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289|回复: 11

汪日海文章专辑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发表于 2012-5-19 2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人的天地
                           汪日海            电话:15079810832
       大千世界,文人可占据几许空间?在文人的天地里,到底是什么呢?
书屋,笔墨,和纸张,书柜里堆放的书籍,可都是儿时的读物,也有后购买来的刊物,但都不一定每篇都阅读完毕过,像个摆设。
     也就在这十余平米的天地里,称上名号的文人,究有多大的作为,其实,往往让人难以看透的,天地之见闻,民间之论议,世故之变态……在于众人,只目测和思考。惟独,文人却用心灵手感,用笔写出来,探索有多少可读味的东西留存于世。
当文稿见于世面,不在于那份稿酬多少,只回想那笔端与时空,心声和人烟的交融,写出了心灵感悟,有了一次独特的分享。
   其实让众人不知的,文人背景是独自寂寞的时光多,耐有寻人之味。当文稿成了铅字方块,只占一纸的寸方空间,其心灵视野在大千世界中可独树建业。
多少人还知晓,名号称著文人的人,是守望心灵的清白,闭门读书,浏览风物,在大千世界人群中,细听凡尘风言风语;见得而识广,愿意手不停笔地磨写灵感,写出内心的情怀,当心里情愫与外部世界用文字符号释注时,形成了人文世界,虽然所处的心态清淡平朴,但得到大家的认可,是高雅无虚的。
   笔墨字砚,文房四宝是文人的全部家当,一身平凡的气度,一股不休不息的灵性,走到何处,带上一颗独静慎思的心肝,用自我独白在这永恒的天地之间……
    还在静静地行走于世象万物的字句行间里……也许,在灵感的鼓动下,人世间的春秋往事,天底下的悲喜无常,以照文笔的正常逻辑思维,梳理清晰,装上了纸条可封面成册,乃是文人的毕生追求。
联系地址:接渡镇罗渡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高山走笔
                                一
   凡乐平人都晓得登高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我对登高山确有些与众不同,带着一种贴近的情感,说登高山 伟岸,为登高山赞颂。
   说登高山古老,一点都不错。山是天然性,登高山也不例外。据山体形势,抽象目睹东西延伸的走向,像一条卧睡于乐安江岸的长龙……满山的翠竹苍松,满山的花香鸟语。
   其实人于世间生存都离不开山水,都市繁华暄闹,乡村烟火繁衍不息都同山水相依相存。登高山巍然屹立在这古老的城市里面,是乐平城市森林世界的标志。
我站在乐安江畔看登高山,一片的清秀,绿色画卷相依在这美丽的城市里头是天长地久的。
                                  二
   带着敬仰的心灵写登高山也是真实的,在我的内心世界,是用敬畏的灵感来写登高山。
   站在登高山上看这座辉煌的城市,一派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象生机昂然,东西两头的城市格局,南北贯通的街道井巷,乐平这地方到底充满丰厚的历史人文的气味,我似乎闻到了前方乐中书窗的琅琅诗词韵律,又浮现出翥山书院学子勤耕苦读的身影,再往前眺望,洪岩洞里的夜读情形,洪皓父子在文史上的举世杰作,遗传一代文风……还有,马端临的文章世闻名于天下,在登高山上可揽观乐平千百年来的风物人志。
   乐平千百年来的历史积累,几乎都汇聚到了这个很古老的登高山,百代崛起的烟云又延续起土地革命的火种在乐平燃烧,红十军的创建让界首的那块山头到鸣山的暴动,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落脚到了登高山。
   不是么,一座丰碑在山顶上,先辈的英名永存,登高山古松苍翠,在守护地下的英烈身躯,活着的人在每年的清明时节,总要缓步走上登高山,来祭念为我们筑下安乐巢的先烈们,有恩必报,怀念先辈的丰功伟绩,才是我们这代人恪职的守望。
                                三
    其实,人世间都与山水相牵,都市的繁闹也不可脱离山水。
