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17|回复: 11

【推荐】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复制链接]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发表于 2006-9-28 14: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章                     总 则
第1条         为促进黄山市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及黄山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本规划期限

1.      近 期 2002—2005年;

2.      中 期 2006—2010年;

3.      远 期 2011—2020年。

第3条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含三部分。

1.      屯溪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行政区域(249平方公里)以及歙县王村、休宁临溪、海宁、万安、徽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规划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2.      徽州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具体为东至里光山、环山、择树下;南至罗田、翰山、岩寺煤矿;西至长岭桥、芝篁、西溪南;北至水界山、方塘、梅村。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歙县林场5平方公里用地)。

3.      黄山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黄山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孟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

第4条         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5条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6条         本规划自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黄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2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7条         社会发展总目标

1.      在规划期内,充分利用黄山市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地区的特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2.      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黄山在皖南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带动地区的发展,并进一步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对外窗口,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

3.      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体现黄山作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基地,并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相匹配的地位和特征,大力提升城市的品味及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把黄山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优良、风景秀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风景和文化旅游城市。

第8条         经济发展目标

1.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目标为:“十五”期间(2000年至2005年)9%左右,2005年至2010年8%左右,2010年至2020年7%左右,规划期内应根据上述目标安排和组织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市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2.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至2005年GDP达到140亿元左右,人均GDP约9400元;至2010年GDP达到200亿元左右,人均GDP约13000元;至2020年GDP达到4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6000元左右。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条         建设皖南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1.      建设皖南中心城市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整体发展的全局观念,消除地区之间协作发展的障碍,齐心协力来发展皖南中心城市。从各方面条件来看,发展皖南中心城市首要要发展屯溪。规划建设适当扩大主城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优势区域集聚,强化轴向辐射带动,协调组合城镇发展,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网络,更好地带动皖南地区、皖浙赣交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

2.      发展和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过徽杭、合铜黄、屯景、黄衢南、屯宣芜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屯溪将成为皖南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积极筹备建设皖赣铁路的复线工程和新建屯溪-金华的铁路,加快黄山(屯溪)火车站由三等站升级为二等站。加快屯溪机场的扩建工程,由现在的4C级升级为4D级。

第2条         建设国际性风景和文化旅游城市策略

“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是建设国际性风景和文化旅游城市、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发展目标最重要的策略。黄山和徽文化是发展黄山旅游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黄山这张牌已经打出去,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经名冠全球,而徽文章做得还不够。对于徽文化,目前只注重了物质环境的保留,而忽视了一些活的徽文化。在未来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中,保留地方特征是加强城市竞争力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3条         产业发展策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

1.      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提高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比重,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2.      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积极实施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为关键,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突出优势和特色,加快市经济技术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彩印包装、生物医药、机电、太阳能利用、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全面振兴工业经济。

3.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重点,规范发展信息、咨询、经纪、法律服务等行业,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邮政电信、金融保险和证券业发展。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科技和营销方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公益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其他便民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和系列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建信息化基本框架。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条         城市性质:国际性旅游城市,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皖南地区中心城市。

第2条         城市职能

1.      屯溪区主要职能:

(1)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2)市域中心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业客运中转基地;

(3)皖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4)具有一定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2.      徽州区主要职能:

(1)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

(2)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3.      黄山区主要职能:

市域北部休疗养和旅游服务基地。

第3条         城区人口规模

1.      屯溪区

近期(2005年):18万人;

中期(2010年):22万人;

远期(2020年):30万人。

2.      徽州区

近期(2005年):4.6万人;

中期(2010年):5.5万人;

远期(2020年):7.5万人。

3.      黄山区

近期(2005年):4.9万人;

中期(2010年):6.0万人;

远期(2020年):8.5万人。

4.      三区合计

近期(2005年):27.5万人;

中期(2010年):33.5万人;

远期(2020年):46万人。

第4条         城区用地规模

2020年黄山市区用地规模为47.8平方公里,其中屯溪区为29.5平方公里、徽州区为7.5平方公里、黄山区为8.5平方公里,机场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          城镇体系
第1条         市域人口规模:

近期(2005年)市域人口为148万人、中期(2010年)为150万人、远期(2020年)为155万人。

第2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2005年)达到33%、中期(2010年)40%、远期(2020年)达到58%左右。

第3条         黄山市域城镇发展战略: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

第4条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      城镇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群、两轴、三级中心”。

