旱。
  帝南巡,路经临清、东昌。因灾害豁免旧欠丁赋。是年,又免本境钱粮十分之三。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六月,漳水至武安决口,临清庄稼房舍淹没无数。
  康熙三十二年(1693)
  四月,临清淫雨四十余日不止,麦欠收。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临清春旱,民饥。
  康熙四十二年(1703)
  七月,卫河自南水口,江家庄决,临清沿运河被水淹。
  是年,帝南巡,所过临清、聊城等处,免除去年未完丁漕。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引漳入卫。
  康熙四十六年(1707)
  漳水在临清成灾,秋禾无存。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十月十一日,邱县地震,本城震感强烈。
  是年,临清、夏津、馆陶、恩县、聊城等自春及秋不雨。
  康熙四十八年(1709)
  临清春旱不雨。
  康熙五十四年(1715)
  临清漳河泛滥。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临清漳河决,平地水深数尺,庄稼房舍漂没,禾苗、庄稼无存。
  康熙六十年(1721)
  临清、馆陶等五十县,春、夏大旱,麦无收。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大旱。
  雍正四年(1726)
  四月,临清雨雹,麦受灾。
  八月,平乡地震,境内有感。
  是年,修运河堤闸,浚马颊河、徒骇河。
  雍正八年(1730)
  七月七日,卫河决江家庄,奉旨赈恤。
  七月,改临清营守备缺为都司。
  雍正十年(1732)
  夏津、临清自正月至五月中旬大旱,麦无收,秋收减产。
  雍正十二年(1734)
  修卫河堤。
  临清增运河千总把总。
乾隆元年(1736)
  七月一日地震。
  乾隆二年(1737)
  七月、八月大雨,临清等州县被淹,卫河决堤。
  是年,临清等五十四县大旱。
  是年,因水灾赈恤。
  乾隆三年(1738)
  二月中旬,因水灾免堂邑、临清、清平等二十八县田赋。
  乾隆四年(1739)
  五月至七月,淫雨连绵。秋大水,卫河决堤,稼禾被淹。
  乾隆五年(1740)
  秋,卫河在临清决堤,庄稼被淹。
  乾隆六年(1741)
  动帑修尖冢至杨栏等处民埝十五段,长二千三百二十三丈五尺。
  乾隆七年(1742)
  清平、临清等州县涝灾。
  乾隆九年(1744)
  临清、高唐等三十四县旱。
  帑修北水门至王家浅等处民埝十一段,长五百七十九丈。
  乾隆十年(1745)
  七月,临清、冠县、馆陶等十八县雨泽茂期,收成难望丰稔。秋雨连绵,河流骤涨,沿河一带民田漫溢,临清等六州县田地村庄被淹。
  乾隆十二年(1747)
  六月十一日,临清州雨不汇聚,西北一带低洼村庄积水伤禾。
  乾隆十四年(1749)
  临清、寿张等八县涝灾。
  知州王俊重修《临清州志》成。
  乾隆十六年(1751)
  七月以来,大雨频繁,临清等五十二州县水灾,缓征新旧钱粮。
  乾隆二十年(1755)
  临清涝灾。
  乾隆二十一年(1756)
  临清等十六州县水灾。
  馆陶、临清卫河决堤。
  乾隆二十四年(1759)
  七月,卫河决,秋大水。
  乾隆二十五年(1760)
  丰收。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八月,临清卫大营西堤漫溢十余丈。
  乾隆二十七年(1762)
  六月,漳水漫溢临清,田禾被淹。
  帝南巡,过临清,免赋十分之三,凡七十以上民众,皆有赏赐。
  乾隆二十八年(1763)
  七日,卫河决堤。
乾隆三十年(1765)
  帝南巡,免额赋有差。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十一月二日,南宫地震,本域震感较强。
  是年,馆陶、临清卫河决堤,平地行舟。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六月十日,云南运铜船九只抵临清,至碧霞宫对岸,忽遇狂风暴雨,将七号船刮断缆绳,撞岸击碎船底,溺铜九万斤。
    七月,漳河漫溢,沿河受灾秋粮绝产。
