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吉 发表于 2011-9-7 15:29:38

请如清本家按照入会要求填写申请表,争取早曰成为认证会员,届时你可查阅本网许多资料,以便更广泛的交流

汪如清 发表于 2011-9-7 17:12:24

回 30楼(龙吉) 的帖子

好的,我也有打算请你与祚德兄推荐。近日填表。

汪祚德 发表于 2011-9-7 17:32:32

78世大晋公确实是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仅仅凭这一点,永新谱记载石市始祖彦成的时间就存在问题了。

汪如清 发表于 2011-9-7 18:43:50

引用第32楼汪祚德于2011-09-07 17:32发表的:
78世大晋公确实是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仅仅凭这一点,永新谱记载石市始祖彦成的时间就存在问题了。


若是,我们是100代,78代至100代约29年1代,每1代时间比较长。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1-9-7 20:38:36

      我认为:在过去人类自然繁衍(不实行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的朝代或社会,若单就个例而言代差可达15—65年,若取2—5代的平均代差应在18—55年范围内,若取5—10代的平均代差应在20—50年范围内,若取10代以上的平均代差应在25—45年范围內。若超出这个范围,似乎就太不可信了。

龙吉 发表于 2011-9-8 09:01:47

回星华九云本家:

                         介然公继配是游氏,其五子崈生三子: 祥 ,祐 ,裕 .长子是祥不是朔。

汪建彬 发表于 2011-9-8 20:14:39

本帖最后由 汪建彬 于 2016-9-2 15:43 编辑

88

龙吉 发表于 2011-9-9 08:51:19

当时,介然公在吉州去逝后,他的子孙将灵柩送回原籍婺源大畈,葬故居高路头.第五子曾留守,后几年奉命才迁南岳,介然公七代孙汪周,名子文为其修墓建祠堂,大畈有无介然公的后代,还有待考证,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1-9-9 12:16:29

      大畈是很出名的地方,故在“文革”初期对文史资料的捜查特别严厉,古迹破坏也是最严重的。现在的大畈,根本没有整套的老谱,只有个别户本家存有“手抄家庭世系谱”,还有华钦、海清俩年轻本家收集有极少量文献史料。

      不仅是大畈,包括徽州所有著名的古村镇皆如此,他们都拿不出珍贵的史料来,那里至今都没有“修祠、修谱”等活动,有兴趣研究宗谱或知道宗史的人极少。故现在外地宗亲到徽州寻根者绝大多数都会“期望而至,失望而归”。

汪建彬 发表于 2011-9-9 21:33:03

本帖最后由 汪建彬 于 2016-9-2 15:39 编辑

江西<永新汪氏族谱>世系表摘要88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永新汪氏族谱 比 湖南祁阳汪氏族谱 多了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