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4253|回复: 10

台灣  明清檔案 汪廣洋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1-10-27 14: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廣洋 基本資料
姓名:(元 - 明)汪廣洋
生卒:?-洪武12年
異名:(字)朝宗。出處:皇明詞林人物考 ,2卷 ,373
籍貫:河南行省-揚州路-高郵府 (今名:江蘇省高郵市)
傳略:
引    文
出    處
顧起綸撰國雅品 ,143
士品一
汪忠勤朝宗…
王兆雲輯皇明詞林人物考 ,2卷 ,373-374
汪朝宗廣洋
汪右丞詩氣…
雷禮纂輯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2-139
中書省左右丞相之實
汪廣洋字朝…
雷禮纂輯國朝列卿紀 ,6冊69卷 ,322-324
國初御史臺左右御史大夫行實
汪廣洋字朝…
何喬遠輯名山藏列傳 ,1冊41卷 ,499-500
勳封記
忠勤伯汪廣…
鄧球編皇明泳化類編列傳 ,2冊49卷 ,444-447
人物卷
汪廣洋
廣洋字朝宗…
尹守衡著明史竊列傳 ,1冊31卷 ,296-300
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張昶楊憲陳寧
汪廣洋字朝…
傅維麟撰明書列傳 ,2冊157卷 ,611-612
汪廣洋字朝…
徐乾學撰徐本明史列傳 ,1冊9卷 ,339-341
汪廣洋
汪廣洋字朝…
[內容:同 徐本明史列傳,1冊9卷,339-341頁]明史稿列傳 ,1冊 ,239
張廷玉等撰明史列傳 ,1冊127卷 ,393-395
汪廣洋
汪廣洋,字…
焦竑編國朝獻徵錄 ,1冊11卷 ,380-381
中書省
中書省右丞相忠勤伯汪公廣洋傳
廣洋字朝宗…
朱竹垞著靜志居詩話 ,2卷 ,251-252
汪廣洋
汪廣洋字朝…
陳田撰明詩紀事 ,1冊3卷 ,509-510
汪廣洋
廣洋太祖賜…
錢謙益撰列朝詩集小傳 ,118-119
汪忠勤廣洋
廣洋,字朝…
出身:元進士
專長:書法(篆書;隸書);詩歌
履歷:
官    職
任    期
出    處
元帥府令使(朱元璋)至正?年-至正?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行樞密院提控(朱元璋)至正?年-至正?年國朝獻徵錄 ,1冊11卷 ,380
江南行省提控(朱元璋)至正?年-至正?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照磨(朱元璋)至正17年-至正?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2
[不詳](兼知諸全州事)(朱元璋)至正17年-至正?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2
都諫官(朱元璋)至正19年-至正?年皇明泳化類編列傳 ,2冊49卷 ,445
江南行省都事(朱元璋)至正21年-至正?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2
[江南行省郎中](郎中)(朱元璋)至正?年-至正?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2
中書省右司郎中(中書右司郎中)(朱元璋)至正27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不詳](知驍騎衛事)(朱元璋)至正27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不詳](參常遇春軍務)(朱元璋)至正27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江西參政(朱元璋)至正27年-洪武1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山東參政洪武1年明實錄:太祖實錄 ,31卷
中書省參政洪武1年-洪武2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陝西參政洪武2年-洪武3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3
左丞相洪武3年;洪武3年-洪武?年;洪武6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3
忠勤伯洪武3年-洪武12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中書右丞洪武3年-洪武?年國朝列卿紀 ,1冊1卷 ,135
右丞相洪武[4]年-洪武6年;洪武10年-洪武12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廣東行省參政洪武6年-洪武7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左御史大夫洪武7年-洪武10年新校本明史 ,127卷
著述:鳳池吟稿 10卷
關連:余闕(師)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詩紀事》