2.      “一群”指由屯溪、休宁、徽州区和歙县四个城镇组合成为黄山市域南部城镇群,共同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

3.      “两轴”指皖赣城镇发展轴和合铜黄城镇发展轴。依托皖赣线发展皖赣城镇发展轴,将成为屯溪、岩寺、徽城、海阳、碧阳等沿线城镇的联系纽带,并依托这些城镇辐射周边区域;依托合铜黄高速公路,形成合铜黄城镇发展轴,促进沿线城镇的发展。两轴相互交叉,形成区域“十”字城镇发展构架。

4.      “三级中心”分别指中心城市、区(县)城和中心镇,这些城镇是规划期内城镇极化发展的对象,是带动市域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力量。

第5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由1个中等城市(屯溪区)、6个小城市(甘棠、岩寺、徽城、海阳、祁山、碧阳)、26个较大规模的城镇(仙源、焦村、太平湖、汤口、深渡、杞梓里、北岸、王村、许村、街口、霞坑、溪口、东临溪、齐云山、兰田、流口、五城、商山、闪里、平里、历口、渔亭、呈坎、新丰、三口)和23个一般城镇(耿城、谭家桥、新华、广阳、郑村、富堨、岔口、溪头、雄村、呈村降、万安、汪村、秀阳、金字牌、小路口、安凌、凫峰、宏村、西递、龙江、潜口、西溪南)组成。

第6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为中心城市1个(屯溪)、区县中心城市6个(徽城、甘棠、海阳、祁山、岩寺、碧阳);中心城镇18个(西递、宏村、汤口、深渡、闪里、平里、焦村、渔亭、齐云山、万安、五城、北岸、王村、仙源、耿城、太平湖、谭家桥);一般城镇31个(富堨、桂林、郑村 、溪头、许村、岔口、霞坑、杞梓里、街口、东临溪、兰田、流口、汪村、小路口、金字牌 、历口、安凌、西溪南、潜口、呈坎、三口、雄村、秀阳、洪里、商山、美溪、龙江、凫峰、新丰、广阳、呈村降)。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          南部城镇群规划
第1条         南部城镇群构成

黄山市域南部城镇主要包括屯溪、休宁县海阳镇、徽州区岩寺镇、歙县徽城镇,这四个城镇以屯溪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屯溪西距休宁18公里,东距徽州区岩寺镇16公里、距歙县徽城镇25公里。屯溪、海阳、岩寺、徽城镇以慈张线为连接纽带呈带状结构,将有可能构成黄山市域南部城镇群,共同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

第2条         南部城镇群发展规划

1.      城镇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城镇群地理位置和交通上的优势,积极发挥南部城镇群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快速公路交通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构筑城镇群协作大平台,积极融入上海经济圈,主动接受杭州辐射,增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竞争力、以及经济辐射力。

2.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进一步整合城镇群经济资源,在屯溪中心城区西北部与休宁县和徽州区交界处,依托临近规划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皖赣铁路及慈张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8—10平方公里,远景控制25平方公里,2005年之前启动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山水园林城市新区。使城镇群尽快形成经济联系密切、产业发展互补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城镇经济的规模效应。

3.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群内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尽快打通岩寺至休宁的道路,按高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变目前的带状结构为环状结构,进一步密切四个镇之间的联系;建设220KV双回路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不能只立足于屯溪,可在各城镇之间建设,兼顾南部城镇群的发展需要,实现共享;防洪、排涝减灾工程体系和持续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共建共防等。

4.      发展规模:南部城镇群2020年总人口约62.5万人(其中屯溪30万人、岩寺7.5万人、徽城15万人、海阳8万人),总用地约67平方公里(其中屯溪约29.5平方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约8平方公里、岩寺约7.5平方公里、徽城约14平方公里、海阳约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约107.2平方米/人。远景人口将达到80-10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80-100平方公里。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          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第1条         县城关镇

1.      徽城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山市域的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工业发展以食品、机械、化学、文教用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15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平方公里。

2.      海阳镇:黄山市市域主要的物流中心、主要的市场交易中心之一,休宁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工业发展以食品工业、建材采矿业、木材加工业、机电和金属制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到2010年,休宁县是省政府确定的撤县设市的城市,本次规划与省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在规划期内实现休宁撤县设市的目标。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8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平方公里。

3.      碧阳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旅游中心,黄山市域的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发展以纺织、木材、建材、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平方公里。