当我在登高山脚下,望千亩的湖水,神志怡然心情在告诉自己,有花香鸟语的地方,才是人世间生息的安乐之地。
    也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心有了天然的山林资源,有了滋润万物的清水,才显现出来城乡格局于一体的风貌。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万家灯火时,我情不自禁昂首高歌。
     看到古街新市行人如织的场景,一片安宁和谐的乐平城乡景气,人烟穿流的都市风情,登高山林里的群鸟放唱,似乎使我的写稿情趣和东湖里的清波一样层层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冬的怀念
                                                                                                           汪日海
      时近冬至,自然想到了地下的父母。依从传承的习俗,到冬至那天,要去父母的坟墓培土、烧纸。
      我的父亲是在今年的清明节后走的,享年八十有三。因母亲于三十年前病故,父亲他在失去了妻子几十年的光景里,历尽了人世间的艰辛困苦,为了儿女们付尽了一生的精力,到了晚年的父亲,生活仍然朴素如初,一点都不奢求。
     在我们的一个大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如今都有各自的家室。地下的父母,假如在地下有灵的话,他们可能会有所慰籍;在每个清明和冬至,我们都会去祭念仁厚老实的父母双亲。
    曾记得,母亲去世的那一年,家里一片凄凉,处于妻离子散的贫寒生活中的父亲,他一个人独自守在家室,在田头地间日夜地操劳。用他一双勤劳的手,支撑这个似乎要沉没的家。过了几年,我闯入社会,在县城找到了一份工作,与父亲断断续续分离十几年。有时连电话都少打,但父亲在独自孤独的处境中,仍然扛着耕耘生活的农具,用他的肩膀挑担起众多儿女的柴米油盐。到后来,家景有所好转,几个小弟也成了家,但父亲老了,他从不在子女面前喊一声劳累,也不在别人面前呻一句苦难。村人都讲我的父亲是个硬汉子。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他,几十年的劳累奔波,身骨变弯了,当他看见了身旁的儿孙满堂情形,却是一脸的微笑。我发现过,在父亲的微笑里,也有点不太乐观压于深心的忧伤之痛,最终是出现在他的面部一层又一层的纹丝里,每回我从县城回到家,看见从地畈上回来的父亲一脸的汗迹,劝他要保重好身体。
     那一年,是村里为老年人办了一场冬至的酒席。约有三百余位上了花甲的老年人共度一堂。我有幸地参加了那回别开生面的宴会,席间,见看父亲暗地流下了泪,轻声地对我说:禾儿,要是你的母亲在世多好……听到父亲这样的话,我没有当看众人的面哭出声来,只是举杯向父辈们敬酒,祝他们长命百岁。
     作为儿女,对父母的尊重是天经地义的。我只说在口头上,在父母的心眼里,我并没有从事过几天的田地劳务。儿时的我,是母亲最宠爱的一个,她一直都指盼我把书读好,到后来有好的出息,是母亲对我从小的教诲,也是父亲的艰苦的劳作,让我读满了初中,但是在人生的命运里会遇到难测的坎坷。母亲在那一年去世,我只是个十四周岁的少年,我的一个大家庭顿时之间,几乎遭受灭顶之祸,几个小弟相继外流,而父亲他,扛着一副沉重的身躯,顶着一场无法抗拒的家难,在那年月里,走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春寒冬冷生涯……也许,我们并没有给地下的母亲丢脸,凭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活到今身为人父的我,每每看着父亲他从不计较子女们的自私,还是用一颗宽怀无比的心胸,去面对孤单与寂寞的时光。父亲生前常说,各自有自个儿的家事,人老了就是那么一回事。在他逾入七十古稀的晚年里,多次叫他放下肩头上的农具,轻松地过几天,他却讲活到老,做到老是农民的本性。身为农民的儿子,我解读到了几多父亲生前人生哲理?
    人生如梦,也快半百的我,每每回首往事,确想到了天底下的父母一片真心,作为儿女,我们又孝敬到多少父辈之情?我的父亲在生前一种乐观而自信的神态,在他的晚年对生命的自容安怡品行,用他的话说,为人一生就是对下一代负责,可我们有的时候,对待自己的长辈,又在做了些什么?
