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吉 发表于 2011-9-19 10:21:44

回建彬:

         大信的出生时间肯定有问题,但你谱所记载的介然公,巴山公及彦成公的出生时间也错了,由于前面出了差错,就导致后面的世代出差错的矛盾了,

汪笃辉 发表于 2011-9-19 18:33:17

据九华星云:“65世:介然,字彦确,号守道,希闵公之子。生于大观二年戊子(1108)”,约1133年25岁生66世; 据永新谱,1353年,74世颜成携子(应是约30岁)迁石市,74世约1223年生,66世至74世中间间隔7代人,190年,每代27年; 据祁阳谱,1353年,71世颜成携子迁石市,应是约30岁1223年生,66世至71世中间间隔4代人,190年,每代47年;永新谱较确切,祁阳谱漏抄了?

汪笃辉 发表于 2012-5-27 22:00:45

回 楼主(汪如清) 的帖子

如果按湖南谱:66世岊公至彦成父亲都是单传,敬已支系(本人支系)永新洋溪和永新东里两地近500户,2000多汪氏又是从哪里分支的?是从地里冒出来的吗?
三.我们是从凿石迁城西再迁洋溪,永新石市是从永新凿石直迁,相互之间相隔都在15公里左右,五地现在都有岊公汪氏后裔,况且都是从凿石迁往石砻,石市,洋溪(东里为洋溪迁),中间没有经过辗转再迁,回迁等环节,支系应该较准确。我谱是汝显公生子二:敬已,次炎。

汪笃辉 发表于 2012-5-27 22:30:25

这是我洋溪谱记载汝显公后裔迁徙很清楚      这是英德公子六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7-5 09:54:30

回 楼主(汪如清) 的帖子

我谱68世辅、69世汝颖。从你谱和黄冈红安谱来看,我谱68世辅是有问题的。

龙吉 发表于 2012-7-5 13:29:11

回笃辉本家:

               请你再细读你们东里和洋溪康熙和万历两个年间修的谱,老谱序中记载彦成公就是七十一世,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汪笃辉 发表于 2012-7-5 14:25:18

我没看过呀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7-5 15:21:13

介然公诸子的生年推算及彦成的世代推断

      65世介然公生于1108年,16岁在大畈结婚,17岁1124在大畈生长子岱公。18岁因避叔父加害而被护送至京城,从此习文从武、走上仕途。36岁(1143)八月因立军功,洪公委县令监造为其建府第,次年(1144)六月授承信郎。中间18年都只能单身在外,而此后介然公才得以接发妻和长子同住自己的府邸。故只可能在1125或1126年生次子岊公,约1144年和之后生三子峃公、四子啓公,约1150年左右由游氏生五子崈公。

      谱记:68世汝显公生于1201年;彦威,行三,生于1332年。推断:彦成,行二,约生于1330年。61世惟厚公——65世介然公4代平均代差28.5年,61世惟厚公——66世岊公5代平均代差约26.4年,61世惟厚公——68世汝显公7代平均代差约29.6年。

      66世岊公约生于1126年,彦成公约生于1330年,二者相隔204年。68世汝显公生于1201年,彦成公约生于1330年,二者相隔129年。(一)彦成公若为71世,上5代平均代差40.8年 ,上3代平均代差43年 ,比较可信。(二)彦成公若为74世,上8代平均代差25.5年 ,上6代平均代差21.5年 ,也比较可信。

      但是,若从谱记内容的详细程度看,永新谱相对好一些。比如汝显公资料和彦威公资料记载得都很详细,而其他谱都很简单。若从以上代距测算结果上看,永新谱的可信度也相对高一点。

龙吉 发表于 2012-7-5 17:52:57

介然公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儿子的出生时间不能这么推算,前妻四子应是两岁或三岁接着生的,四个儿子出生后介然公才去从军,第五子才是洪公委县令监造府第定居下来后由继配所生.其由是次子1159年到永新任指挥使,五子1190年初任承节郎,1220年转任从义郎,由此可推次子应生于1126年或1127年,五子应生于1147年左右,五子的生平介绍在宗通世谱(祁阳遗补)中有记载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7-5 22:41:13

回 58楼(龙吉) 的帖子

      自介然公十八岁、1125年离家赴京后,十几年内是没机会回家探亲的。若有记载“次子1159年到永新任指挥使”,在十七岁1124年生长子后,1125或1126年最多还可能再生一个次子,但绝无可能续生三子和四子。

      介然公与发妻再团圆,必将在立功受奖后才有可能,故三子和四子必须生于1144年之后。通宗世谱中有传记的是五子崈公,因只有他才是五兄弟中最显的一个。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永新汪氏族谱 比 湖南祁阳汪氏族谱 多了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