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传海
发表于 2012-5-29 16:54:27
作为地域性的,可用[凤池酒],要作为全国范围推广,用[越国家宴酒]比较好.
汪明才
发表于 2012-5-29 20:22:04
引用第10楼汪传海于2012-05-29 16:54发表的 :
作为地域性的,可用[凤池酒],要作为全国范围推广,用[越国家宴酒]比较好.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桃园汪银河
发表于 2012-5-29 20:29:13
引用第10楼汪传海于2012-05-29 16:54发表的 :
作为地域性的,可用[凤池酒],要作为全国范围推广,用[越国家宴酒]比较好.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12-5-29 21:20:33
我意是:作为地域性的,可用【凤池相酒】,作为全国范围的,可用【越国家酒】
汪先武
发表于 2012-5-29 21:49:41
建议用<汪氏家酒>和<汪氏宴酒>两大系列,汪氏家酒侧重中低端,做为日常饮用;汪氏宴酒侧重中高端,做为节假日或者礼品酒使用,一点小建议,仅供参考。
汪笃辉
发表于 2012-5-29 22:46:38
我意是:作为地域性的,可用【凤池相酒】,作为全国范围的,可用【越国家酒】
汪寿杰
发表于 2012-5-30 00:27:47
大明丞相汪广洋的诗作,为什么被命名《凤池吟稿》呢?
原本有一种误解,有资料显示: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是“龙”,那么丞相一职就被叫做“凤”了。朱元璋因欣赏汪广洋的文采,赐名汪广洋的书斋为“凤池”,他的诗作就被叫做《凤池吟稿》了。当时就存有怀疑:“凤”对“龙”,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皇后、妃嫔的称号,怎么会把丞相书斋也称为“凤池”呢?
近日查对资料,明史专家们讲到了“凤池”。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宫禁苑中的一座池沼,因在中书省的西边,距离中书省最近,就用“凤池”借指中书省了。后来,中书省的丞相也就被称为“凤池”了。汪广洋是丞相诗人,把他的诗稿叫做《凤池吟稿》就不难理解了。“凤池吟稿”,就是“丞相的诗稿”的意思。那么历史上的丞相何止汪广洋一位,为什么单单他一人的诗稿,就“独占”了“凤池吟稿”这个广义概念了呢?其实,这不难理解,丞相不少,会作诗的也不少,事实上,谁也比不了汪广洋在诗歌上的成就。其它“非汪广洋”的丞相就不再使用“凤池诗稿”的概念了,于是“凤池吟稿”就专门指明朝丞相汪广洋的作品了。
“百度词典”,“汉典”中,都对“凤池”做了解释。
浪山庵人
发表于 2012-5-30 07:43:53
引用第5楼汪志林于2012-05-29 11:09发表的:
因血缘而产生的姓氏家酒很多。诸如王氏家酒、郑氏家酒、辛氏昔沽酒、孙氏家酒、菜氏家酒、政氏家酒、李府家酒等,酒的度数明确而细分家族消费市场,酿酒都直指贵州茅台,绑定历史故事进行销售,从包装上来说肯定涉及亲情标志和整体颜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家族元素和家族信息也是包装上的必须,用酒文化打造汪氏文化品牌是否合适?我觉得作为收藏和快速消费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不倾向“凤池酒”,主要是“凤池吟”有太多局限性和历史故事上的一些变数,作为承载整个家族文化的酒,“凤池酒”总觉得名好听却难以担当统领来发酵。作为“汪广洋文化研究会监制”可以发掘地方文化“凤池酒”还行。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有道理,赞一个!
wangdehai
发表于 2012-5-30 08:23:43
志林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现在酒类的生产和销售,门槛越来越高,消费者不仅仅看到的是酒的包装和口味,更多的是品牌背后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必然会激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不管是凤池酒,还是越国家宴,背后承载的故事越厚重,渠道和区域自然也就越宽,家族文化和经济产业的结合,自然是要找出必然的切入点,否则,即使推入市场,也是尴尬的。
wangdehai
发表于 2012-5-30 08:37:10
打造汪氏品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自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千万不要套上承载汪氏家族文化的紧箍咒,也不必考虑谁来统领,谁来担当,先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打造山东汪氏品牌,百花齐放的时代,除了几款国酒,还没有几种酒可以面向全国的,品牌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模式的打造,不是个小事情!
建议 凤池酒做高端,越国家宴做低端,先在山东尝试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