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谱载:广洋祖膝下三子,长男子持,字衡平; 次男子守,字国防;三男子元,字冠军。 广洋祖约生于1329年,卒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其膝下三子的年龄,据其点滴记载,试作一番探讨。
汪公广洋在诗《自寿》中写道:
腐儒今年四十二,幸当尧舜圣明时。 堂中白发慈亲健,膝下红颜二子奇。竹叶香浮春拍拍,棣花辉映日迟迟。寸心为国虽无补,不愧皇天后土知。
据此,诗应写于(广洋祖42岁时)1370年。也就是说,在1370年时应是:“堂中白发慈亲健”:当是慈母健在, 抑或严父健在。“膝下红颜”当指“女儿”(?)个; 二子当指子持、子守二公。
按照九华星云本家,32年左右为一代的方法计算:子持公当在“十岁左右 ”;而子守公只有三虚岁。(容稍后介绍)。 而子元公尚未出世。 若按小范畴、每百年四代来算:子持公应在十六、七岁的样子。子持子守二公之间当有“膝下红颜”(?)位存在亦未可知!
广洋祖随太祖朱氏南征北战十数载,在近十四年后(1368年暮秋)于济南所书的《济南喜得家书二章》中写道:
阿丈憐余甚,家书寄八行。且云添骥子,还可慰諼堂。自念十四载,壮遊征战场。寸心无所昧,出处任穹苍。
一心忧国事,何事更关情。慈母憐垂老,痴儿想学行。久违甘旨奉,遥隔四千程。感慨秋风里,阴蛩劳夜鸣。
其中“十四载········征战···”侧证广洋祖1368年秋在“济南”的时间。(即任山东行省参政期间) 所添“骥子”“痴想学行”以应在”六至八个月之间。“秋风夜鸣蛩”以应是说暮秋九月间。
结合1370年的《自寿》诗,此“骥子”无疑乃是指“子守公”。即是说:1370年,子守公是3虚岁。
此为本人尝试性地探讨,一方面是为广洋文化研究拓展资料研讨面,另一方面,用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供大家研究!欢迎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