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汪济(潜山)

《少年状元汪应辰》在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1

主题

8

帖子

5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2
发表于 2015-4-8 1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济先生为我签名赠了一本,一到单位,就让美女同事给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21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5-4-8 2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上几位关注和夸奖!
并回长墀先生:虽然印了4000册,新华书店不一定能买到。(比如拙作《新编中医三字经》从八十年代起至今共出了四次三万多册,而本县新华书店却买不到,因为他们从未进过。)不过如有人要,本人这里有一点,可以出售,每本定价38元。我愿优惠:若1本按35元计且含平寄包裹邮费,若2本以上每本按32元计价且含平寄包裹邮费,若5本以上每本按30元计价且含邮费,所以欢迎集体邮购。邮局汇款可至:安徽省潜山县中医院汪济收即可;中国银行潜山支行账号:6217856300009230890。凡汇款后均需短信(手机:18955656944)通知本人,并注明详细接收地址和联系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803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宗亲联谊,继往开来,慎终追远,

积分
16957
QQ
发表于 2015-4-9 12: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少年状元汪应辰》在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21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5-4-9 2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济(潜山) 于 2015-4-9 20:57 编辑
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15-4-7 21:07
本书出售,每本定价38元。购书方式:若1本按35元计且含平寄包裹邮费,若2本以上每本按32元计价且含平寄包裹 ...


                                                                     少年状元汪应辰
                                                                               序
                                                                     一点丹心不自欺

