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泽楷在大革命时期任过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汪泽楷,曾在法国介绍邓小平入团。他的不容否定的革命功绩和其很曲折多舛的政治命运,形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人生轨迹。 汪泽楷于1894年8月出生在湖南醴陵县西乡栗山坝(今为醴陵市栗山坝镇),幼时名端初,入学时改为士楷。他的父亲汪澍田,系醴陵教育界知名人土。由于家庭的富庶,环境的熏陶,汪泽楷18岁从县立渌江中学毕业后,即进入长沙省立高等中学。与萧三、李味农为同窗好友。于该校毕业后,汪泽楷没有忙于找工作或继续深造,而是回到家乡创办私学。汪泽楷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完全是“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汪泽楷以觉醒者的激情,情绪高昂地投身其中。五四运动后,他决定赴法国勤工俭学。1919年12月9日,他与聂荣臻等158人乘船前往法国,翌年1月20日抵达马赛。 1921午6月,汪泽楷以活跃分子的身份,加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他到支部后对工作勤恳负责.以兄长般的宽厚温和,热忱自同学交往,培养发展团员。翌年6、7月间,他与萧朴生两人介绍邓少平入团。
1927年5月上旬,汪泽楷在武汉参加了中共“五大“。大会结束后.他受中央派遣,来到南昌,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汪泽楷是1928年5月初离开江西的。他是中共“六大”的正式代表,为及时赶到远在苏联的莫斯科赴会,只有提前去,1928午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中共“八大”降下帷幕。汪泽楷没有返回江西,而是到了江苏,因为他已被中央免去职务。使汪泽楷政治上急转直下的原因,是他与陈独秀的关系。因他属于陈独秀右倾路线的追随者。1931年2月,他与杜琳(他的妻子)离开上海来到北平,此举实际上也是拒绝参加“托派”组织的“统一大会”,表示他与“托派”的决裂。到达时候,他才是真正幡然悔悟了。 汪泽楷年轻时就当过教师,很自然地干起了安身立命的老行当。十几年来、他先后在北平、桂林、南宁、长沙的大学任教。值得称颂的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汪泽楷始终以民族安危为大义,积极奔忙于抗日救亡活功,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奔走呼号,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他来到长沙。凭着他在教育界的声望,湖南军政首脑程潜、陈明仁等,与之交往甚深。汪泽楷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于1949午6月起,不失时机地在陈明仁面前进言鼓动起义,又从实际中加以襄助,对于湖南的和平解放贡献殊多。建国后,汪泽揩在湖南大学任教授荣校图书馆馆长。 就在汪泽楷正要办理退休手续的年头——1957年,那场澎湃于全国的“反右派”运动,竟让他奏出了一曲人生的暮春悲歌。由于他向学院领导提过工作上的意见,又时常直言不阿地谈论过时政,被打成右派分子。于1959年12月因病不治,以65岁的年龄走完了曲折多舛的人生之路。 历史终究是一面明镜.让人在它而前显露原来的面目。汪泽楷晚年遭受的冤屈,在相隔了22年后得以洗刷。1979年,湖北财经学院(原中南财经学院)为其落实了政策,撤销了1957年的错误处理。1984年6月,法院在复查后决定恢复汪泽楷政治名誉,补发教授的经济待遇。同年12月,湖北省高级法院判决宣布:撤销对汪泽楷一案的刑事判决,宣告汪泽楷无罪。 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曾对革命有过建树的人。1993年12月,即江泽楷诞辰一百周年前夕,湖南省株洲市政协文史资科研究委员会,出版了“株洲名人系列史料”《劳人汪泽楷》,书中以翔实的史料,忆述了汪泽楷的功过是非。
——摘自:《世纪》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