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53|回复: 5

拜祭汪华墓记实

[复制链接]

26

主题

448

回帖

9952

积分

版主

灵蛇入海游龙宫,天马行空傲苍穹

积分
9952
发表于 2012-10-6 1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祭汪华墓记实

       居住在河南省新县、光山县、罗山县、商城县,湖北省红安县、大悟县的汪姓子孙,系四十四世汪华公(原名汪世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字讳,改为汪华)、传45世爽公、传56世道安公、传57世濆公、传58世中元公、传70世汪澧公(字竹友)之后裔。我支系1924年所续《汪氏族谱》对汪华公及其子孙是这样记述的:
       世华,四十三世僧莹公长子。字英发。稷州长史。世居绩溪县华阳镇,早孤家贫,母挈归外氏,九岁为舅牧牛,每常出踞坐盘石,驱使群儿,如将帅指挥。公自幼颖慧,年十八倜傥有志,操美髭髯,风神凝峻,好习武事,少以勇侠闻,叔父深欢之,教以兵法。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应新安郡守之募,平回玉乡寇有功,众皆附之。时炀帝南游,毐虐四海,豪杰蜂起,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各据州郡。公慨然叹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时郡守张贪酷,赏罚不公,寇盗纵横,民心莫安,众共诛之,而境内无所统属,咸趋公请摄郡事,以镇一方,公弗从。或曰:“未宜固拒,恐生他变,族类岂自全,且朝廷道方梗塞,事须朝命,孰与须乎,吾弗违众,俟贼平,请命未晚也”。 公不得已从之,与堂弟铁佛一道,于隋末一举平定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乱,带甲十万,威振江淮。诸将请曰: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不可但以刺史统临之,所谓天与不取,君子所戒,宜建王号以镇之。公辞,至于再三,见众志不可违也,乃斋戒,建吴国,称王号,仍奉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士庶咸畏爱之,虽四方大扰,然六州境内赖以平安者几十年。既而唐高祖已受隋禅,秦王李世民出师江左,义声昭布。公曰:“日月出矣,版图宜有所归”。乃籍土地民兵,遣从弟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于唐。唐高祖嘉其忠义,诏授总管歙、宣、杭、睦、婺、饶诸地军事,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公平定丹阳叛乱后,第二年朝京师。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赐第长安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改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东,以房玄龄为留守,以公为九宫副监,太宗驾还,尤称其勤劳。公生于隋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夜半子时,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公元649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邸第。唐高宗永徽三年壬子(公元652年),诸子奉灵柩以归故里,葬歙县城北七里之云岚山。
歙人感其德,建祠于乌聊山,岁时享祀不绝。
      明赐士第黟县添注主簿杭郡六桥江山赞世华公曰:
“巍巍汪王,天纵英武,悯乱崛兴,保兹南土,奋戈一挥,草木皆师,如雷如霆,酋丑星驰。肃肃汪王,智勇无敌,四方驿骚,六州载辑,六州既辑,从者如云,众志丕应,宜王宜君。抑抑汪王,服臣守义,得国得民,犹秉隋制,十有余年,靖邦俟宁,武德既禅,日月斯明。明明汪王,顺天休命,侯服于唐,往征靡定,惟帝汝嘉,焕发纶音,乃公乃侯,为邦之桢。赫赫汪王,存忠没显,历褒崇,子孙蕃衍,濯濯厥灵,昭于日星,庇民佑国,英奕如生。横冈之阳,作庙翼翼,我吏我民,报祀罔极”。
     汪华公娶妻钱氏讳英,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源端彦公之女。生三子:长子汪建(仕至宣德郎,都督府户曹参军,纪王府咨议,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享年五十九岁,葬歧山县,即今陕西省宝鸡市歧山县,娶罗氏,生子七:处修、讷、政、冲、沟、浦、泌);次子汪灿(唐费州涪川令。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享年七十四岁,葬涪川北五里,即今贵州省德江县东南。娶朱氏,生子二:处嶷、崇);三子汪达(征高丽有功,封上柱国,拜将军,功袭封越国公。生于隋炀帝大业八年,享年五十六岁,殁葬白渠府二十里。娶葛氏,生子三:惠、哲、澄)。
次娶饶州白水乡山东里人嵇宗沆之女嵇圭。生子二:五子汪逊(唐左卫府飞骑尉,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享年三十七岁,葬歙县云岚山,娶全氏,生子一:处享);六子汪逵(以讨徐敬业有功,封为薛王府参军,生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享年八十三岁,葬云岚山,娶王氏,生子四:处筠、宠、则、斌)。
三娶婺州大云乡安期里庞芬之女庞实。生子三:四子汪广(唐左卫府飞骑尉,生于隋炀帝大业八年,享年七十二岁,葬歙州横品山。娶陆氏,生子三:处元、贞、节);七子汪爽(字子开。笃学好士,以忠孝自任,宾亲造门,皆吐哺握发迎侍。 公元644年授右武卫, 唐高宗永徽五年,即公元654年授左卫勋府, 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授岐王府兵曹参军。公生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 618年,殁于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 年,葬歙县云岚山。娶江阴戴圭铭之女戴氏,生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卒于唐高宗调露元年,葬与夫合兆。子二:处礼、处贵。本支为处贵公后裔);八子汪俊(唐郑王府户曹参军,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享年六十一岁,葬登源汪村西盘园。今黄墩,新建、祁门、登源诸支皆其后。娶罗氏,生子五:处理、方、忠、厚、静)。
