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墙巷与尚书府
徐 太
江郎山所在乡镇的石门地方内有一条路,叫尚书路。一边是溪底村,一边是下厅村(现两村合并为溪底村)。因明朝下厅出了个毛恺,曾任京都设南京时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北京时的刑部尚书,后人因而名其路。
尚书路的北侧有一巷,叫大墙巷,江山人曰大墙弄。大墙巷呈南北走向,古时巷东是毛尚书的家园,巷西是周积子女及侄儿的住宅。适逢双方各准备修筑围墙,若按原界修筑,两家之间的墙弄实在太狭窄了,这毕竟是尚书家的门路嘛。于是毛家便与周家协商,请周家让出一条墙脚的宽度。可周家无论毛家给予什么样的优惠条件,都死活不肯。毛家的总管恼火了,便写信给身在南京的毛恺,想让他以吏部尚书的权势迫使周家退让。但毛恺回信时却写了一首劝告家人的诗: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信甚受教育,觉得很有道理,便将自家的墙界往内退后三尺。周家见毛家高姿态退让,深受感动,也自动退让了三尺。各让三尺共六尺,有人称其为“六尺巷”。但石门本地人却不叫“六尺巷”,原因是六尺加上原来小弄的宽度,共有丈把宽。这在拥有好几千人口的石门大地方来说,已是少见的地方弄了。所以石门人就叫它为“大墙弄”,一叫叫了四五百年。至今此弄尚在,并早已被市地名办正式确认为巷弄名,不过现在规范为“大墙巷”。
当年毛家想在围墙内造座尚书府堂,但地基的东北角是邻居的厕所,江山人曰茅坑。这位邻居也有一股坳劲,说什么也不肯将这块茅坑基卖给或调换给毛家。毛家没有这块茅坑基,府堂就缺角无法建造。这事被毛恺知道后,为了不和邻里发生纠纷,不仗势欺人,就告家人说:“我无钱建造府堂,家中若有闲钱,可修桥铺路捐献公众事业。”但这次家人不听他的话,一定要建造尚书府堂。因为家人认为,毛恺当了这么多年的尚书,家中没有气派一点的房屋,社会上的人要笑的。毛恺没钱,家中借账也要把尚书府堂造起来,并打算把邻居的茅坑基强蛮占用,然后付他赔偿款。家人决心下定,立即写信给毛恺,叫他抓紧择个良辰吉日,好及时动工建造。因为造的是尚书府嘛,动工的日子最好由尚书自己定。家人商量,如果毛恺继续回信劝告,而且不择动工之日,家中就代为择日,并立即动工。没想到毛恺马上就回了信,择好了动工日。家人接信后笑道,他不造尚书府堂是假的,上一次无非是谦虚而已。但当家人到本地拣日子的老先生那里看看毛恺定的日子是否吉利时,却发现那日是五猖鬼白天出动之日,是动工竣工、上梁竖柱、结婚出嫁的大忌之日。家人写信责怪说:“毛恺你读书读呆了,怎么拣个五猖鬼出没的日子呢?”
毛恺回信说:“有五猖鬼出没好啊!难道我毛恺造府堂,鬼们不应该来庆贺吗?”
家人发信骂道:“你当官当糊涂了,你是不怕五猖鬼,小时候你去仙居寺抢抛梁馒头吃,路上碰到五猖鬼,不但不敢加害于你,而且还向你磕头跪拜。可我们家中之人呢?难道也不怕五猖鬼吗?家人的性命和身体健康你就不管了吗?你必须马上重新定个日子!”
“不变了!就这个日子,如果换个日子我就不造了!”毛恺回得斩钉截铁。
家人无奈,只好放弃了造府堂的念头。原来毛恺故意拣个五猖鬼出没之日,用这样的方法阻止家人造府堂,以求邻里和睦。这就是毛恺在朝里当过礼、吏、刑三部尚书,老家石门却没有尚书府堂的原因。
以上两事是江郎山下一代清官毛尚书豁达礼让,品质高尚的见证。
[作者单位:江山市碗窑水库(月亮湖)管理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