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鸡”是黄山地区主要的食用蛙之一,是著名的徽菜原料之一。是和石耳、石蜜齐名的黄山“三异味”之一。黄山石鸡食之味道鲜美、大补肠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石鸡入药记载。山民们说夏天吃石鸡不长痱子,冬天吃石鸡不长疥疮。野生石鸡属于野生保护动物。由于过去人们大量捕食,导致黄山石鸡濒临灭绝,所以现在已经有人进行人工饲养了。
黄山石鸡,学名刺胸蛙,又叫“坐鱼”、“石鳞”。生长在黄山及周边山区600米以上的深涧峡谷之间,是一种两栖纲蛙科动物。石鸡背为黑褐色,也有呈黑黄色的,与身边山峰的岩体颜色近似,为的是伪装自己,保护自己。其肉质鲜嫩,胜似鸡肉,所以山民又称其为“石鸡”。石鸡比青蛙大而又粗壮,后肢发达,善跳跃,脚趾间有蹼,四掌有吸盘,能顺着垂直的岩壁往上爬。捕食时能上树挂壁。食毛虫、知了等昆虫,偶能捕食幼小的蛇、鼠。石鸡冬季冬眠,春末夏初交配、和青蛙一样,产卵于浅水中,附着于石壁或水草上。
民间传说,石鸡原为天上负责打更报时的仙。某年王母娘娘过生日,举行蟠桃会。掌管仙册神谱的太白金星,把上至文武公卿,下至金童玉女都安排了座次,唯独遗忘了山族的司时官石鸡。石鸡平日里鸣更报点尽心竭力,对这不公平的待遇愤愤不平,便故意作弄各位神仙,不按时辰报更,弄得其他山族成员早晚不知,昼夜不分,被太白金星告了御状。一向以正确自居的玉皇大帝,没有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石鸡的报时官给撤了,改由黄山天都峰前那只漂亮的石“金鸡”接替了他的工作。那石金鸡不但很懒,而且干事极不负责任。结果报时更乱了。由于玉皇大帝主观,太白金星护短。为防止石鸡揭他们的老底,控告他们办事不公,所以又生出许多歪点子来整治石鸡。他们不但取消的石鸡的仙籍,将其诋贬下凡,还让石鸡的背上长出许多疣来,既难看,又影响发声,再怎么拉大嗓门,也只能声如狗吠,故而又得了个“坑狗”的丑名。不仅如此,太白金星还让蕲蛇时刻监视石鸡的言行。蕲蛇,也叫祁蛇,传说它也是被贬下凡的蛇仙。这家伙最擅长逢迎拍马,打小报告。石鸡对它恨之入骨,每次见到它,都要拼杀一番,所以结下了世代冤仇,成了天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