    此三房夫人俱未贵时娶。既贵,
    四娶湖州长城乡光化里曹国公钱九陇之女钱任,无出。
    五娶蓬州伏虞张燮公之女张谨 。生子一:九子汪献(宋、元追封忠护嘉应侯,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年仅18岁卒,娶妻韦氏,葬歙县云岚山,与夫合兆)。
    汪华公共有九子:建、灿、达、广、逊、逵、爽、俊、献。五房夫人卒后俱葬云岚山。
常温《汪氏族谱》,每读完上述这段文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先祖汪华公身处乱世,保境安民,顺应潮流,忠君爱民,为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强盛,以及汪氏子孙的繁衍兴旺立下的历史功绩所激动,常有一览汪姓发祥故地和拜谒先祖陵寝之愿望。
    2012年9月13日,我和本支两位长辈兴致勃勃地踏上拜祖征程,途经安徽省歙县,是时中午十二时,我们来到歙县古徽州府衙遗址附近的徽州花苑河边“开心酒店”就餐,向酒店老板妻子宋玲丽女士打听汪华墓址,她不知道,用手机向朋友们了解,也不知详细地址,只知大河对面有一座最近几年才整修的墓茔。饭后,我们驱车大河对面了解,是一座汪姓画家的墓葬。沿着这条公路,我们从歙县城西郊区,寻找汪姓住户打听,询问几个村庄的汪姓人,均不知在什么地方,一直找到富堨镇政府,党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不知汪华墓址。四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询问了三十余人,仍然不知先祖陵寝所在地,下午五时许,只好垂头丧气返回“开心酒店”,这时,宋玲丽从单位下班回来,告诉我们:她下午向县文化部门的熟人了解到,汪华墓在歙县桂林镇江村附近,但具体位置说不准确,她向女友打听,才了解了大概方位。我们对歙县地理位置不清楚,恳清宋女士带我们前往,她欣然答应。
    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道路毁坏严重,轿车颠簸行驶中,宋玲丽不停的与其女友联系,到了桂林镇江村,又调头往回行驶一公里,才找到一座板材厂,一条土公路通向山里边,道路泥泞,车轮打滑,我们只好下车步行。拐过一座山嘴,到了山洼,蓦然见到两座石碑,一座是2006年6月7日歙县人民政府将汪华墓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一座是清朝同治年间和光绪三十年所立的组合石碑,碑后的衬托物已经剥落垮塌。两座碑后是几间门窗紧闭的低矮瓦房,瓦房右边是一座做砖坯的工棚,向做工人打听,才知汪华墓在后面五十米处,抬头一看,只见用铁丝悬挂空中的第一期修葺汪华墓开工典礼的横幅在风雨中摇曳,横幅下一座大墓,大墓的右后方还有几座近代坟墓,大墓附近荒草萋萋,我们几人拨开一米多深的青草,走近一看,前面是不久竖立的大理石做的汪华墓碑,大墓碑后是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前几年立的一块小碑,有一圈用大理石做的墓托,两块墓碑后的墓上方还有一排墓碑。这时,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昏暗,我们只好向先祖汪华墓行三跪九拜大礼后离去。
    这次拜祭汪华公墓,是我们的虔诚之心感动了上苍,更有宋玲丽女士及其朋友的热心相助,才实现了我们魂牵梦绕多年的夙愿。
    这次拜谒汪华公墓,感慨颇多。坐落在歙县云岚山的越国公汪华墓祠,是唐朝永徽年间越国公汪华的一座古墓葬,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物。汪华公是我们汪姓功名、权势最高的先祖,他威振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为唐朝的治理、发展和鼎盛作出很大贡献,他的丰功伟绩名载史册。为此,为了更好保护和弘扬宗族文化,我们仅提几点建议,供汪华文化研究会的志士们参考:
    1、汪华公墓虽然已列入歙县文物保护单位,但申请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需积极努力争取。
    2、加大对汪华公历史功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汪华公曾福泽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境内,尤其是在歙县和全国汪姓人中广泛宣传汪华的丰功伟绩,让后世子孙自觉自愿参加到汪华文化系列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先祖汪华公。
    3、汪华墓的修葺是汪华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发出公告,募捐资金修葺汪华公墓茔,2010年9月我和汪淮河、汪元森等七人也捐款11800元,虽然数目仅是沧海一滴,但几百万汪氏家族的力量是浩大的。虽经一期修葺,但通往汪华公墓的道路应加宽,要硬化,要有容纳几十辆车的停车场地。墓茔造型、碑亭、墓坪、拜台要重新设计、构建。
    4、在歙县西北路口或街道口,要设立指路标示牌,不能再使络绎不绝的拜祭人群找不到汪华公墓址。
    5、汪华公墓的修葺工程还很巨大,仍需更多有志有识的汪华公后代子孙慷慨解囊捐助。修葺汪华公墓,虽不能恢复昔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楹雄壮的龙楼凤阁和整个墓地的朱红门墙,也要修葺得跟上时代潮流,以慰先祖在天之灵。
千里寻祭汪华茔,赫赫威名颂古今。保境卫民泽六州,大唐盛世忠良臣。重整昔时国公陵,慰藉先祖天堂灵。汪王精神励后世,奋发图强立功勋。祈愿汪华公及历代先祖在天之灵护佑后世子孙人丁兴旺,幸福安康。