4.      祁山镇:祁门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黄山市域的西大门,发展以陶瓷工业、食品工业和木材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平方公里。

第2条         中心城镇

1.      黄山区汤口镇:黄山的南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8万人。

2.      黄山区焦村镇:黄山的西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6万人。

3.      黄山区谭家桥镇:以旅游服务、交通枢纽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4万人。

4.      黄山区耿城镇:黄山的北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3万人。

5.      黄山区太平湖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5万人。

6.      黄山区仙源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8万人。

7.      歙县深渡镇:以旅游服务、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1.2万人。

8.      歙县北岸镇:以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1.3万人。

9.      休宁县万安镇:以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1.6万。

10. 休宁县齐云山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35万人。

11. 休宁县五城镇:以边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1.2万人。

12. 休宁县西口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1.0万人。

13. 休宁县王村镇:以交通枢纽、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8万人。

14. 黟县西递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30万人。

15. 黟县宏村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60万人。

16. 黟县渔亭镇:以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65万人。

17. 祁门县闪里镇:以边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7万人。

18. 祁门县平里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0.45万人。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1条         黄山市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

1.      世界遗产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黄山、齐云山、花山-渐江风景名胜区;

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1处--屯溪老街;

3.      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0处--西递、宏村、棠樾牌坊群、许国牌坊、渔梁坝、呈坎、宝纶阁、老屋阁及绿绕厅、潜口民宅、程氏三宅;

4.      国家地质公园2处--黄山、齐云山;

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牯牛降;

6.      国家森林公园3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黄山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7.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黟县;

8.      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太平湖风景区;

9.      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近5000处。

第2条         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在两个层次:

1.      第一圈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旅游点、名胜古迹,按国家的保护管理条例控制。

2.      第二圈层——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外围,根据景观特色、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控制建设活动等需要,可划定一个保护区(或地带),以保护生存环境。这一层次的保护区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外围与之密切相关的山体、水源及城镇居民点,其范围的确定以山峰、山脊、河谷、道路等作为参考物,兼顾管理范围的完整性和方便性;另一类型为游览线的保护带,是对市内重要的陆路和水上游览线一定纵深的陆域实行保护,主要包括公路沿线的绿化以及山体的山林植被等。

第3条         自然资源保护原则

1.      保护自然风景资源的独特性和完好性,保护自然风景资源所必须依赖的生态环境;

2.      明确划定自然风景资源保护所必须的控制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3.      严格控制自然风景保护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保护动植物种群稳定;

4.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把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建立生态、旅游良性循环的机制;

5.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建设。

第4条         黄山风景名胜区保护

6.      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内景物分三级进行保护。

7.      一级保护区是指名松古木、奇峰怪石、幽潭名瀑及其周围一定地段范围,在其空间的范围内,绝不作任何的人工增减,保持自然状态,游人只能观赏,一般不得进入。

8.      二级保护区是指六大景区内,除一级绝对保护点附近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允许建设亭、台等风景小品建筑、道路交通及其它一些必需的设施其中除点景、配景的建筑外,均要求藏而不露,区内一切建设不能容许任何破坏地域、地貌、水体、山石、植被等。

9.      三级保护区是指凡在黄山风景区内的可供风景旅游建设的地区均属之,本区内的一切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经过审批、统一安排、精心设计、文明施工,任何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均不得巧借名义,在本区内占地建设,本区内林木、山石、溪流不得任意破坏,基建施工时,尤需采取措施,严加保护。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主要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5条         齐云山风景区保护

风景区面积110.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内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物,现有的月华街的规模不应扩大,严格遵循齐云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应在提高接待设施水平上下功夫。

第6条         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

1.      风景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根据该旅游区景点分布的特点,实行分区与分级相结合的保护政策,把该旅游区分为4个一级景区(花山、雄村、小南海)、3个二级景区(烟村、丰隆岭、潘村)、1个三级景区(王村)以及歙县和王村2个旅游服务区。

2.      一级景区的保护要求是全面保护景区的整体风貌。

3.      二级景区保护要求是保持田园风光和原来风貌。

4.      三级景区的保护要求是:小城镇的建设重点开发小桥、流水、人家的村镇景观,保持徽派建筑风格和传统风貌。

第7条         其他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

1.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保护区范围和保护措施详见自然保护区规划。

2.      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是“两山一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明确景区的分级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具体保护区范围和保护措施详见自然保护区规划。

