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公澍,字遂及,砀山汪氏第83世,父亲汪允醇,祖父汪用霖,曾祖汪夏。17岁入县学,18岁为廪生,后考入国子监,为贡生,科举不第,设绛帐讲学,砀山学子半出其门。公余则批阅古文,尤工诗词,常与二三知己斗酒相娱。因其刚方不容人过,又不逐时好,但说出话来却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社会上的人多忌其学识及言语直率,他也常招些姜桂之祸。
顺治十七年(1660),他敬献了图籍,并写了一副楹联:“怀远美墙俱见圣,情间花月总怡人。”意思是顺治皇帝想到远离京城的官员十分辛苦,便下令为他们建些楼堂馆舍。诗人见到后,便极力赞美高墙大院,说是可以看到帝圣的影响。但这些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还不如我在花间的纵情游览,这些景物总是怡人的。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朝廷授给汪公澍凤阳府怀远县司训,掌管县儒学的训导等事。汪公澍听到这个消息后便说:“怀远二字,过去我曾在诗中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用过,实在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今天,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又何必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呢?难道这是命中注定的吗?”经过官府的催促,他还是去了。训导之暇,便跑到荆山、涂山、涡河、淮河、濠下等地,纵情于山水之间,多有题咏。
恰好,凤阳府有位督学使者,名叫赵仑,是位一尘不染的廉官,提拔了一些儒学中的孤寒之士,并让各校献诗。怀
远儒学让汪公澍写诗,诗成后献了上去,其诗云:
真成皎洁玉壶冰,天重诗文泰运升。
日月今番应变彩,江河特尔似为澄。
千秋昌何 衡爽,一旦孤寒色顿增。
莫负至公甄拔意,凤麟会见起蒸蒸。
在评选时,赵督学津津称道,赞不绝口,说:“诸诗过于谀媚,汪学博的诗较为得体,有盛唐遗风。”从此,汪公澍为广文先生。广文即知识广博,诗文宏大的意思。死后,他的儿子汪玮 为汪公澍写了传记,题目是《广文先大人传》,后来,“广文”便越来越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