当父亲临终之前、十余个夜晚,我们的兄弟轮流守护着父亲,在这时间,我才发现父亲对亲情的渴望。处于卧床不起状态下的父亲,那眼神不时地关注眼前的儿孙们,在一个一个地看着,像要看个够似的舍不得停止每寸时光……那个深夜,我坐在父亲的床沿,他拿着我的手,说:禾儿,让我和你的母亲睡在一块,因为那时你们还小,地下的母亲她等了我三十多年了。我哭了,答应了父亲的最后叮嘱。在他走时,是次日的上午九时,走得安祥而自然的,因他在人世间,完成了育儿带女的使命,他的一生一世含辛茹苦,珍藏入我们的心怀。
     冬至已近,地下的父母在等待我去用心声和泪水表诉对他们的思念,站在父母的坟前,在每个清明和冬至之日,我都会走到那父母安息的地方,直到我也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进城就读的世象
                                                                             汪日海
      每到开学之际,城区的学校几乎挤满爆火报名。尤其是小学生从乡下往城里就读的世象,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而成了一种众所周知的事件。
说得客观点,城区的学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教师骨干都调往到城里,使农村小学的老师日益减少。
      其实,教育并不在于城乡的校舍之别,在于一个学校的师资配制是否得当,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也十分清楚城乡教育的差异根源在哪?
      对于老师进城居住的现象,无可厚非他们生活的向往,是因为城市的闹热和繁华使众多的人群都拥挤到城里去。而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现在基本上人烟稀少,除了过年时节,且只有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当然,人家外出务工挣钱,改变生活的状况也是情由可原。
      当然,教育的发展并不因为城乡的教师失衡而止步,同样的稳进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只不过,在不少的学生家长择校就读的想法,太有点望子成龙的欲图,对于一个人读书,并不是讲到了有优质师资的学校里,一定会考上名牌重点大学。而实际上,一个读书人本身的潜能与智商的发掘,与其生活的处境有密切的关联,也包括一个家庭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得否认人的天赋决定成才的基因。
      面对农村中小学的生源过于流失,其中主要原因是老师配制不均所致,而不是城区的教师有一整套“拔苗助长”的功能。老实地讲,读书只个很漫长的历程,以小学到大学十余年的寒窗生涯,并不是每个读过书的人都可以沿着那条不平坦的书山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的,那个需要勤求苦磨的精神,也不是口是心非的。如同古人所言,头悬梁、针刺股且甘守寂寞十年如一课样的坚守,才会感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读书可以改变生活状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样的口号,在现实社会里,有不少的人并不认同。但是,作为教育这行业,传播知识,是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使命,身为老师义不容辞。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在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得到了世人公认的结果,也是教师们在讲台上呕心沥血的见证。可以讲,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他们都很辛苦,劳有所值。
        针对目前进城就读的世象,相信会有一天,在城乡的师资达到相对衡均的条件下,在每一所学校,都同样琅琅书声,同样的桃李怒放,也同样的英才辈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四十
                                                                                            汪日海

     很少提笔专写女人。
     也只是前几天,和远方的一位女人通电话。她说,现在的女人好爱美,问我有什么看法?由于手机的话费太高贵的原因。她又说,平时都习惯用笔杆子去高谈阔论的你,还不如写篇文字面世。想到那电话里的叮嘱,几乎好几个夜晚都在想念着她。
      可以说,远方的她在非常繁华的都市生活。作为女人,她也肯定在浏览红灯绿影时产生出一种新的幻觉。都已四十的女人了,还能与少女时代相比吗?
也许,她对我所提到的一切,问我有什么样的看法,在于生活,我当然要尊重她的为人愿望,关于爱美的心态,我笑着在手机传递个人的浅见:再华丽的装饰都掩饰不住人性的原始。她问我此话是什么意思?
      我说,爱美的目标也只是一个不变的向往,在心灵里能与心爱的人相通,才是爱美的结晶。她听到这么一样解说,似乎是在挖苦她。在电话里,她说,放假后,尽快点到我这儿来。
      没过几天,她打来电话,问到孩子的事。至于孩子,作为母亲的她,算是尽心而为,也因为孩子读书的费用,她不得不远走他乡在挣辛苦劳累的钱,我有点不好意思。心想,一个大男人,糊口养家还得靠女人来支撑。在电话的那头,她知道我有点内疚好无奈的心理,连忙接上话题:等儿子大学毕业了,我们不是很轻松吗?