第8条         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等全市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及其外围和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核心景区内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以及休疗养机构;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除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增设其他工程设施。具体详见各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9条         自然资源的利用

各级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要求,在国家有关法令基础上,由政府制定并落实各自的保护办法实施细则,对保护范围内的建设进行统一管理。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的场所,要合理确定游客容量,科学规划交通出入口和旅游线路组织,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适度开发利用。

第10条    黄山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四个层次: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呈坎、唐模、许村、万安);各级文保建筑。

第11条    古村落保护规划原则

1.      历史地理解城镇、古村落的今天,尊重过去,满足历史文化延续的要求,并使未来的发展从中得到启迪。

2.      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上环境感受的需要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要求,体现对人的关怀。

3.      保护规划要与景观规划紧密结合,注重空间情调、特色、视觉环境方面的保护、引导和控制。

4.      综合、积极、动态的规划,要满足人类聚落作为生命有机体正常运转及现代化建设的多功能要求。

5.      真实性、整体性、完整性的原则。

6.      公众参与和改善生活的原则。

第12条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网络

1.      保护网络:已经被《世界遗产名录》登录的西递和宏村古村落,其他需要保护村落包括:歙县:雄村、富堨、许村、郑村、槐塘、瞻淇、昌溪等;黟县:南屏、屏山、关麓等。徽州区:呈坎、唐模等。祁门县:历溪、渚口、桃源、坑口等。黄山区:永丰岭下等。

2.      古村落作为保护的重点,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整治周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条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遵循国家和国际有关历史风貌地区的保护宪章和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内外的历史地段保护办法,使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具有可操作性。

4.      通过保护规划,保护城市文化资源,带动城镇特色的维护与发展。

5.      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载体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原则。

6.      坚持“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原则。

7.      适应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精神,充分挖掘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带动黄山市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向高层次发展。

第2条         屯溪老街的保护主要依据“屯溪老街保护规划”。

第3条         历史文化名城实行全面保护,点、线、面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同时积极开发新区,全面保护古城。歙县、黟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主要依据各自的保护规划执行。

第4条         文物建筑的保护主要依据《文物保护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第5条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对游客开放的参观点,为延续历史文脉,规划要求各资源地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常住人口,保持生活气息。为满足旅游的需要,可以设立为游客服务的生活性设施,出售小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小型商业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的维护原则上修旧如旧,对于古村落中的居住用房可以在外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改善内部设施,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各地可据此原则作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利用规划。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1条         航空

规划黄山机场按4D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要延长至3200米,开辟国际航线。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第2条         铁路

1.      铁路黄山站规划由现在的三等站规划为二等站。规划要求将原来铁路站场周围的居住、工业用地逐渐改造为铁路用地。铁路用地规划约为10公顷。在岩寺设立货运站,将渔亭站升格为四等站。

2.      建设皖赣复线,提高铁路运营速度。

3.      建设黄山-金华的铁路,加强皖赣线与浙赣线联系,增强黄山与上海、浙江、福建之间的交通联系。

4.      在规划期内,甘棠需积极建设青阳童埠-黄山铁路与国家沿江铁路接轨,带动黄山、九华山的旅游发展。

第3条         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徽杭(屯溪-杭州)、合铜黄(合肥-铜陵-屯溪)、屯景(屯溪-景德镇)和黄衢南(屯溪-衢州-南平)、屯宣芜(屯溪—宣城—芜湖)、屯婺(屯溪-婺源)六条高速公路。

第4条         主要公路

1.      尽快修建和提高环黄山公路的等级。建设际联――儒村二级公路、碧阳――西递――兰田二级公路,形成环黄山公路。

2.      修建岩寺—-万安的高等级公路,加强屯溪、岩寺、海阳三镇的联系。

3.      建设深渡-新溪口、绍濂――狮石、东临溪――白际、汪村――罗源的县乡道。

第5条         航运

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中心城区的航运码头,恢复屯溪至深渡的新安江水运。
第2节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6条         水资源规划:在屯溪率水河上游兴建流口岭、月潭二座中型水库,屯溪的枯水期水源问题将能够得到解决。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现有设施的配套挖潜改造,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缓解现状水资源缺乏的矛盾。黄山市河道天然落差大,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规划重点开发黄山区的浦溪河、屯溪区的率水河、祁门县的大北水的开发,既保障城市水资源,又提高水能开发效率。加强法制管理,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7条         电力规划