                                                                            汪太理

   《少年状元汪应辰》让我们穿越八九百年的历史烟云,领略到一位状元的风采。
    状元,是中国古代千百万读书人的梦想,是寒窗苦读后仅极少数人能够抵达的巅峰,是中国科举制度孕育的最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国民间津津乐道,并被赋予神奇色彩的永久性话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蟾宫折桂成为状元,便是天子门生,其荣耀无可比拟。开科选士,历来被视为国家大事,所谓“抡才大典”是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成状元,便全国瞩目。朝廷以得人为幸,家族以出人为荣。状元本身更是因为有了报效国家的台阶、光宗耀祖的功名而踌躇满志。在中国古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认为是人生最大幸事,何况状元是天子钦点的。人生幸事,莫此为甚。
汪应辰[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未及冠而高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状元之一。这既是中国传统主流儒家文化自隋唐后浸润江南结出的硕果,也是江南望族汪氏自唐敕封越国公汪华以来,允文允武,力耕精读,慎思谨行,忠勤报国,宗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显现。江南汪氏以汪应辰为标志,再度崛起国中,汪氏人才自此如云蒸霞蔚,至明、清时则蔚为大观,流风所及,江南成为人文渊薮,辈出的人才为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自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被废的一千三百多年间,据统计共有504人成为状元。若将辽、金、太平天国等政权的状元计算在内,则有552人。
翻检这五百多名状元名录,令人遗憾的是,百分之九十只在当时风光无限,后来便淹没在历史的时空中成了寂寂无闻之辈。真正有重大成就,载诸史籍传诸后世者并不多。特别著名的仅郭子仪、王维、柳公权、文天祥、杨慎、翁同龢、张謇十数人而已;于史有载,成为朝廷部、台首脑,或为封疆大吏的恐不及百人之数。汪应辰钦点状元后,既当过相府僚属,也担任过地方官吏,主政闽、蜀期间,颇得朝廷赏识倚重。宋孝宗时官拜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汪应辰为官,无论在内(朝)在外(地方),均政声颇高,政绩颇著。故宋史有《汪应辰传》,其人其事亦不朽于世矣。这在史上数百状元之中,完全可以列于有作为者的行列中。
状元殿试卷历来被视为科场范本、状元才识标尺。阅读汪应辰的状元卷廷试策,犹不能不惊诧于少年汪应辰的聪明颖异,惊奇于一个十八岁的弱冠少年何以能胸罗万象,思驰百代,对历朝治乱兴衰之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惊叹于汪应辰以青涩的少年之身,何以对朝政得失对理政治国有如此明晰的洞察。文章通篇为老成谋国之言,怪不得皇帝览卷深许之余,竟误以为作者是老成持重之士。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以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各省高考“状元”的文章来比照,无论“才”“识”还是“学”,鲜有人可达此境界。
为什么绝大多数状元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淹没在历史深处?盖因绝大多数人中了状元之后,就掉进了荣华富贵的陷阱,他们的追求难脱一己之私,亦即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者是也。纵使有超群之才,若为名缰利锁所缚,便会鼠目寸光,一事无成了。中了状元,只是有了入于官场的进身之阶而已。中国官场历来是名利场,官场亦如战场,争名夺利更甚于其他任何场所。所以若要在官场立定脚跟,展露才华,为国效智,为民效力,存政声于世,除了要有才能,更须有为国为民的宽广胸怀,宠辱不移的道德操守,知进知止的卓识谋断。
审诸汪应辰一生,才、志、德、节均称非凡。其才超群,无论诗、联,属对快捷工稳,往往出人意表,又深合人情物理。其文亦典雅博洽厚重。但这些仅如枝上之花,花之艳是表,其里则外人不易觉焉。花之艳实赖枝之繁叶之茂,更赖根之深本之固。成大事业者,无才无以显事,然志、德、节操才是才之根本。故司马光云:“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汪应辰志向宏阔,《廷试策》足见端倪,所论为帝王躬行之本,深得治道之要。文章虽须从帝王角度立论,但处处关涉当时国计民生大事。更为难得的是文章直陈时弊,他认为,朝政出的任何问题,皇帝必先“反求诸己”,即从自身找原因。“以修己安百姓为病,此尧舜之所以反求诸己也;以百姓有过为在予一人,此汤武所以反求诸己也。”全文反复强调的皇帝反求诸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百姓和朝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治道隆则百姓安。与杜甫一样,汪应辰希望辅佐皇帝成为尧舜一样的明君,重现民风淳朴的太平盛世。此可见汪应辰的政治抱负何其远大,须知当时他只是一个年方十八的少年郎!在此后的为官生涯中,汪应辰一直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其治闽治蜀之所以深得朝廷嘉许,盖源自其“畏天爱民”之念。在任吏部尚书时,他上疏论爱民六事,且在朝多革积弊,不以朝中权贵不悦而曲从。其德温厚仁慈,克己为礼,惩忿窒欲。宋史说其“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评其“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可见其德行之高。绍兴十七年八月,孝宗时的宰相赵鼎受奸相秦桧陷害贬谪,衔恨愤然绝食而亡,其子赵汾扶柩归葬老家常山时,因惧秦桧淫威,沿途无人敢祭奠,独汪应辰素衣草履,当路设祭,宣读祭文。忠肝义胆昭日月,强权于我如浮云。
