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洞霄宫
石磴风烟幻,松门岁月长。
白云藏紫府,呼吸到华阳。
[注释]
①洞霄宫: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南大涤、天柱两山之间。汉元封年间(前110——前105)为祈福之处。唐弘道元年(683)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洞霄宫,成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元末毁,明初重建,现已无存。②石磴;山路的石级。③紫府:本指星官名,在北斗以北,后常用来比喻皇帝的居处;今指大涤山与天柱山之间。④呼吸到华阳:呼吸,形容迅速;华阳,原是旧县名,清代时治,今成都府,多代指成都。
[赏析]
汪皋鹤与其三子汪汝弼被称为“父子双翰林”,馆选后在翰林院做事多年,放出后,初任浙江武康县(今浙江省西北部,已并入德清县)知县,继钱塘县(治今杭州市西灵隐山麓)知县。他曾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春天游览大涤洞,道士知道他是翰林,又善于写诗,便让他题写,并镌刻在石碑上,镶嵌于大涤洞的上面,落款是“汪皋鹤”,时间是“庚寅春”。
诗的大意是,山间的石阶上风云烟雾变幻莫测,大涤洞的松树不知其久远的岁月,盘曲得像山门一样守护着古洞。白云深藏山间,犹如紫府的星斗一般,转眼间就会到达成都府。
汪皋鹤为什么在诗中写到“华阳”呢?因为马上就要攻打小金川了。小金川在四川成都的西部,是大渡河的上游,那里有阿坝藏族的土司作乱,所以诗中说“呼吸到华阳”。
这首镶嵌在杭州洞霄宫大涤洞岩额上的诗距今二百肆拾多年了,这也是清朝的砀山人汪皋鹤任钱塘县知县期间对文化作出的贡献吧。
注释:汪本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