1.      供电电源--由宣城电网-万安变电站建成220KV第二回线路,在黄山形成220KV的环网供电方式,保证黄山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2.      变电所规划:在歙县县城以东吴山铺的小山上新建220KV变电所(1×120MKV)一座,新建110KV徐村变电所〔1×31.5MVA〕,扩建或增容祁门、太平、黟县的110KV变电所(1×20MVA)。

3.      110KV电网规划:新建220KV歙县变至徐村变、金山变、岩寺变和绩溪变的4条110KV输电线路,建设屯溪220KV变电站至月潭水库的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110KV歙县-徐村的二回线路;建设110KV万安-祁门输电线路,结合市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拟在开发区内新建110KV输变电工程,形成110KV万安-黟县-祁门-万安线路的环网。电网结构形成了以220KV万安变电所、歙县变电所为为中心,由110KV线路构成的放射性电网结构,增加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      35KV、10KV电网规划:根据黄山市三区四县的地理条件及电网接线,规划在屯溪区、徽州区的供电网络主要发展10KV电网,在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和祁门县发展35KV和10KV电网。

5.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划远期在徽州区岩寺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建设由宣城电网引入的500KV输变电工程,在屯溪再兴建2座110KV变电站。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975

主题

2726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积分
5404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5: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1条         航空

规划黄山机场按4D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要延长至3200米,开辟国际航线。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第2条         铁路

1.      铁路黄山站规划由现在的三等站规划为二等站。规划要求将原来铁路站场周围的居住、工业用地逐渐改造为铁路用地。铁路用地规划约为10公顷。在岩寺设立货运站,将渔亭站升格为四等站。

2.      建设皖赣复线,提高铁路运营速度。

3.      建设黄山-金华的铁路,加强皖赣线与浙赣线联系,增强黄山与上海、浙江、福建之间的交通联系。

4.      在规划期内,甘棠需积极建设青阳童埠-黄山铁路与国家沿江铁路接轨,带动黄山、九华山的旅游发展。

第3条         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徽杭(屯溪-杭州)、合铜黄(合肥-铜陵-屯溪)、屯景(屯溪-景德镇)和黄衢南(屯溪-衢州-南平)、屯宣芜(屯溪—宣城—芜湖)、屯婺(屯溪-婺源)六条高速公路。

第4条         主要公路

1.      尽快修建和提高环黄山公路的等级。建设际联――儒村二级公路、碧阳――西递――兰田二级公路,形成环黄山公路。

2.      修建岩寺—-万安的高等级公路,加强屯溪、岩寺、海阳三镇的联系。

3.      建设深渡-新溪口、绍濂――狮石、东临溪――白际、汪村――罗源的县乡道。

第5条         航运

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中心城区的航运码头,恢复屯溪至深渡的新安江水运。
第2节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6条         水资源规划:在屯溪率水河上游兴建流口岭、月潭二座中型水库,屯溪的枯水期水源问题将能够得到解决。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现有设施的配套挖潜改造,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缓解现状水资源缺乏的矛盾。黄山市河道天然落差大,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规划重点开发黄山区的浦溪河、屯溪区的率水河、祁门县的大北水的开发,既保障城市水资源,又提高水能开发效率。加强法制管理,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7条         电力规划

1.      供电电源--由宣城电网-万安变电站建成220KV第二回线路,在黄山形成220KV的环网供电方式,保证黄山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2.      变电所规划:在歙县县城以东吴山铺的小山上新建220KV变电所(1×120MKV)一座,新建110KV徐村变电所〔1×31.5MVA〕,扩建或增容祁门、太平、黟县的110KV变电所(1×20MVA)。

3.      110KV电网规划:新建220KV歙县变至徐村变、金山变、岩寺变和绩溪变的4条110KV输电线路,建设屯溪220KV变电站至月潭水库的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110KV歙县-徐村的二回线路;建设110KV万安-祁门输电线路,结合市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拟在开发区内新建110KV输变电工程,形成110KV万安-黟县-祁门-万安线路的环网。电网结构形成了以220KV万安变电所、歙县变电所为为中心,由110KV线路构成的放射性电网结构,增加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      35KV、10KV电网规划:根据黄山市三区四县的地理条件及电网接线,规划在屯溪区、徽州区的供电网络主要发展10KV电网,在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和祁门县发展35KV和10KV电网。

5.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划远期在徽州区岩寺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建设由宣城电网引入的500KV输变电工程,在屯溪再兴建2座110KV变电站。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