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岳西白帽镇深村居住着一支汪氏,20多户,约170余人。本支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四修《汪氏宗谱》,之后再也没有修过谱。去年,他们听说太湖合修《汪氏宗谱》,全族人非常高兴,急忙派人与太湖汪氏联系。此人没有搞清楚情况,以为是与太湖的一个分支真福公支系合修宗谱,没有直接与我们联系。直到今年农历三月初五发谱之后,他们的族人才知道我们没有把他们单独列为一支。前几天,我们收到汪维纲的信后,方才知道真实情况。根据他们的老谱谱记载,始迁祖家惠公,于元朝英宗三年癸亥(公元1323年),由江右都昌迁潜山县汪家畈,其长子永国转迁太湖店前河(现属岳西),复迁余珏坂双河口汪家坂,再迁深村定居。谱上说他们是惟瞻公的后裔,却又把始迁祖接到第62世元龙公第63世绒公之后,记“绒公生子二:琰、峻”;峻公是始迁祖,可在世系表上把家惠记为第一世。既没有文字说明“峻公”字“家惠”,又没有说明“家惠”是“峻公”之子。按照统宗谱的记载,第63世绒公生子三:“敦礼、敦旦、敦诗”,并且绒公是惟厚公的后裔。因此,我们认为他们的老谱在第64世往上错接了。错接多少代?应接在谁人之后?我们目前尚无依据。民国九年《汪氏会谱》的世系里,只记载“惟瞻居畲田”;我在宗亲网上查了很多世系,惟独没有惟瞻公后裔的资料。所以,我想请教各位本家,有没有惟瞻公后裔的世系和峻公后裔的世系?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老谱上说是惟瞻公的后裔,有可能是祖先传下来的话;说“峻公”是他们的始迁祖,未必没有一点根据。我的手机:158555603606;qq:4620080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