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7-3-30 11:05:59
谢谢大风
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7-3-30 11:45:13
琴溪桥先生:真高兴!我找到宗亲网三天,就找到了一位旌德本家。近两年我查阅了一些史料,你说的字辈排行,与乾隆33年和48年旌德《义门汪氏世谱》,完全一致。这个排行,从77世开始,你的辈份比我高多了。我打字太慢,如需了解更多材料,待慢慢告知。
大风
发表于 2007-3-30 12:04:06
更为具体的又不想公开的联络等资料可通过论坛短信联系。。。。
汪胜忠
发表于 2007-3-30 13:02:18
可喜可贺!
琴溪桥
发表于 2007-3-30 22:15:09
wang.x.w.女士:很高兴找到一位本家,很高兴认识您.先祖能五公是在1820年左右经营蚕丝业从安徽泾县出来的,至今已有八代了.这八代人,一直遵从祖训,用祖籍带来的字派取名.家父期鸿公已谢世15年.前年国庆长假,为了却先父遗愿,携子侄及孙辈9人,前往泾县寻根访祖.据族兄汪应柱介绍,"我们的总根在旌德庙首孙村",他在解放初期曾随族人前去祭过祖,祠堂还在,现已中断联系.以后,我通过信函与庙首汪金发先生联系,无果.我殷切盼望知道先祖的资料.年岁大了,打字慢些是正常的,慢慢来,别急.我也是生手,还在操练,请不吝赐教!请多保重! 族末琴溪桥
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7-4-2 14:10:25
琴溪桥前辈,您的辈份高多了,我是“大”字辈。你们的字辈排行,与我在“上图”查到的乾隆36年旌德《义门汪氏世谱》、乾隆48年孙村雍睦堂刊订《义门汪氏校正世谱》完全一致,可以肯定我们都有是“汪华八子俊公”的后代。谱上还说,这字辈排行从77世始,如此算来,我是87世,前辈是84世。我们家是150多年前曾祖时为避难逃离旌德的,日寇侵略又烧毁了舒城的房屋,祖父和父辈均在50多年前去世。我不知曾祖及曾祖以上先辈的名讳,以及原住何村镇,无法与老家谱相衔接,所以上网求援。
2010年4月13日注:
我已查到1945年的家谱.,先祖属旌德西庄元永支孙村派.
琴溪桥
发表于 2007-4-6 18:06:32
wang.x.w.本家:你好!前年到泾县寻根访祖时,同族汪应柱本家讲,泾县这支汪姓是从旌德庙首孙村传过来的。他还能记得在这"文明能秉祖"20个字以前的20个字的老派语,并逐字逐句地将老派语背出来。当问他每个字的写法时,他说只记得大致的读音,不明其字,更不知其意。根据他浓厚方言所述,当时记下了这20个字:“彦乐同块文,宝有京中庆,功倍强凌志,霭堂振家声”。他所背的老派语,肯定有明显的错误,比如与现正使用的20个字的新派语就有两个字相同(文、庆),这是旧时礼法叫绝对不允许的。不知本家所见乾隆48年孙村雍睦堂刊订《义门汪氏校正世谱》上有无此这20个字的老派语?特提供参考.
琴溪桥
发表于 2007-4-6 18:16:59
因眼发花,打错字:"叫"为"所"之误,"此""这"重复,特更正.又,本支汪姓是崇志堂.
汪志林
发表于 2007-4-7 09:42:55
祝贺交流有心得
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7-4-7 17:54:05
琴溪桥前辈:[上图]的乾隆36年 旌德〈汪氏义门世谱〉和48年 孙村雍睦堂......刊订〈义门汪氏 校正世谱〉上的排行歌,均为“文明能秉祖 士期应时兴 大廷惟加庆 永世必昌隆”(谱上用的是‘加’非‘嘉’),36年的世谱上还有坤道排行,48年的上面就没有了,并注明“俱以77代起......”好象没有见到老派语,但也不能完全肯定,一可能是我粗心;二这两部“谱”,馆藏都不齐全。以后有时间再去查一次。
另外还发现一个情况,虽然规定77代起,实际上77代的名字并未用此字辈,而是后来才用的。
我到有一想法,旌德的先祖是51世汪广携子汪渐从歙县篁墩迁居‘新建’(当时尚无旌德县建制,现属孙村)。是否可查查歙县的老“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