    是年,帝东巡过临清,豁免额赋有差。
  乾隆三十九年(1774)
  九月,寿张王伦义军自阳谷经堂邑到临清,攻城不下,死伤数百人。义军虽顽强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于十月失败。
乾隆四十一年(1776)
  临清升为直隶州。领武城、夏津、邱县,并建考棚。
  是年,帝东巡过临清,赏赐七十以上男妇。
  军流以上人犯减等发落。
  乾隆四十二年(1777)
  临清州境内大旱。
  乾隆四十三年(1778)
  临清州及周围六十三县春夏大旱。
  疏浚卫河。
  乾隆四十四年(1779)
  六月,临清卫河决。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帝南巡,蠲免田赋,减在押人犯徒刑。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四月,连日成大雨,东昌、临清等三十九州县水灾,卫河溢成灾。
  乾隆四十七年(1782)
  临清涝灾。
  乾隆四十九年(1784)
  二月十五日,大风雨,春旱,秋蝗生。
  是年,帝南巡,蠲免田赋,减徒刑。
  乾隆五十年(1785)
  夏津、邱县、馆陶、临清等十八县大旱大饥,人相食。
  赏穷民六、七两月口粮。
  是年,照顾高龄老人,减免在押犯徒刑。
  知州张度、邓郗曾先后重修《临清直隶州志》成。
  乾隆五十一年(1786)
  正月,朔日有食。
  二月,运河闸工告成。
  乾隆五十二年(1787)
  临清等六十三州县春夏旱灾。
  乾隆五十五年(1790)
  七月,十二、十五等日,卫河陡涨,民兵抢护不及。临清江家庄民埝漫水三十六丈。
  乾隆五十六年(1791)
  临清、馆陶旱灾。
  乾隆五十七年(1792)
  临清等四十五县旱灾。
  乾隆五十九年(1794)
  春,临清、夏津、邱县等五十七县旱灾。
  七月,卫河泛涨,临清江家庄等处漫溢,村庄田禾被淹。
  嘉庆三年(1798)
  卫河决,大水灾,八月赈济。
  嘉庆四年(1799)
  临清等周围县涝灾。
  嘉庆六年(1801)
  临清州西各乡均遭卫河水淹。
  是年,缓征新旧额赋有差。
嘉庆八年(1803)
  临清大水灾。
  嘉庆十年(1805)
  六月六日,邢台地震,有声如雷,境内有震感。
  嘉庆十三年(1808)
  二月,山东运河各工奉谕归沿河州县疏浚。
  嘉庆十五年(1810)
  正月,风?昼晦。
  嘉庆十六年(1811)
  去冬自是年二月,无雨雪,临清、高唐、邱县、清平等七十八县旱,又遇蝗灾,饥荒严重。
  嘉庆十八年(1813)
  临清、高唐、清平、聊城等七十县大旱、大饥。
  嘉庆二十年(1815)
  六月,二十三日南宫地震,临清有震感。
  是年,临清、馆陶等地蝗灾。
  嘉庆二十一年(1816)
  临清、馆陶涝灾。
  是年,下令州县整顿保甲。
  嘉庆二十二年(1817)
  临清、高唐、聊城、馆陶等县涝灾。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卫河堤决,汪家庄等二十七村被淹。
  嘉庆二十四年(1819)
  马家村水滥,六十二村被淹。
  嘉庆二十五年(1820)
  临清、馆陶旱涝。
  锅市街火灾,延烧铺房二百余间。
  道光元年(1821)
  正月,彗星出西方。
  六月,蝗灾。
  道光三年(1823)
  七月,卫河西岸赵家庄民埝三处漫决,自三十余丈至八十余丈不等。
  道光六年(1826)
  九月,临清、馆陶二十九州县水灾和雹、旱、虫灾,缓征旧欠粮漕。
  是年,临清等三十六县大旱。
  道光十年(1830)
  闰四月,南宫、平乡地震,临清有声如雷,自东北方起屋舍震动,河水簸扬。
道光十一年(1831)
  临清、夏津等州县大旱。
  道光十二年(1832)
  闰九月,临清、聊城等三十四州县被水淹。
  秋,浚运河。
  道光十四年(1834)
  卫河西岸新河口民埝漫决四十余丈,旋又刷宽五十余丈,计八十八丈。
  十月,贷山东临清堵筑新河口民埝银。
  道光十五年(1835)
  春至五月,先大旱,继而大涝。
  道光十六年(1836)
  十一月,东昌、德州、济宁、临清水灾。
  道光十八年(1838)
  七月,螟伤庄稼。
  八月,霜伤庄稼。
  道光十九年(1839)
  五月,缓征新旧田赋。
  是年,临清、清平等三十八县旱。
  道光二十年(1840)
