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唐初三巨头之一的越国公汪华为何名声不大
万小刀:历史上有关汪华的史料我想不太多,那么这本书虚构比重占多少?看上去有被吹嘘之嫌,什么“隋唐演义唯一没出场的盖世英雄”“他与李世民、房玄龄是大诏无敌铁三角”“什么千古豪杰”,我看言过其实,是你虚构吹捧的吧?这么历史的人物,历史怎么没浓墨重彩?是历史学家们的失职?你要是能证明确有其事,你向教育部门要求,将他写进历史教材里去呀。
汪 鑫:欢迎万小刀童鞋阅读《徽州魂》后,我们再交流可能会更好些。“一汪清水6200V”和“货币战争专业”在后面跟帖了,他们的回答非常不错。希望你满意。在这里我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让更多的人了解汪华。虽然汪华没有活在我们看到的史书中,但是他一直活在大家的心里!
我在《徽州魂》的引言中选录了九首历史名人歌颂汪华的诗词,从里面摘选两首诗,应该能反映汪华在历史上的地位。
唐玄宗李隆基敕赞汪华:
煌煌纶音,光贲我祖。
保据勋高,大启尔宇。
威著款诚,为唐室辅。
持节六州,殁也六舞。
捍患御灾,诸方安诸。
锡封累朝,为百神主。
克开厥后,荐馨笃佑。
白牡骍刚,世酬绳武。
呜呼休哉,于录万古。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赞汪华:
威震华夷,
功揭天地。
一代英雄,
千载庙祀。
有像斯存,
凛然生气。
附录:
一汪清水6200V:
我是汪华后人,关于汪华的历史记载在史料中确实着墨很少,但是在徽州地区的老百姓却把他当成神一样看待,一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包括贵州的屯堡一带,每年还有正月十七抬汪公的习俗,据说在歙县,汪华的雕像在一个吴姓家族里轮流存放着,每年抬汪公活动结束后由头一年保存的人家转交给另外一家,可见汪公这个神秘的人物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高了。
历史对汪公不做浓墨淡写,我想与当年的政治环境应该是有关系的,就连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史官在编写史料的时候也不能够真正做到按自己的想法来记载历史实情,所以,作为一个统治六州的地方之王,当朝是不可能让这个功绩卓越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人物在政治舆论上盖过主子的,后人也是一样的。我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是老百姓口碑里的历史,这种无形的历史比有形的记载更丰满,更真实。
感谢本家汪鑫给我们的先祖树碑立传,期待下部大作早日问世!
货币战争专业:
越国公汪华不仅仅是“镇静地方、保境安民”的王,更是古徽州的魂,其“忠君爱民”思想也即中华魂——弘扬传统文化,追索民族精神,最重要是探寻汪华蕴涵的时代价值。
悉闻现今黄山市政府把越国公汪华形象雕刻于“徽州照壁”之上,永久展示,并提出将以汪华为人文品牌进行宣传;歙县政府投资两亿多元重新修复汪华当年的吴王府,即徽州府衙,作为歙县重点文化项目进行打造,并将汪华作为城市宣传的名片;全国各地汪华后裔约五百万人,近五年举办大小近百场活动祭祀他,悼念他,歌颂他。
汪华墓已经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希望不久的将来歙县政府把汪华墓加以开发利用,让徽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发展。
Holsh:汪华是徽州历史名人,于隋末唐初割据一方,保境安民,于一方百姓大有功德。这个也和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中间一块盆地,四面环山,关隘扼守险要,易守难攻,这种地形国内是绝无仅有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四川盆地;相较四川盆地,徽州只有狭小的地域,这种地理条件决定了乱世中自立有余,而天下初平后绝无实力抗衡中央政权,只能向中央政权投诚,从而避免了生灵涂炭;而四川盆地则内有足够广阔的地域,外有险阻;可以和中央政权一争短长。所以自古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之谓;反而在征战中百姓遭殃。徽州历史上几次朝代更替,都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得以平稳度过乱世,和汪华类似的还有南朝时的程灵洗(忠壮公),唐末五代时吴越国钱谬。
汪 鑫: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holsh 对这方面很有研究,希望以后能与你多交流。
@woruoweiwang :汪鑫你好,我是一个隋唐英雄爱好者,也在唐史里听过汪华的点滴故事,李世民当时称汪华为新安巨寇,但在你的书里汪华变成了一个功臣,原因何在?
汪 鑫:请问李世民为什么赐汪华谥号为“忠烈”?
为什么李世民的后人唐玄宗如此高度的赞扬汪华?
你见过有老百姓一千多年来会一直供奉“巨寇”吗?
如果是“巨寇”,请问历代帝王,如宋徽州、元世祖、朱元璋、乾隆等为何又要对其如此推崇?
如果是“巨寇”,请问历朝将相,如赵普、朱熹、文天祥、岳飞等为何又要对其如此膜拜?
货币战争专业:请问汪华精神在当下社会有什么教育意义?
汪 鑫:汪华当年统御六州,建吴称王,目的就是保境安民,保障地方安宁和百姓安居乐业,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
汪华为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促进山越族与外迁世族的融合,和主动放弃王位归顺李唐政权,对我们当前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表率作用。
汪华的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思想,至今仍可以成为大家的学习楷模,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他当时的忠君,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忠于党中央领导一样。拥护党中央,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