清人所作!
00.jpg
92.jpg
93.jpg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96
QQ
发表于 2011-10-27 15: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平经历:
  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擢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参与常遇春的军务。至正二十六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平定山东,因汪廉明持重,朱元璋任命他料理行省。后入京任中书省参政。二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为左丞相。与当时的右丞相杨宪不和,而遭杨宪弹劾上奏,说他侍奉母亲无礼,因而远调到海南。后李善长弹劾杨宪,杨宪被诛,广洋被召还回朝,是年冬十一月,汪被封为护军忠勤伯,食禄360石,诰词中曾称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告老回家。洪武六年,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无所建树。六年正月,迁广东行省参政,胡惟庸任右丞相。时过一年,复召用汪为御史大夫。洪武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慑于当时政治气候,依然不敢有所建树,只是饮酒吟诗、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历史评价:
  明朝之中,可被称为丞相的只有李善长与汪广洋两人。(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明史中评断为: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於祸。
主要作品:
  汪广洋著作有《凤池吟稿》10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96
QQ
发表于 2011-10-27 15: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封忠勤伯。洪武四年(1371)为右丞相。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尤工诗歌。《月山丛谭、吾学编》。
  朱元璋即帝位后,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的冲突,唯恐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有鉴于此,几次设法试图调整,以加强皇权。最早被杀的是中书左丞相杨宪。杨宪于洪武二年九月入为中书右丞,洪武三年李善长病休时,便实际操纵中书省大权,升为左丞。他玩弄权术,陷害同僚,“市权要宠”,很快被朱元璋杀死。
  接着是右丞相汪广洋被杀。朱元璋鉴于李善长权力过大,威胁帝权,于是在撤换李善长后,最初选中了汪广洋接替李善长的相位。汪广洋遇事小心谨慎,又以“廉明持重,善理繁剧”而著称。
  洪武六年,胡惟庸进入中书省,与汪广洋共任右丞相。之后,汪广洋以“无所建白”贬为广东参政。但是汪广洋一离相位后,胡惟庸遇事专断与李善长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况且李善长还借胡惟庸等人,遥执相权,势力更甚于前。
  汪广洋被贬后,当然也不服气,便暗中收集李善长的不法证据,于洪武九年(1376)与御史大夫陈宁,合疏参劾李善长有“大不敬”之罪。这当然正中朱元璋的下怀,于是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先升胡惟庸为左丞相,再调回汪广洋为右丞相,以牵制胡惟庸,改变胡惟庸独相的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勅 逆臣祿》並無汪廣洋!

奇怪至極!
國史有略名,雜史有盛名,方志無記載,家譜無記錄!
00.jpg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這兒也有記載!
0001.jpg
0002.jpg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大学“明史”方向博士参考书目

明史参考文献与论著
一、参考文献:
1.《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2.《明实录》,台湾史语所校印本。
3.(清)谈迁:《国榷》,中华书局点校本。
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点校本。
5.《明会要》,中华书局点校本。
6.(明)焦竑:《国朝献征录》,中国史学丛书初编本。
7.(明)陈子龙、徐孚远等:《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点校本。
8.(明)张居正:《张太岳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
9.(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0.(清)查继佐:《罪惟录》,四部丛刊本。
11.佚名《崇祯长编》,上海书店本。
12.(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中华书局点校本。
13.(明)张岱《石匮书后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14.《明会典》,商务印书馆1936 年。
15.(明)王圻《续文献统考》,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
16.(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四部丛刊本。
1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点校本。
18.(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排印本。
19.(明)何良俊《四有斋丛说》,中华书局排印本。
20.(清)叶梦珠《阅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2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排印本。
2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年。
23. 郑天挺主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开明书店1952 年版。
24. 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系书店1959 年版。
25. 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26. 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业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 年版。
27. 郭厚安:《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28. 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二、今人论著:
1.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12 月。
2.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中华书局1981 年版。
3.汤刚、南炳文:《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1991 年版。
4.李洵、薛虹:《明清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5.吴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1965 年版。
6.丁易:《明代特务政治》,群众出版社1983 年版。
7.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8.赵子富:《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燕山出版社1985 年版。
9.王毓铨:《明代的军屯》,中华书局1965 年版。
10.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中华书局1961 年版。
11.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12.伍丹戈:《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13. 唐文基:《明代赋税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
14. 黄冕堂:《明史管见》,齐鲁书社1985 年版。
15. 李光璧:《明朝史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16.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 年版。
17.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18.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
19. 傅依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20. 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21. 陈诗启:《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
22.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23. 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24.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25. 李文治等:《明清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
26. 彭雨新、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27.(日)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上、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
28. 江应梁:《明代云南境内的土官与土司》,云南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
29. 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海洋出版社1985 年版。
30. 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多卷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31. 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32.(法)裴化成:《利玛窦评传》(中译本,上、下),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
33.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34. 王天有:《晚明东林党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版。
35. 袁良义:《明末农民战争》,中华书局1988 年版。
36.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37.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
38.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3 月。
39.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出版社2004 年4 月。
40. 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下),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
41. 安震《大明风云——明朝兴亡启示录》,2005 年1 月。__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世界第一(武汉大学明史所)