  春,临清等二十县旱。
  十月,临清、聊城等五十五州县水灾、虫灾,缓征新旧额赋。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六月,遭风、旱灾,清廷缓征新旧田赋。
  十月,遭水灾,秋收减产五成以上。
  是年,设乡试考场。本州考中文、武举各八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
  遭雹、旱灾。
  道光二十三年(1843)
  遭水、旱灾,清廷缓征受灾严重庄屯的田赋。
  道光二十四年(1844)
  十月,临清遭水、旱、雹灾,缓征新旧田赋。
  是年,知州陈宽始设义塾,开考察书院。
  道光二十五年(1845)
  遭风、旱、雹灾。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六月,临清等州县遭旱、风灾,因灾缓征新旧田赋。
  道光二十七年(1847)
  六月,道员莅临剔除临关积弊。
  八月,临清州旱灾。
  是年,州境捻、幅等教众,劫富济贫。
  道光二十八年(1848)
  六月二十日,卫河水势微弱,南粮抵境驳船恐不够用。清廷准许添雇民船360只,责成临清知州雇用。
道光三十年(1850)
  正月,有日食。
  九月,贷银修汶、卫两河堰堤。
  是年,州境遭风、旱、虫灾。
  咸丰元年(1851)
  四月,知州陈宽重修州学考棚。
  十月二十三日,丰北黄河决口,水漫州境,灾情严重。
  十一月,免水灾额赋,并给灾民口粮及房屋修理费。
  咸丰二年(1852)
  四月,州、县水灾较广,派藩司专办赈务。
  咸丰三年(1853)
  三月,地震。
  春,临清境农民起义活动频繁,清廷派参赞大臣僧格林沁镇压。
  四月二十日,临清州团练坚壁清野。
  十月,桃李开花,葡萄结果。
  咸丰四年(1854)
  三月二日,太平军五万人北进抵临清。围城十多天,三月十五日攻入城内。清廷对临清失守大为震惊,急令大将胜保率部限期夺回。几经激战,军民死亡十万余人。太平军于三月二十九日晚撤离临清。
  咸丰五年(1855)
  六月,州境大水。
  七月,截临漕粮五万石,又截漕粮二十一万石赈济受水灾的百姓。
  咸丰七年(1857)
  六月,飞蝗蔽天,禾稼皆尽,大饥。
  咸丰八年(1858)
  三月,民大饥,人食麦苗,疫病流行。
咸丰十一年(1861)
  二月,黄旗教首孙全仁等起事邱县,知州张延龄、副将长庆督兵镇压。
  四月,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率众到卫河以南,知州张延龄率军堵御。
  五月,彗星从西北方出现。
  六月,代理知州彭垣至。
  十一月,胜保率清兵镇压宋景诗于卫河南。
  同治二年(1863)
  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派僧格林沁率骑兵到临清,以镇压黑旗军。
  八月,黑旗军首领宋景诗在临清、莘县、堂邑、馆陶一带活动频繁,清廷派直隶总督刘长佑移营临清,山东巡府阎敬铭派按察使丁宝桢率部驻东昌,以伺机镇压义军。
  是年,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率部由冠县、馆陶、堂邑,进抵临清占据土山、东门外一带安营。
  九月,知州张应翔至。
  同治四年(1865)
  正月,下雪有雷声。
  四月十日,山东巡抚阎敬铭调兵到临清,与直隶州防兵互相援应,以防东来宋景诗所率黑旗军。
  同治五年(1866)
  五月,遭大雨、雹灾。
  同治六年(1867)
  三月,山东巡抚丁宝桢到临清巡视河防。
  四月,夏津知县郝植恭兼理知州。
  五月,代理知州方传植至。
  八月,西部捻军张宗禹在临清等地活动。
  同治七年(1868)
  二月,捻军首领张宗禹率部到临清。河南布政使张曜、豫军首领宋庆率兵尾追,张边战边走。
  二月,知州陶绍绪至。
  四月,大名镇炮船在三元阁停泊,因火药爆炸,船被炸飞,声如巨雷,邻近舟船人员伤亡无数。
同 治 八年(1869)
  六月,大旱。
  八月,知州周丕沣至。
  秋,?雨数日,庄稼尽死。
  同治九年(1870)
  秋九月,淫雨,欠收。
  同治十年(1871)
  二月,知州孙善述至。
  六月,卫河在塔湾决口。
  九月,代理知州方鸣皋至。
  十月,署理知州王其慎至。
  同治十一年(1872)
  正月,修运河临清堤。
