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3836|回复: 14

恢复徽州是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需要

[复制链接]

13

主题

521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4-9-27 19: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汪济(潜山) 于 2014-9-27 20:10 编辑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指由古徽州一府六县(徽州府下辖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百姓共同缔造的地方文化。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改歙州为徽州,此后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为止,在这866年中,除元至正十七年到二十七年的十年内称新安府,以及民国中的三十八年徽州一名被废外, 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了八百多年。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为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旅游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汉末年以前,古徽州地区的古越先民形成的山越文化,还较为原始落后;随着晋室的南渡,北方移民大量南迁,这些客家人带来的先进中原文化,进入了古徽州,与当地山越土著文化在新安大地上经过几百年的碰撞与整合,从而产生了灿烂的新安文化即后来的徽文化。典型的如徽派建筑、徽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剧等。
    在徽文化形成过程中,唐朝越国公汪华起到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汪华文化是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源头。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歙州人汪华起兵占据江南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称王,其地横跨皖浙赣三省。而其核心地区,乃是歙州,就是后来的古徽州。其包括现在属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与黄山风景区一带,以及属宣城市的绩溪和江西的婺源县等两省三市的地域。
    汪华在掌权的十几年间,主要的贡献就是保境安民,而其安民尤其重要。境内之民为两大类:祖祖辈辈土生土长的山越人称土著人,由北方迁来的人称客家人。双方习俗不同,文化各异,相互排斥,甚至械斗,从而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历代官府无法调停,甚为头痛。汪华的祖先自三十一世迁歙,传至汪华已历十四代,是时的汪华既可看做是土著人,也可看做是客家人。当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宽大的胸怀,包容的作法,加上那为人们认可的双重身份,使土客两家人在外部大乱、境内小安的特殊形势下,终于逐渐蠲弃前嫌,和谐相处,以同仇敌忾,保卫家园。后来,汪华的主动归唐及其崇高威望和深远影响,使歙州地区的社会得以长期稳定,这就带来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其顾大局,识大体,忠君爱国,勤政为民的精神与理念深入人心,教化一方,久而久之,就使得该地区的两种文化互补融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新安文化。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第(六)款规定:不以著名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做行政区域专名。相对于徽州八百多年的历史,那徽州之名被废的几十年现状,实在可忽略不计!想当年撤销徽州地区改建黄山地级市时,曾引起海内外徽州人乃至关心徽州文化的华人强烈反响!一位法籍徽州人感叹:“可惜天下从此无徽州!”此文曾载在《人民日报》上,不能不说是代表了相当一部人的心声!
      实际上,黄山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不必着眼于发展旅游事业而借“黄山市”之名来扩大影响。甚至“黄山市”之名还有冲淡黄山之嫌。说徽州里有个著名的黄山风景区,人们都知道,好理解;但说黄山市里有徽州,恐怕就不伦不类了!虽然黄山市里现在还设有个县级“徽州区”,但这与原来的徽州内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徽州与黄山并存是双赢,以黄山取代徽州是单跳的跛腿!我国著名的五岳,大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哪朝哪代,都没有将其作为某州某府、某省某市之名的!可见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行政区划名称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安徽作为省名,是因江北有安庆府,江南有徽州府,取二地之首字而成。而很多地名本身就是历史的象征,徽州就是!他不仅代表着古一府六县的区域,更承载着古徽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且是中华文化在特定时段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任何美妙、重要、动听的区域名词所不能代替的!现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轰轰烈烈地挂牌了。这是60多年来,由中央政府第一次明确了包括婺源、绩溪等一府六县在内的徽州文化区域完整性概念,算还归了徽州文化生态的完整空间。但由于事实上的徽州区域,跨两省三市,已是支离破碎。这一保护区,其行政机构既重叠,又互不统属,工作如何进行?怎能协调?就以对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汪华来说,其家在绩溪,墓在歙县,人为地将其割裂,如何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我认为国家应该从大局着眼,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各省市县,应该服从国家、民族、人类的长远利益,该割舍的要割舍,该放弃的要放弃,大家借助“徽保”的契机,让徽州复名,让徽州复地!让徽州重现昔日雄风!
    恢复徽州是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需要,也是开展汪华文化与徽文化研究的需要!为此我呼吁:
    恢复徽州之名,将黄山市改为徽州市;恢复徽州区域,将江西省的婺源县和安徽省宣州市的绩溪县重归徽州建制,与现在的黄山市辖区合并。让徽州从形式到内容上得以真正回归!
    这样才能使灿烂的徽文化有依托而永葆青春,并能有所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两省三市文化旅游的加强和经济的联动,人民才能真正受益!这份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才能得以永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2

帖子

166

积分

侠客

积分
166
发表于 2014-9-27 1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9

帖子

146

积分

侠客

积分
146
发表于 2014-9-27 20: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徽州是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需要,也是开展汪华文化与徽文化研究的需要!我举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17

帖子

2316

积分

精灵王

00

积分
2316
发表于 2014-9-27 2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63
QQ
发表于 2014-9-28 0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徽州是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需要,也是开展汪华文化与徽文化研究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6
QQ
发表于 2014-9-28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地名本身就是历史的象征,徽州就是!他不仅代表着古一府六县的区域,更承载着古徽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且是中华文化在特定时段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任何美妙、重要、动听的区域名词所不能代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4-9-28 0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9-28 09:37 编辑

       2011年去云岚山时,很多宗亲就“徽州”地域及“徽州复名”问题,进行过探讨。结论是:迟早要恢复,但绝不是现在。
       徽州、徽商、徽文化,不是简单的地域文化,也不是简单的黄山市、安徽省的问题,更不是汪氏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渊源的焦点。徽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最为靓丽的代表,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烙印。
       徽州复名、回归徽州,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但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流产、夭折。但是,我们要相信中国文化,是有顽强生命力的。
       鲜卑族拓跋宏(北魏孝文帝)、蒙古族忽必烈(元世祖)、满族皇太极及其子孙,最终还是以融入中原文化而得以统治中原,乃至全国。
      恢复徽州名号,只是迟早的问题。这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总体涉及,绝不是简单的地域问题。我们汪氏族人,做不来的。但我们不会放弃内心的倾向。
      安徽籍歌手小山的《我是来自安徽》,请大家听听。
      http://www.baidu.com/s?ie=utf-8&f=3&rsv_bp=1&ch=&tn=baidu&bar=&wd=%E6%88%91%E6%98%AF%E6%9D%A5%E8%87%AA%E5%AE%89%E5%BE%BD&rn=&rsv_enter=1&inputT=6656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91
QQ
发表于 2014-9-28 14: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徽州是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需要,也是开展汪华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2

帖子

4845

积分

认证会员

徐霞客

Rank: 6Rank: 6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4-9-28 14: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信古老魅丽徽州地名一定有恢复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9

帖子

6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1
发表于 2014-9-28 1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