其节操洁如冰雪。秦桧为相时,朝中忠良尽遭构陷。汪应辰当时虽不是高官显臣,亦因从不曲从阿附秦桧,站在主战一方而受其迫害,使他年轻力壮而志不能伸,流落岭峤凡十七年。按照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要求,汪应辰流落岭峤实为避祸“独善”的无奈之举,但他并未隐逸山林与世隔绝,如闲云野鹤般生活,而是立足乡邦,心存魏阙,传道授学,惠智识于桑梓俊彦,为国备可造之才。虽所处“蓬蒿满径,一室萧然,饘粥不继,人不堪其忧,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其表现极具孔子高足颜回之风,活生生颜回再世。即便流落之日,其“胸中浩然之气凛然不可屈”。他在《岭峤归朝》诗中所写“敢云瘴疠难侵我”,是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与秦桧一伙同流合污的真实写照。汪应辰为官一生,清廉自守,两袖清风,当时有口皆碑。
其节“刚方正直,敢言不避”,若松柏凛凛,寒暑如常。纵观史上读书人,特别是金榜题名的状元、进士,为身家前途计,多乏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人云亦云,曲学阿世者不知凡几。清朝湘军将领、理学家罗泽南说:“乱极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汪应辰虽生当乱世,青壮之时又值奸相权倾天下,但他“遇事特立不回”,不染官场圆滑、应付、敷衍、颟顸之陋习。忠奸之辨明于心,见于行;义利之晰晓于穷,畅于达。
    汪应辰是颍川血脉、唐越国公汪华后裔,他以此为荣:“颍川家世愈芬芳”。虽因时代变迁而至其祖父辈沦为平民,但汪氏优秀家族传统文化,对其有强大的感召力。忠勤报国、保境安民、读书为本、耕读传家的族训,在他的潜意识里经常召唤他,昭示他,激励他。
    汪应辰受学于喻樗、张九成、赵鼎等人,使他从小就浸润于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终生修为治政的动力和始终不渝的追求。
    南宋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且在战和问题上一直纷争不已,许多忠贞之士难以施展才华。如岳飞含冤而死,张孝祥、陈亮、文天祥等状元都深怀家国之痛,发而为词,气凌霄汉,文天祥宁死不屈,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何尝不是他们几代文武男儿家国之梦不能圆的“长恨歌”。
    汪应辰特立于孱弱的南宋,虽未位极于人臣,但亦足位于有作为于国家的名臣之列。他的一生,他的心路历程,他坎坷起伏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有良知,有担待,有抱负的读书人难以逃脱的宿命。其一生如歌如诗,有喜剧有悲剧,跌宕起伏,既令人钦敬,又使人叹息。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时代的命运共沉浮,这既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的天命。
    不论如何,他们的心可昭日月,如汪应辰在诗中所写:“一点丹心不自欺”,他自信此生丹心耿耿,无愧于国家、历史,无负于苍生、朝廷。
    汪济先生写的《少年状元汪应辰》,以生动流利的笔触塑造了性格丰满的活生生的一个人,再现了一个风雨飘摇、忠奸泾渭分明的朝代,引人入胜。在他的笔下,汪应辰不仅是汪姓一族的荣光和代表,也是国家民族的荣光和代表,更是出身寒门的普通知识分子的荣光和代表。他还原了一个状元的一生,对于将状元作为历史文化现象来审视研究,具有标本的意义。尤其是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已成碎片的优秀思想道德观念更是善莫大焉。
    尤其令人钦敬的是,汪济先生是位医生,他在从医之余,积数年之功,考诸史籍,批阅文献,撰成此书,其艰辛外人难以知晓。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何有此说?穷达有命,能为良相者能有几人?但不为良相同样可以有为于家国,那就是悬壶济世,与为相一样心系天下苍生,造福人间百姓。医圣孙思邈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这是良医必具的“精诚”境界。以此观之,为医为相,虽一为治人,一为治国,但在治道治术上多有相通之处,对人格操守的要求上并无不同,据此,方可称“良”。且其手段俱重视袪邪扶正,其落脚点都是“以民为本”。汪济先生对状元汪应辰所处的时代环境,作了一番“望、闻、问、切”,他对南宋高宗、孝宗时期政治经济人事关系的揆度,治乱世情的把脉,多合于史实,无悖于其时风情。由此观之,汪济先生不亦一良医乎?虽著中因描绘入微的精彩细节不多,而影响了一些人物形象的更加鲜明丰满,但其大象已具,我们何忍心苛求作者?我们不会,汪应辰若在天有灵也不会。
    先贤往哲身影已杳,但其精神永存。他们的思想汇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流之中,永远教育和示范后人。汪济先生的大作复活了八百多年前的状元汪应辰,使后来者可学、可鉴、可追。“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汪应辰的两句诗既是自励自警,亦是鞭人策人。后人当法其可法,效其能效,继踵而前,使忠贞为国,尽瘁为民,特立敢言,磊落坦诚等精神永远传续而至不坠。
汪济先生雅嘱作序,勉力为之,但愿此文不辱前贤,少负雅意。
2014年8月4日于长沙

