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故里 发表于 2009-6-19 21:57:51

关于防风汪芒氏的一点探讨

      看到贵论坛不少帖子,直指防风神话过于虚幻,质疑其为汪氏起源之一的真实性。本人在防风故里三合乡工作多年,对于防风文化有几点可以作证。第一当地政府曾三次召开全国防风学术研讨会,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并非有些人所说的商业炒作,当地旅游开发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第二防风文化为良渚文化的一部份,三合乡与良渚镇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境内羊尾巴山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之一,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第三防风文化代代相传,秋祭防风活动自古有之,在历代县志上有明确记载。防风庙历史悠久,屡毁屡建,目前有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缪所立石碑一块,立于庙前为证。第四,该区域内汪姓非常集中。第五,防风文化所在地三合乡下渚湖,目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水乡泽国,防风治水之说有地理依据。综上所述,我认为防风作为汪姓的起源之一是很有可能的,当然,由于历代相传,防风逐步被神化了,但是神话正是后人对先辈英雄的崇拜所致,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其荒诞。。欢迎各位汪氏家族成员到防风故里走走、看看。去实地多了解一下,光看资料做学问是得不出科学的结论的。。。友情链接德清县三合乡(www.dqshtz.com).

汪氏故里 发表于 2009-6-19 22:05:31

安徽歙县是汪氏开花结果的地方,但并非汪氏之根源,我认为任何一个姓氏起源应该是多源的,一个兴旺之族,怎么可能源于同一个人呢?。。呵呵,一家之言。

亮翁 发表于 2009-6-20 09:48:52

汪氏故里先生:欢迎你来到本论坛共同讨论汪氏起源问题,现在汪家人手上有代代相传的家谱,都直指一个祖源,那就是姬鲁之汪侯,而且家谱中有《汪芒辨》一文,专门澄清汪氏源于汪芒氏这一错误认识。《汪氏宗亲网》创建以后,也曾辟专栏就此说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结果也是对汪氏源于汪芒氏持否定态度。我们还真希望有汪芒氏的后人站出来说话,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汪氏祖源的多元化。既然你在防风故里三合乡工作多年,应对防风故里的汪氏有很多的了解,除了引用那几句早被驳得体无完肤的孔丘的话以外,还有没有其它证据,足以证明天下汪氏源于防风氏?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拿出来,那就请收回你的论点,我们诚恳地期待着你的答复。

大风 发表于 2009-6-20 10:16:22

德清对防风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做得不错,防风文化也很有魅力。。。

汪氏或部分汪氏是否起源防风氏,一直是个探讨话题,也算是与汪氏有缘了。。

所以防风故里非常值得大家去走走。。。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6-20 10:25:06

首先,欢迎“汪氏故里”先生加盟汪氏宗亲网,欢迎你参于论坛并积极、和气地表达自已的观点。感谢你提供上述好的信息!

其次,请楼主填交本网论坛的“认证会员申请表”,尽快获得“认证会员”资格,以方便阅读更多好的资料,以促进更好的讨论和交流。

其三,请楼主尽可能地帮助提供确切的“防风汪芒氏后人”的谱牒资料,或确切的现代“防风汪芒氏后人”居住区的各方面信息资料。

其四,请楼主介绍你们家族的现状、渊源传说、谱牒世系传承资料,或与“防风汪芒氏”相联系的确切的文史资料,以供大家研读。

汪氏故里 发表于 2009-6-20 17:29:38

防风四千多年,和大禹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当时文字尚且没有,怎么可能留有家谱之类的东西,这不是难为人吗?既然你们一定要认为汪氏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那我也没有话说,我的观点是认为汪氏起源和其他姓氏一样是多元化的。 我也并没有认为天下所有汪氏源于防风。你们所说的汪侯当然有历史记载,但他只是其中一支汪氏的起源,不是所有。

汪氏故里 发表于 2009-6-20 17:43:04

《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

  盖闻天地氤氲,运寒暑而滋品汇。幽灵盼响,司土地而福生民。人神理在于相须,显晦期臻于感契。虽先圣著难明之说,而礼经垂严祀之文。爰自五运相承,百王理化,或以劳定国,或尽力勤王,或利济及于丞民,或勋烈光于史策,并皆立严祠于境土,享庙食十春秋。而况江浙古区,鱼盐奥壤,历象则区分牛斗,封维乃表里江山;昔年霸越强吴,今日又封列国;旷代之灵踪不少,前贤之庙貌实多。

  寡人自定乱平妖,勤壬怖命,五十年抚绥军庶,数千里开泰土疆。四朝叠受册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为国,兴霸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织,上荷元穹蜷佑,次翳神理护持。统内凡有往帝前王,忠臣义士,遗祠列像,古迹灵坛,悉皆褒崇,重峻于深严,祀典常精于丰洁,冀承灵贶,同保军民。

