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荒文
汪竹梅 著(民国十五年十月)
一· 民安物阜复何求,不料今朝我独愁。慢说愁人愁不语,细将苦楚诉从头。
二· 先人卜宅居黄梅,地势低汙在水偎。每遇洪波秋泛滥,禾麻遍地被冯夷。
三· 前年甲子雨周全,硕茂禾苗阡陌田。忽尔长江潮涌至,汪洋一片水中淹。
四· 去岁天灾大不同,一雷春雨未曾通。夏秋二季甘霖绝,冬腊犹居亢旱中。
五· 今春仍是望云霓,麦豆逢干籽粒稀。那料阳侯临夏至,江洪暴涨破皇堤。
六· 四十八圩破尽头,田园屋宇俱难留。穷人溺死无其数,富户人家也眉愁。
七· 水中日子实难挨,住坝住堤住树台。上晒下蒸受湿热,三秋瘟疫广传来。
八· 水势淹留数月期,来而不去且迟迟。可怜纵有田多亩,麦子难教种及时。
九· 一灾未去一灾生,南北相争军事兴。敝地通衢连七省,吴头楚尾大兵争。
十· 连遭数难室悬如,黍稷稻粱一概无。住此民贫土瘠处,哪有耕三耕九馀。
十一·图谋百计活生涯,万想千思总是差。生借无门遗祖业,曾无买主两三家。
十二·记得求生路一条,沿途乞食学吹箫。娇儿哭说肚中饿,老者诉云腹内枵。
十三·迷离哪识路条条,忽逢山涧问渔樵。指引此边多富户,迟行数武路非遥。
十四·萍踪靡定雨风侵,不言衣食也寒心。况乃朝夕难糊口,岂非痛肉又加针。
十五·雨雪经冬苦日多,黄童白叟受折磨。鸠形鹄面殊堪恤,半带忧愁恰似魔。
十六·老幼精神倦且疲,只因忍俄受寒饥。苦有万千难出口,恳求长者大恩施。
注:汪竹梅(1889——1928),黄梅蔡山人,清末考授检定教员,爽公裔孙,系87世,谱名茂诗。
此文系1926年黄梅大水灾时,为便于灾民出外讨饭演唱而作。全文共16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