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收到一封转来的信,看后非常感动,我为这样一位普通农民的高尚精神所感动,一个农民尚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我为我家乡有这位热心人而感到骄傲!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我第一次于今年清明节祭拜了汪公墓。站在墓前,我久久不愿离去,脑海中显现过那风起云涌的隋唐时代汪公轰轰烈烈的一生,少年的汪公就习文练武,有着立志报效国家民族的湖海胸襟。为保境安民,汪公举义旗,奋战几十年,表现出异常的勇敢与坚定、胆略与智慧。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汪公表现出了民族大义精神。
汪公是大唐“贞观之治”在越国最有成效的执行者。
汪公是徽文化的奠基人。
我们这些汪氏子孙为自己是这样英雄的后代而感到荣耀。
站在墓前,面对这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和社会动乱而面目全非的墓陵,我们这些汪氏子孙有义务自己出钱,自己出力,将它重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崇其德,报其功”。二则重现祖墓的庄严和汪公的英雄形象,让后世子孙都能于清明时节来祭拜他,到这里感受一番教育基于以上感念,本人愿意为修墓向汪华文化研究会暂捐200元,待秋后再捐300元,并在修墓开工后捐义务工10天,以表示对修墓之诚。并也倡议汪氏的优秀子孙都来向研究会捐款,用汪氏宗亲众人之力修好汪公墓陵及其附属物。但愿来年清明去祭拜汪公的时候不再是“一堆黄土长青苔”,而看到的是我们这位前贤老祖高大的形象。
此致
敬礼!
汪耀辉
2010年 清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