  其有风山灵德王庙,本像属城,近归畿甸。考诸旧记,即先是武康县风山。又按《史记》云:“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今属吴兴武康县。稽立庙之初,则年华渺邈,详图牒之说,则词理异同。唯有元和年再构檐楹,见存碑记。彼既已具叙述,此固不复殚论,聊书制置之由,直述旌崇之意。

  丙戌年春,寡人以玉册叠膺于典礼,清宫未展于严禋,遂辍万机,暂归锦里。寻,属节当炎暑,犹未却回都城。此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陆仁璋,佐国精忠,事君竭孝。心悬扈从,遍祝灵祗。以风山灵德王,昔年因举兵师,曾陈祷祝,无亏响应,显有感通。遂恳悃告虔,许崇堂殿。

  洎清秋却归都城,披覩奏陈,既忠诚感动神明,行褒赠先酬灵贶,次乃亲分指画,委仗腹心。按山川展拓基埛,顺冈阜增添爽垲。形胜并皆换旧,规模一概从新。居中而殿宇崇严,四面而轩廊显敞。周回户牖,甃砌阶墀,构之以杞梓楩楠,饰之以玄黄丹漆。外则浚川源之澄澈,内则添竹树之青苍。至于广厦神仪,崇轩侍卫,车舆仆从,帐幄帘栊,鼎饪庖厨,笾簦器皿,请福祈恩之所,献牲纳币之筵,并极鲜华,事无不备。丙戌年八月:二十四日起首,至其年十一月毕功,土木
皆是精新,棰祀尝严丰洁。仍展牲牢萧鼓,庆乐迎神,耀威灵而万古传芳,标懿号而千秋不朽。一则酬忠臣之启愿,二则答阴骘之匡扶。唯冀口口口明神永安缔构,禀元化而同垂恩福,镇土疆而荫护军民,保四时风雨顺调,口口山河口口,永绝天炎地沴,常欢俗阜时康。

  巍乎,焕乎!美矣!盛矣!今则功用既就,良愿已酬,因勒贞珉,聊书摭实。所贵后来贤产,知予精敬神明,不假繁小,粗记年月。时宝正六年重光单阏岁,为相之月,二十有三口记。

  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



上文便是防风庙前吴越王钱缪所立石碑碑文。。。碑文显示此庙年代之久远,五代时期已经‘稽立庙之初,则年华渺邈,详图牒之说,则词理异同。’ 因此贵论坛完全否定防风的存在也是自欺欺人的。,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6-20 19:27:23

引用第5楼汪氏故里于2009-06-20 17:29发表的 :
防风四千多年,和大禹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当时文字尚且没有,怎么可能留有家谱之类的东西,这不是难为人吗?既然你们一定要认为汪氏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那我也没有话说,我的观点是认为汪氏起源和其他姓氏一样是多元化的。 我也并没有认为天下所有汪氏源于防风。你们所说的汪侯当然有历史记载,但他只是其中一支汪氏的起源,不是所有。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支汪氏能证明其祖上是源于防风氏的,我们要讲的是确切的历史文化的证据。

现在,有几小支少数民族改姓的汪氏,都有自己的史料。难道你们的整个宗族,从来都没有宗谱资料吗?

汪氏故里 发表于 2009-6-20 19:48:25

回 7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1,要用家谱来证明源于防风氏,这不是痴人梦话,就如尧舜禹都是历史人物,他们当今也有不少后代,那你能找到一个家谱和他们对上确切的传承关系吗?从4000多年前到2000多年前这中间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乎都是口头相传的,所以防风传说也只是留下了一个信息,提供了一种假设而已。
2,印象中,你们所谓的汪侯作为第一代,也是31代后人推算出来的,然后才形成族谱的,在没有现成族谱和详细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能上推30代,也真是本事大了,还说的有模有样,有名有姓。这难道不排除其杜撰的可能性,找个有名望的汪姓先人挂靠,来强调自己的贵族出生?朱元璋当登基时还曾为了出身问题,考虑过认八竿子打不着的朱熹为祖先呢?所以有些族谱也不一定就靠谱。
3,我们这一带的族谱大多数在文革期间毁掉了,包括汪氏一族的。

亮翁 发表于 2009-6-20 19:53:39

“既然你既然你们一定要认为汪氏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那我也没有话说”

“因此贵论坛完全否定防风的存在也是自欺欺人的。”

楼主以上两说,都不能成立。
第一,我们并不一定要认为汪氏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只是认祖是件很严肃的事,总不能一说谁是祖先就认谁吧,总得拿出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和证据吧,对不对?我们当然知道谁也拿不出大禹时期的家谱,但宋元以降,修谱成风,总不能说从古至今你那里从没修过家谱吧?
第三,我们从不否认防风的存在,你们搞了这么多年的防风研讨会,你见谁去否认过?只是认为要说防风氏就是汪氏的祖先,我们不认同,因为到眼下为止,还没有人站出来说,他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就是防风氏的后裔,这样说不算你所谓的“自欺欺人”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防风汪芒氏的一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