                                                                       70世竹友公传73世天鹿公再传74世以道公
                                                                      裔孙,居河南省新县城关香山路93世汪德宏
                                                                                           二0一二年十月六日
缅怀先祖,共谋发展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2-10-6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东方堂) 的帖子

已经申请省级文物保护,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4481
去拜汪王墓,为什么没有和研究会联系?这样就不要走那么多的弯路。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3

主题

81

回帖

2771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771
发表于 2012-10-6 17: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更好保护和弘扬宗族文化,我们仅提几点建议,供汪华文化研究会的志士们参考:
    1、汪华公墓虽然已列入歙县文物保护单位,但申请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需积极努力争取。
    2、加大对汪华公历史功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汪华公曾福泽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境内,尤其是在歙县和全国汪姓人中广泛宣传汪华的丰功伟绩,让后世子孙自觉自愿参加到汪华文化系列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先祖汪华公。
    3、汪华墓的修葺是汪华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发出公告,募捐资金修葺汪华公墓茔,2010年9月我和汪淮河、汪元森等七人也捐款11800元,虽然数目仅是沧海一滴,但几百万汪氏家族的力量是浩大的。虽经一期修葺,但通往汪华公墓的道路应加宽,要硬化,要有容纳几十辆车的停车场地。墓茔造型、碑亭、墓坪、拜台要重新设计、构建。
    4、在歙县西北路口或街道口,要设立指路标示牌,不能再使络绎不绝的拜祭人群找不到汪华公墓址。
    5、汪华公墓的修葺工程还很巨大,仍需更多有志有识的汪华公后代子孙慷慨解囊捐助。修葺汪华公墓,虽不能恢复昔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楹雄壮的龙楼凤阁和整个墓地的朱红门墙,也要修葺得跟上时代潮流,以慰先祖在天之灵。
好建议:具体。实在。可行。

169

主题

392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积分
74233
发表于 2012-10-6 19: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东方堂) 的帖子

省级文保早已办,您因太忙无暇看;建议忠恳值得赞,宗亲齐心定实现!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45

主题

192

回帖

7235

积分

版主

积分
7235
QQ
发表于 2012-10-12 09: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也要去拜祭了

11

主题

34

回帖

115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153
QQ
发表于 2013-1-23 14: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涪川即今贵州省思南县

涪川即今贵州省思南县,唐越国公汪华二公子任涪川令,今思南县汪姓人口数以万计,系唐越国公二公子汪灿之后
寻根问祖,了解家庭历史的变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