(作者系汪华第五十三代孙,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清风》杂志总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21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5-4-13 2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

    南宋信州玉山人汪应辰,从小就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之能。未满十八岁,便蟾宫折桂,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在长达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由于其品行高洁,刚直不阿,又一贯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故屡屡遭奸相秦桧的打压与排挤,被贬谪地方达十七年之久。直到秦桧死后,方才回归朝廷。先后主政闽中、川蜀。其后官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
    淳熙三年(1176)二月,一代名臣、文星汪应辰病逝于永嘉屿北家中,享年五十九岁。其著述有《文定集》传世。
    汪应辰勤政廉明,关心百姓疾苦。爱国为民的民本思想,始终是其为官时奉行的准则。其在任上,不畏权贵,整顿吏治,兴利革弊的种种举措,深得当时的民众及后人的好评。著名的理学大家朱熹,在《祀汪尚书文》中称赞其“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应该说这是对汪应辰一生的中肯评价。
    汪应辰的高尚品德,勤于治学的精神,以民为本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尊崇的。
                                           潜山汪济 癸巳年清明序于潜阳书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温州汪氏QQ群 47906937

积分
14822
QQ
发表于 2015-4-14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少年状元汪应辰》在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21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5-4-15 2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德存 发表于 2015-4-14 09:16
祝贺《少年状元汪应辰》在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圆满成功

                                                                   跋
     
    谢灵运《会吟行》诗云:“自来弥世代,贤达不可纪”。 《少年状元汪应辰》经两年多孕育创作到出版,从作者、策划、筹资捐款,无一不是本书主人公——汪应辰的后昆。笔者在该书中出现,似乎有攀龙附凤之嫌。奈因不敢却于汪祥鱼、汪济诸先生嘱托,只得在作者的《后记》之后又画蛇添足,东拉西扯写几行粗浅文字为本书呐喊。
                                             一
    承蒙医界和文学界翘楚朱国庆先生举荐,有幸趁先拜读汪祥鱼先生送来汪济先生创作的《少年状元汪应辰》初稿。通读全篇,深为作者能将宋史及其他流传载述的不多文字演绎成一卷10多万字的历史长篇,足见汪济先生严谨的创作付出多少辛劳,也体察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 邃洞察历史的才华。还有在作品布局和叙述中挥洒着我国传统章回文学体汗珠,都很难能可贵。此后,作者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作了八次修改,这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令我钦敬。
    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学和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少以历史事件为核演绎而成的优秀作品,这类介乎正史与野史的优秀作品丰富了民族文化宝库,为民族文化传承起着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少年状元汪应辰》描写塑造的主人公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无疑将使当代追求向上向善的汪氏族人,以及汪氏之外一切追求精神陶冶的人们受到教益。同时也将使当今和往后的温州人加深了对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
                                           二
    温州人耳熟能详的南宋状元王十朋(公元1112年~1171年),在秦桧死后第二年的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中进士第一,时年46岁,几近知命之年。王十朋曾任秘书郎、历官国史院编修、起居舍人、侍御史等职,知饶、湖府,官至龙图阁学士(三品)。而原出身于江西玉山,入仕后徙居楠溪菰田(今浙江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的汪应辰(公元1118年~1176年),早于王十朋二十二年的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中状元,时年仅18岁。真可谓少年得志。汪应辰授镇东军佥判,继为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擅权,力主与金和议。少年气盛的汪应辰上疏反对得罪秦桧,被贬为地方官17年之久。汪应辰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仅甘冒大险与抗战派交游,并为之抗声鸣冤,故此他和家人均受到秦桧及其党羽的迫害。汪应辰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直至今日仍令人景仰。秦桧死后,他历任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官至吏部尚书(二品)兼翰林学士并侍读。又却因反对定太上皇高宗以“光尧寿圣”的尊号而得罪太上皇,被贬出知平江府,淳熙初归隐早年踏访徙居的菰田。
    没有皇亲贵戚荫庇,依仗奋发上进而成就的汪应辰一家,“一门三进士”(汪应辰和胞弟汪应龙及其子汪逵),父子两尚书(汪应辰、汪逵),群星灿烂,荣宗耀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多见。在南宋先后中进士的汪应辰荣登二品高官;王十朋则晚于汪应辰二十二年中魁,官至三品。且前者在秦桧擅权时期,后者则是在秦桧死后出仕。二人均心怀报国大志,主战反和反降难能可贵。但在温州的现近代社会,笔者所了解的温州祖辈几代似乎只知历史上出过状元王十朋、王瓒,至今的官方宣传和民间传颂,几乎不易闻听到汪应辰及其家族在温州历史文化领地有过令人炫目的荣耀。因此,本文不忌赘述,对于这一不应遗忘的遗憾,不知该否通过何种努力加以改变?宣传文化主管机关和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能否对此现状的改观发声发力?笔者深怀热切的期待!
                                             三
    据粗浅了解,颇具艺术才华的汪祥鱼先生,多年来不仅为屿北古村文化提升尽了多方努力,而且对本书的创作和出版,始终不渝精心策划设计的同时,还为筹集出版资金不辞四处奔波,与作者保持着密切联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其高贵品质令人钦佩。还有汪族众多热心于光扬祖宗荣耀,乐于支持文化建设有识之士,纷纷解囊乐助出版经费,促使本书顺利面世,为传承历史文化所做的有益工作,意义重大,精神可佳。
越轨赘述,缪误甚多,敬祈教正。
                                                              朱文豪
                                                              2014年11月2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