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0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官堆”,比喻东西多得很的意思。“打堆”便是东西较多,不能散开分放,必须堆放。“打官堆”中的“官”字,义为官方,既然“打”的是官方的“官堆”,那么所表示的数量是绝对不会比“打堆”少的。
“打巴掌”即“掴(guǎ)巴掌”,也就是打耳光的意思。邻居老陈带着孙子去合肥探亲,逛公园时,小孙子因抢荡秋千被别人家孩子打了一巴掌,一气之下,老陈抱起孙子前去理论,对方大人竟然无所谓地说:“打一下手掌有啥了不起,我看应该多打几下”,说完便用手来拍打老陈的手。老陈急忙指指孙子的脸说:“你家小孩怎么出手这样重,才打一巴掌,脸都肿了”。这时对方大人方知,原来自己的孩子是打了别人家孩子一耳光,慌忙向祖孙二人赔礼道歉。巴掌即手掌,打巴掌不就是打手掌吗?更何况,外地人在表示双方关系好、谈的拢时,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说法。双方由于对“巴掌”二字的理解不同,结果闹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挺椅”是椅子中的一种。“挺”是伸直的意思,将这种椅子的背竖起能靠,背往后放平,人的膝盖以上的部位就能伸直挺在椅上。
“嚼蛆”一词相当有趣。“嚼”是用上下牙齿磨碎食物,比吃还深一层。“蛆”是苍蝇的幼虫,谁也绝对不会去吃,更不要说嚼了。其义略同“嚼舌”,比喻信口胡说,搬弄是非。
“衔(gāo)舌〔jěi〕”,依照普通话的解释是舌头被咬住了,可西乡话却解释为因舌头的不灵活而导致的说话发音不准确,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情况。先天的人是生来舌头就短一截,后天的人是因自己平日说话不注意正音,久而久之便会发音不准,继而导致“衔(gāo)舌”。
“漆黑”即黒暗,把“黑漆”两字掉个头,天已经像黒漆一样地黒了,当然更不会比黑漆更黒了。
“凌钉”,北方人称“凌锥”或“冰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从高处滴下的水,在滴落的过程中先后慢慢地凝结成冰,其形状如同倒挂的“铁钉”和“锥”。这里“凌”指的是冰,如果用“冰钉”来表达好象有点不现实,当初造词时可能早就注意到这点。
“冰骨”一词,仅限于西乡方言,也就是说很冰很冷的意思,比冰冷要进一层。大家都知道冰是很冷的,但如果将冰拿在手上,将会感到有冷的刺骨的感觉。这里借助“刺骨”的“骨”字来突出冷的程度。“骨”还能单独成词,表示冰冷,如:“赤膊睡在水门汀(水泥)地面上真‘骨’,真舒服。”
“乌麦”即荞麦,茎略带红色,叶互生,花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为瘦黒三角形,有棱,包有黑壳,磨成粉后呈灰白色,是上等绿色副食品。乌麦的吃法多种,其中的“炒乌麦糷(‘糷’方言读lǎn)”甚是好吃。不过,炒熟的乌麦糷已由灰白色变成乌黑色,往往令不知者望而生畏,不敢进食。乌麦一词便如此得以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