      我笑着说:还有轻松的岁月?她感得很奇怪。她说,那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轻松过日子?其实,在她的内心,要比男人宽容得多。也许,女人的心得到知足时,要比男人的欲望低好多,我只是在猜想。其实,我对她很是理解的。
      到了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屋里思考,也想写些有关她的故事。
这些年月,在这个家来讲,她的确很劳累,仅家务一块,每天的洗衣弄饭,看来都是女人平常事情,男人都不太愿沾边的。还有,照料孩儿是她一手心思教养。女人嘛,也只有这点,实打实的本事,不和男人样去远走四方,若不是孩儿上学的费用吃紧,我才不会去外打工的,她说。
      女人在家,首先很体谅自己的男人。她走开了,往常在电话都像安慰小孩样的告诉我:平时少抽点烟,晚上写稿不要太拖累着……
      她在家时,也时常吵闹的。不过,只是她爱发唠叨,不论大小之事,她都喜欢说到了前头,好似先压倒男人一样的气势雄姿勃发,我有点忍让。反正,她言三语四一阵风样吹在耳边,嘴巴讨得了便宜也几乎心安理得,这恐怕是女人的一种常态。
在她四十岁生日,她对我说:老汪,四十岁的生日,你要送个什么礼给我?还未过生日,她提出个条件,问我有个什么样礼品。那天,我叫她走到身边,用嘴亲上一口。说:这个久违的礼物比什么都珍贵,她笑着,好久都没有消失笑声。
      人生短暂,女人四十不容易。至于你过来的时光,从年少到中年的她,还有好多埋在肚子里的话没告诉我,我并不着急去追问。可能有一天,叫我写她平淡人生经历,合成了一部书。那时,都老了,再回首当年,会在一个很宁静的地方读我们平凡的一生一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汪日海.笔名;风韵。江西乐平人.1965年3月出生.系乐平市书法协会.'作家协会员.职业:教师。
   一九七八年初中毕业.后因慈母病故.家境贫寒而离校,一九八一年在村小代课.一九八四年借
调于乐平县公安局工作。
   一九九六年开始发表散文.并利用在县城工作机会.结识并拜访一些知名的作家.书法家.颇受
名家名师的指点。
    一九九八年因工作需要.入省城宗教学院深造。
    二oo二年十二月经上级有关部门落实.安排重返教育部门工作。
   酷求于文字创作.不论在工作生涯里.或者溧泊的岁月中.在乡间.在县市.或者流落异地他乡.提
笔研文的兴趣.总和山水风情.鸟语花香.寻常百姓相依为伴。
    他在二0O六年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名为<<风韵笔谭>>.里面文章如''心地如
春''''.悠悠寻爱曲''等文章十分诱人.特别是中篇侦探小说''使命''特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慢慢欣赏日海本家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667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淮南洛河汪氏[潜口金紫分支]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819
QQ
发表于 2012-5-20 1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58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Rank: 6Rank: 6

积分
18665
发表于 2012-5-20 16: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笔不休抖精神
                                                   一
     在乐平镇桥那地方,我去过几回,是因为那里有一帮爱好文字的好友,而且是老前辈,当我拜读到他们写田间地头的文字,便在我的心灵之间产生了一种共鸣,尤其写到乐平的乡土风物,写到那一块地方的文人索求,是一股人老童心般的激情让我感叹,也使我拿起笔来,为他们的精神而喝彩……
     去镇桥护里村采过一回风,见到了护里村的人民激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也聆听到护里人谈一谈花甲以上的老年人执着建村戏台的故事,当走进了护里村里的李树山先生的家室,在一幢老式的平屋里,那一块块木块壁上,是树山先生的墨宝,在那用刚劲毛笔写成的书法,见证到镇桥人读书的风范,勤学好求的镇桥人民,像树山那样的先生不计其数,正如一块去采风的兵周先生(乐平市书协副主席)所言:我们镇桥可是个书香门第。
     那一天,到护里村好好地参观了一下新建成的仿古戏台,这幢耗费几十万元的戏台都是村人自动捐资的。装饰一新的格局别有风趣,台体的工程是坚固的凝泥结构,台面是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雕铸图案,那一块雕画逼真的艺术工匠设计的画面,刀刀有情,处处生动,展示出来是古代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人物风情,在戏台最显眼的地方,是任职于公安部的护里村人李福钦老先生的亲笔书写的对联,可想而知,那字句行间的对联,揽古观今所鞭策后代人勤奋好学,去立志做人的典范,我很感动。由此写了一篇文字献给了护里村百姓。