  七月,署理知州邓焕至。
  同治十二年(1873)
  二月,知州葛恩荣至。
  六月,雷击坏州城南门楼。
  光绪元年(1875)
  三月,知州洪用舟至。
  六月,大饥年。
  是年,山东创办一机器局,经费由临清钞关拨给白银十八万六千两。
  光绪二年(1876)
  二月,署理知州郭定柱至。
  六月,署理知州王其慎至。
  是年,大旱灾。
  光绪三年(1877)
  正月,知州郭定柱至。
  五月,大饥,闰五月十七日,淫雨多日。
  是年,大旱后饥荒年,民食树皮殆尽,死者无数。
光绪四年(1878)
  五月,大旱,民大饥。
  七月,饬查旱灾,筹办赈济,招商购米,免关卡厘税。
  光绪五年(1879)
  三月,水啸,洼泽器皿之水有动荡之声。
  光绪六年(1880)
  正月,知州王其慎至。
  二月,遵谕筹建电报分局,筹设电线杆。
  十月,筹设粥厂在碧霞宫。
  光绪七年(1881)
  津沪电报线架通,总局设在天津。
  光绪八年(1882)
  七月,彗星见东南方。
  光绪九年(1883)
  四月,署理知州彭虞孙至。
  七月,卫河决胡家湾、尖冢镇,又决江家庄,坏民庐舍无数。
  光绪十年(1884)
  八月,知州王其慎至。
  光绪十一年(1885)
  七月,大雨,平地水深尺余。
  光绪十二年(1886)
  美国基督教传教师金发兰到临清传教,先后于果子巷、席厂街创建教堂。同时,在教堂内建施医院。
  光绪十三年(1887)
  四月,时值庙会,马市街发生火灾。历时一昼夜,共烧店铺六十余家。
  光绪十四年(1888)
  正月,知州许桂芬至。
  四月,知州陶锡祺至。
  五月初五日,地震。
  光绪十五年(1889)
  四月,州委明三里董事沙炳督工筑南水关,卫河东岸堤1333米。
  是年,四方民众在州府支持下,在杨二庄义学(武训曾参与募捐所建学校)为武训捐款立碑两通,一通刻“永垂不朽”,一碑刻“万古流芳”。
  光绪十六年(1890)
  七月,卫河在塔湾、大营、张家窑决口。
  十月,于尖冢、尚店、下堡寺、碧霞宫设牛痘局四处。
光绪十七年(1891)
  七月,虫伤禾。
  光绪十八年(1892)
  六月,大量飞蝗入境。七月蝗生。
  卫河在贾家口、大营村、江庄决口,冲坏民庐无数,砖城南、北、西三门被水淹坏。
  九月,慈禧太后寿辰,邑人洪大祥妻杨氏103岁,领赏银数两。
  光绪十九年(1893)
  武训在御史巷捐资建义学一所,王丕显任教师。后任校长。
  光绪二十年(1894)
  六月,代理知州许桂芬至。
  十一月,知州陶锡祺回任。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六月,代理知州许桂芬至,并聘尹殿?为清源书院主讲(书院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即1532)。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四月,武训卒于临清御史巷学校内,终年59岁。清帝赐以“乐善好施”匾额和“创建义学武善士”称号。将其生平付国史馆立传,并准入忠义祠。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正月,知州王寿朋至。
  六月,筹办邮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
  赵三多、阎书勤组织“义和团”在冠县蒋家庄起义,提出“扶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后转战聊城、临清、曹州、济南等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在南北街(又称更道街,现健康街)一带,扩地百余亩,重建教堂及教会学校。男子小学称为育英学校;女子小学称为育贞学校。另外,由美籍教会人员捐款,中方修建的医院叫华美医院。
  夏大旱,饥。
  七月,知州杜秉寅至。
  是月,临清“义和团”千余人,焚烧了城内美国基督教创建的教堂和教堂内的施医院。教会牧师金发兰和施医院负责人秦端恒等逃避于小芦村教堂。
  夏,大旱,大饥。
  八月,淫雨损坏庄稼,缓征本年田赋。
  八月十七日夜,义和团被府县官兵包围,九十七人被捕,大帅阎书勤等二十九人被杀于临清。
  十二月,聘高密举人傅丙鉴为清源书院主讲。
光绪二十七年(1901)
  运河停止漕运,仅聊城至临清间有小船来往,商业大受挫折。
