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
7021
18万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今天我和刘踏着一百多年前汪状元进京赶考的石板路,开始了这次寻访状元故里的行程,这次活动是继五月二日乡村行后就约好的,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沿途的风光尽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做为资料收藏。从凉亭的袁家山到野鸡垄,在顺小路进去就是状元的故里---新屋汪。据史料上称:汪鸣相,彭泽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状元。故里在黄岭乡新屋汪村,旧居称太史第,门口有石狮、旗鼓石,还有书院、坟墓等遗迹。于是,我们便把从网上找到的有关资料贴上,供大家参考。 今朝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 ——汪鸣相 ? 汪鸣相(1794~1840),字佩珩,号朗渠,清休宁松萝山东麓汪村人,寄籍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编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 吟诗作对号“神童”? 汪鸣相8岁入乡塾念书,五天读一部《论语》,9岁即能写出洋洋千字文,还特别会吟诗作对。他平日好睡,有一次,塾中开早饭,他尚未起床,塾师呵责一通,并出一联,命他作对,对不好,没饭吃。塾师说:“红日满窗人未起”,他应声对道:“青云有路我先登”。又一次,厨房烧火煮饭,米在锅中翻滚,塾师即景出一上联:“罐滚汤开,红火炉中三尺浪”,一班学童抓耳搔腮不知作答,汪鸣相见塾外村民正放土炮玩灯,灵光一闪,脱口便对:“烟冲炮响,青云顶上一声雷。”塾师啧啧赞叹,夸他是难得的“神童”,日后必成栋梁之才。??? 披麻带孝作状元? 1832年,汪鸣相参加江西省乡试,中了举人,心里高兴,中秋之夜,在南昌客栈,欣然题写《中秋》律诗一首:“战罢文场笔阵收,客邸不见又中秋。月明银汉三千界,人醉金凤二十楼。竹叶酒浮豪士兴,桂花香满少年头。今朝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全诗笔调欢快、词句壮丽,得意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年,会试过后,果然殿试第一,大魁天下。本期望好好风光一下,没料想,“丧门星”似乎从此缠住了状元郎。先是由于道光孝慎皇后归天,国丧期间,不能举行任何庆典,作为新科状元,汪鸣相没能享受到打马游街、皇帝琼林赐宴等万人瞩目的无上荣耀,倒是率领众位新科进士为皇后娘娘带了27天孝后,才草草授任官职。接着,父亲病逝让他回家守孝三年;母亲随后病逝,又让他回家守孝三年。掐指算一算,中状元后,汪鸣相除分别任过一回顺天乡试同考官和一次广西乡试正考官之外,在翰林院做修撰似乎没多少日子,大部分时间都空耗在凄凄惨惨的披麻带孝上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直难以抹去的阴影。??? 扇面题诗惹祸端? 1840年初春,母亲孝期将满,汪鸣相本想临时受聘主讲赣南书院,派用的官船已停泊在江边等候,准备拂晓启航。不曾想,当天晚上,收到彭泽县令交给他的几封紧急文件后,他居然在夜深人静之时悬梁自尽了。时年仅46岁。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几封急件是催促他返京复职的,干嘛好好的官不做,偏要自寻短见呢?后来相传,汪鸣相在某王府讲授经史,有一经常侍奉茶水的丫鬟,请他画扇,他慷然应允,在扇面上画了一幅临霜怒放的墨菊,在背面则书写了他中举时的得意之作《中秋》。不久,这个丫鬟被选入宫,那把书画双绝的扇子,一直珍藏在身边,常常拿出来观赏吟诵,不料被一太监发现,硬把诗中“今朝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二句,作为他们私通的铁证。结果,那位宫女惨死,当时朝廷并没有追究他,可汪鸣相自己却一直怀着负疚感,乃至终日惶恐不安。他走上不归路,或许正是最好的解脱。太史第状元堂--宝善堂状元府大门可能是系马石石碑上的铭文石狮(雄)石狮(雌)旗鼓石
据考:汪状元的祖籍地---安徽省休宁县??? 故里——汪村? 汪村东距休宁县城7公里,最初以汪姓聚族而居得名,更以汪氏族人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而闻名,素有“高士里”之誉。? 明代戏剧文学家汪廷讷,清代书画家汪谷、汪恭,清末翰林汪鸣銮等风云人物,均诞生在这方土地上。状元虽不出生于此,但祖屋祖墓均在这里。? 走进村中,长街短巷,全有屋檐楼亭覆盖,路两侧沟渠合抱,形似太极。上街的汪家大屋,占地1000多平方米,四周高墙到顶,不开一个窗口,整幢楼宇既雄伟高大,又封闭幽深。中街的汪氏“远荫堂”,规模巨大,气势恢宏,迎面五朝门一列排开,中门上方高悬“钦点翰林”大匾。大厅内设半圆形大戏台,是族内聚会场所。整幢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耗时数十年之久,才告完工。不仅如此,在汪村还有一座建筑精巧、想像瑰丽的“梦中之园”,更值得称道,那便是汪廷讷在家乡构筑的以坐隐园为中心的环翠堂花园,曾令万人瞩目,而今依然名震天下。? 整个汪村就似一座大花园,村后青山当枕头,村前石板垫路头。所有通道,石板铺设极有规律,横铺直竖,均为单数,其中蕴含了祈福禳灾、驱凶避邪的太极八封玄机。? 在卷名《儒林汪士铎事迹包》中,有地方官“奏为已故耆儒(汪士铎)、清德朴行、博学通经,吁恳天恩宣付史馆立传事”奏折、《江宁已故举人汪士铎事实清册》、陈景鎏、刘坤一等地方大吏为汪士铎“恳恩”宣付史馆的奏报等,将汪氏的出身、家庭及履历、德行等奏报等做了真实的介绍,其平生著述,皆据实照録。这些资料,是反映汪氏一生的最好的证明,舍此,就无法写清汪氏个人的历史。传包内的这类资料,至关重要,其价值无与伦比!
举报
902
4154
8万
10
190
1万
认证会员
我是祖籍婺源的桐城南乡会宫程宗
975
2726
5万
http://www.hskaj.com
122
1243
2万
版主
1
43
光明使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