     走离护里村时,一路上去观赏沿途的村门楼,在别具一格的镇桥村坊的门楼上方,都有一副副朴质而优雅的对联文字,铸刻在花岗岩石上,也许,是一个村庄的文明和文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的文人内心世界的表白。
                                                 二
     从护里村往华家村走去,想拜访一位长者,他的名字叫华盛林。
华先生和树山,兆康诸位,在镇桥一带可称得上有名望的文化人,晚年生活在镇桥华家村的华盛林先生,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用笔杆子横游过江南江北,到了八十高龄,仍然是耕笔不休的执着,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在到华家村的路口,一目了然这村外一片肥沃土地上的庄稼,无公害的蔬菜基地,在镇桥是榜上有名的。村坊的入村处,铭刻一副名叫华有良书写的对联,而对联上方最中央的横幅,是乐平知名的书法家华宗鑑的书法作品。
     都讲镇桥人十分推崇读书,这是不须争执的事实。乐平市文联主席胡志平先生曾对我讲过,乐平镇桥文风盛兴,文人辈出,有在文学艺术界的名人群中,乐平可数镇桥排榜第一。
华盛林先生自幼耕耘于文诗行业,赋词画画独有功夫,兴许是祖上的遗风传统,或者是在书香世门的镇桥那地方受到大家的影响。而其实,文人不一定要有大杰大作闻世而伟岸,只在于精神上的求索和努力,我拜读华老先生的文字里面的诗词佳句,几乎看透到他的内心世界对书法和文字追求的情感,在他的诗句词段里,总流露出高雅朴质的风格。
    “诗不在多,有情则吟;词不在长,有性则填……诗中自有多情梦,词里更有无限春……”谈到此处,再往下读进去:我如春燕上北京,日穿白云夜披星,乡村城镇无处认,地上天上分不清;华老先生的目光贯穿于江南大地,华老先生的文墨散发出一种更加充满豪放的清香;长江黄河红绶带,比岭南山盛鼎新。天安门前聚诗友,举臂高歌中华情。似同诗仙李白一样的执着,如同文坛里的一只晚节清风拂苍松雄鹰搏击长空,诗词情在内心处,耕笔不休抖精神的华盛林先生佳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征文活动中,荣获国家级授予的最高称号,而且是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并入编《共和国建设档案》,当作了传承后世的文字读本。
             老华先生不仅会赋诗填词,在书法上蛮有较深的造旨,这位早年求学于乐平中学的学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里,都没有放弃过手中的笔墨,写他一生的春华秋实……
                                         三
    自古以来,文人一向都清贫和寂寞里去探求文字,老华也不例外。在华盛林的家室,除了笔墨纸张,还有一套耕种农田的农具,房屋是幢土木结构的老式平房,八十有二的华盛林先生,依靠劳作来养活自己和老伴,每天活在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康世界里。
     在华盛林先生的一生追求中,他只告诉我,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应当要传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把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见证,用文字的方式书写下去。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世象对文人的冲击也产生了不轻的风波。但在我的目光中,所看到的华盛林先生,朴素而健康的身体,和老伴相依为命的生活朴质,在听到文友谈论他时,都讲是位才华横溢的先生人物,但他确好虚心,不夸谈自己的得失,在他的子女们的心目里,华盛林先生却是一个很称职的长辈,身边有4个儿子和二位女儿的老华家里,处处都充满和谐共乐的氛围。
     其实,人的一生,活得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像华盛林先生八十高龄,还是那么样执着向上的精神很可贵,他那般永不干涸的创写文字和书画泉源,也可能与他的甘守寂寞而乐观的心态有关,或者说,在他的一生一世追求里,对文字的热爱和生活的热爱在同等的条件下,两者的相互地统一,才养成了华盛林人到晚年更健壮的文人品质。
     我还想说,在评述一个人时,当走进了那个人的生活平台上,要去认真地洞察那个人的精神所向,看那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可以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可以讲评的往事,是因为这样用平淡目光去审视世人的所言所止,才会感悟到天下读书人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执着。所以,华盛林先生,仍在耕笔不休,仍健康地生活在这个五彩纷呈的世界里……


                                                       汪日海   
2011年12月3日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