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汪海堂 发表于 2010-10-31 11:15:19

关于合续中华汪氏统谱的建议

诸位本家好;就关于合续中华汪氏统谱,提出我个人建议;承传家史是我们当代后人们义不容辞的事情。这既是对先辈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儿孙的鼓励。大家应该知道,合续统谱,可以说,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单凭在网上发几张帖子就行。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联络全国各地宗亲,再从中寻找联络人员,之后书面倡议,再由联络人员在当地的宗亲中做宣传工作。在大家都认可的情况下,再成立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坐下来互相沟通、共同制定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合续统谱的顺利进行。呵呵,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汪育龙 发表于 2010-10-31 17:24:27

回 楼主(宿松汪海堂) 的帖子

首先请问海堂先生是宿松哪一支系,我是宿松福一公支系,现主要居住在北浴乡,湖北圻春和陕西安康市一带,我于九月份在宗亲网发了邀请函,要求宿松汪姓九大股成立宗亲联谊会,为汪姓大联宗作好准备工作.如果一县都不能合修,全国合修谈何容易.前几天我与宿松九姑汪三毛本家联系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此事都是年尊者,他们行走困难,活动经费无保障,又不能上网.2.年轻人具备上述条件对此感兴趣的人不多,我认为在春节前后利用创业回家过 年的有利时机,开个宗亲筹备会,邀请部份德高 望重的长者参加,作一些指导性的讲话.这是我的几点粗见,请参考指正.--------------------------宿松北浴汪毓龙联系电话:0556---7021528

宿松汪海堂 发表于 2010-11-1 07:16:31

呵呵,你好,我是知股之后,老家宿松左坝。现在我们小家庭生活在芜湖。我也知道宿松汪姓九大股。是的,合续宗谱工程比较大。必须要做宗亲们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与工程的进展;你认为呢

宿松汪海堂 发表于 2010-11-1 07:23:01

我的QQ401141940;

宿松汪海堂 发表于 2010-11-1 07:57:46

昨晚,我也和大风在线探讨过合续中华统谱的事情,毕竟中华大地区域辽阔,谁敢讲,那个区域没有本家宗亲。如果是局部性的合修,呵呵,我看议意就不是很大。所以,真要想完成这项统谱事业,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的仔细,应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问题。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11-1 19:54:25

引用第4楼宿松汪海堂于2010-11-01 07:57发表的 :
昨晚,我也和大风在线探讨过合续中华统谱的事情,毕竟中华大地区域辽阔,谁敢讲,那个区域没有本家宗亲。如果是局部性的合修,呵呵,我看议意就不是很大。所以,真要想完成这项统谱事业,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的仔细,应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问题。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我以为:合修中华汪氏统谱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等到所有“有汪氏裔属”的地方都能达到条件成熟,更非所易!所以,在其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抓住有利时机,先进行局部的合修,亦未尝不可!——成熟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先行开花!等遍地开花以后,再来一个大汇总,自然也就“瓜熟蒂落”了!岂不是好!恕在下直言:如一味的等,还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实际意义上的《中华汪氏统谱》的内容,不就是“各个局部的大汇总”吗
       总之,“一步到位”法,不如“逐步完善”法来的更实际一些!
       比如:合修中华汪氏统谱如移动一坐山,人再多,决心再大,也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无法着力——有使不上劲的感觉”   。换一个角度讲:如把此山“化整为零”来移之,也就会感到轻松了许多,人人奋勇,个个当先,有一份力发一份光,岂不更好!不知众本家以为然否?
      本人水平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不高,此仅仅主观的表达一点“一己管见”,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亮翁 发表于 2010-11-1 20:02:39

楼主所言极是

汪怡民 发表于 2010-11-1 20:24:54

同意上述各位的意见,可以先准备资料,再来续写。

汪昌彬 发表于 2010-11-1 21:32:27

我主張分支系合修比較容易,以鐵佛公各房統計各地區縣市,他們同族容易連絡,為鐵佛公合譜。華公
八子各房各修一部合譜,比方我七房 爽公,要合修一部合譜,較為簡單多了,因為爽公在各地縣市,
叫何種汪。大概都知道。其他各房我想也是一樣。

汪昌彬 发表于 2010-11-1 21:46:37

1996年桐城 梅城汪,巳經和舒城烏沙汪,字輦到若干後完全相同。
這是汪舒城汪獻炳,大力完成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合续中华汪氏统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