明朝耕地面积世界第一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明朝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争议。在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份人留离失所,但有户可查的人口仍然达五千万,所以保守估计当时明朝的人口大约在七千到八千万左右,当时全世界的人口又不超过四亿,所以明朝绝对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明朝矿产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铁产量是宋朝的两倍,万历年间达9000多吨,冶金工业极其发达,天工开物对这方面有详尽记载,后来的两百多年,世界上都没有国家能破这个纪录。
明朝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在16和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并在那里得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当西班牙和葡萄牙贵族得到这些财富后,他们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向中国买丝绸,瓷器和茶叶,到最后这些白银和黄金大部份都流到了中国。美国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种说,在十六和十七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
明朝军队数量世界最庞大
据记载在明初,明朝有二百万官兵驻扎在全国各地。到了明末,长江一带的经济圈为皇侯和军阀把持,中央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明朝政府已养不起那么多军队了,在山海关防守后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万。但根据传教士的笔记,当时明朝的军队数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够中国多。
明朝军工产值世界第一
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一营5000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门,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跟宋朝不一样,明朝在每代皇帝执政期间,都会发生大规模战事,所以明朝的军工业为了应付战争所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明朝间谍机构世界最庞大
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是当时世界上最有组织和最旗帜鲜明的间谍组织,在鼎盛时期人数达到六万人。在武侠小说里面,锦衣卫,东西厂常常被描写成是一群武功高强的杀人机器。但实际上,明朝间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打击贪污,叛臣,维护国家稳定,但不排除有部份人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跟专门从事颠覆敌国政权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比起来,明朝的间谍组织其实并不太可怕。
明朝船只总吨位世界最大
在明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明朝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3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除了宝船外,郑和的船队还有二百多艘平均长度达七,八十米的大帆船。到了明朝中叶,虽然朝廷再没有进行像郑和那样的大航海,但中国的水师却仍然控制着整个南太平样,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的国王都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建国的。对明朝的海上实力,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描述的,只要中国的皇帝愿意,他们可以一夜之间征集到从大陆连接致马六甲海峡的那么多船只。到了明末,由于要抗击倭寇,联朝抗日,明朝政府无瑕南顾,最后被葡萄牙和荷兰钻了空子,把势力伸展致南太平洋。即使是这样,荷兰的殖民者依然要每年向盘踞在台湾的郑氏政权进贡。
明朝第三产业世界最大
据阿拉伯旅游家记载,当时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产业,在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保守估计就有近两万人。跟欧洲和回教世界不同,当时第三产业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员不以扫荡第三产业为政绩,明朝读书人又独爱风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数巨大,第三产业为世界之最并不奇怪。
明朝国土面积世界最大
明朝的国土面积在大部份时间都保持在900万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都要大,明朝在东南亚的海外殖民地也绝不比当时的英国要少。
明朝防御工事世界最多
明长城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排第二长的防御工事,据传教士记载,中国的城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墙保护,城上有大炮,城墙外还有沟,战争时灌满了水,中国人认为那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96
QQ
发表于 2011-10-28 09: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両任丞相期状况:
前任:徐达     任期1371年—1373年 继任:胡惟庸
前任:胡惟庸 任期 1377年—1379年 继任:被废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04

帖子

683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6832
QQ
发表于 2011-10-29 1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汪寿杰) 的帖子

我祖碑有诗曰:慨惟吾母慈爱温良,四德全备,二子克成,恩斯勤斯抚我,欲报之德旱天罔极,吾母生自光绪乙有年冬月二十五寅日原系开县地名谭家湾山王包生长人也,光享古稀,世之罕有者矣,痛于民国二十四年岁乙亥四月二十六未时在于开邑王家坪川祖庙因老告终,追思吾母贤名早播于罔里懿德更周乎乡邻于是泐碑垂铭永著,徽音不朽云耳,诗云:大国朝宗启,世德有文光。知先崇志体,景继及希堂。诗中中的大国和朝宗会不汪广洋有联系?些诗是字辈还是?请本家们赐教!
好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