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6 2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旧唐书》中无越国公之列传;而唐高祖和唐太宗本纪中,也鲜有提及,仅在《旧唐书-志第二十:地理二》中有如下记载:“歙州 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
因此越国公在唐初可能处境相当艰难,尤其是唐太宗时期。
(1)唐高祖时,世华公还位居刺史,到太宗时期,首先就被罢了都督府,随后“诏授左卫白渠(陕西)府统军,居西京”,实际上相当于软禁在皇帝身旁,仅有虚衔而无实职。
(2)世华公9子均外调歙州以外任职,如:建公为朗州都督府法曹、参军(长子未袭越国公之爵位),璨公为霍王府参军,达公因公袭爵,爽公为歧王府法曹……。由此可见李唐皇帝对世华公汪氏家族并不放心。
(3)“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这一段在史书也无确切记载。如"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乙卯,诏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与侍中刘洎、中书令马周、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五人同掌机务;以吏部尚书、安德郡公杨师道为中书令。“(《旧唐书-本纪二:太宗》),世华公一直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
虽然越国公在唐初政治上无所建树,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世华公也由此得免卷入各种政治风波之中,越国公及诸子均得善终,也使汪氏家族繁衍至今而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