  冬,无雪。
  光绪二十八年(1902)
  二月,知州庄洪烈莅位,提出兴建学校,邑人孙毓玑、冀澜捐款倡办学校。
  二月至六月,临清大旱不雨,四月又遭大风。其间大疫、大饥,每日死者达数百人,知州庄洪烈捐资设药局施舍药品。
  七月,改义学为蒙养学堂,城乡共25处。
  九月,在钞关左筹建临清中学堂,以孙毓玑、冀澜为监修员。
  十月,境内第一个高等小学竣工,此为有新学堂之始。
  十二月,在旧址续修牛痘局。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二月,拟修州志,聘胶州举人赵文运为总纂,撰稿五本未成。
  五月,清廷准奏,临清营制兵一律裁撤,改练巡警,随即选警兵四十名,调省操练。
  六月,清廷命裁南运河闸夫,裁东昌、临清卫所守备千总官。
  是年,知州庄洪烈创办临清直隶官立学堂,此为,临清官立中学堂之始。
  是年,临清成立县农民协会、李荫堂任会长。
  光绪三十年(1904)
  正月,知州张承燮至。
  四月,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将武训义学改称武训小学堂。
  八月,商会成立,王继览任会长。
  是年,临清设立直隶州师范学堂。
  知州张承燮设阅书所和阅报所于文昌宫,此为官办图书阅览之始。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三月,于大仓东院设犯人习艺所。
  在南司口清源书院旧址,成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以孙百福为堂长。
  是年,废科举制度,停止乡、会试,旧学署撤销,改为“劝学所”。管理学校教育。
  是年,停止刑讯。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山东巡抚杨士骧,浚聊城至临清间小运河,在临清设工程局,委临清关总办吴震泽、董其役划分十一段,计程浚河。工竣后共用银三万六千两。
  知州张承燮奉命在考棚旧址成立单级师范学堂,孔繁坤为堂长。张直牧在大仓纺织公司设半日学堂,令徒工利用工隙时间学习,也为工读学校。
  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五月,大雨、雹。
  秋,大风拔树。
  是年,推选王继览为商会总董。
  是年,始设巡警局。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99

帖子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6-4 10: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
    学习了,谢谢七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05
QQ
发表于 2011-6-4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汪寿杰) 的帖子

这正是你所撰联:
龙山凤岭见证千年古县沧海桑田 ,
汶河卫水孕育运河名城高风雅韵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8

帖子

485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852
QQ
发表于 2011-6-4 1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研究家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对地方历史文化也有不俗的贡献,寿杰爷辛苦了!
贵州惠水汪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320

帖子

10万

积分

天使

九十三世金寨之汪

积分
104328
QQ
发表于 2011-6-4 1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学习那
金寨汪讳铁佛公后裔汪氏93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