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6 15: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考歙北富土曷,,汪氏十二世汪遇,唐光启二年迁入,其祠名“大本堂”,发派尤远。较黟县黄陂(碧山)汪姓始祖汪宗明北宋初迁入为早。后黄陂汪葵75世,汪葵祖祠亦名“大本堂”,建成于康熙到乾隆间,历时20年。而富土曷,“大本堂”建造则更早。大则言其宏伟广大,为一邑之冠;本,“盖以人生有自来,如木之有本。”则人生来有本,为不忘其本;又有言“以人为本”、“以书为本”、“以农为本”等等涵义。子子孙孙,做一行,务一行,有教诫后代的多层意义。富土曷 古镇士如林立,见富土曷“汪氏宗谱”。此地与笔者有缘,故略补一笔。
竦口,“在城东三十里。先世居黟之黄陂,自承裕传十三世曰应龙,生子曰淳,曰祐,曰寿,曰松。至正间(1341-1367年),祐出赘歙东上里殷氏,祐子曰天福,曰天禄。我国(明代)初,天禄卜居竦川口,是为竦川口始祖。”后简称竦口。
竦川,“在邑东三十里。祖曰元龙,自休宁出赘歙西郑村,后迁居城东四十里长庆,自造石土曷 并桥,名曰“汪家土曷桥”,至今民赖其利焉。玄孙曰森,至元至治二年(1322年)迁竦川,是为竦川始祖”;“淮子昊,缵承家学,隐居弗仕,远近宗之,旌德文士多出其门,诰封户部郎中。”
黟县黄陂是爽公支宗明,而承裕是建公支延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