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初陈郡阳夏(jia第三声)县西乡靖仁里”,即今河南省太康县。原为项国,鲁灭之。汉分秦郡置淮阳,项地为阳夏县,唐初罢郡改阳夏为太康县,属陈郡。故云。 这段话源于桐城《云天汪氏宗谱》(今青草镇中楼村明清时名云天畈保),其意我想是:始祖始封地为颖川,故称颖川侯,颖川在春秋时为项国,后为鲁国所灭改名颖川,始祖受封时仍为此名。汉时改名阳夏县,唐初改名太康县。太康县名沿用至今。因为汪旭上谱表是在东晋,此时有阳夏名无太康名。hnnywjg本家提到的“在陈郡范围里,大致包括了河南的太康和淮阳等地。陈胜和章邯曾在陈激战,陈胜败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可见上谱表说“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是对的。但为什么又称“颖”,我想这是古代汉语的一个习惯——连称。如人名“曹操孟德”、“陈康肃公尧咨”,地名“华夏中国”,时间“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等。这时“颖”与“陈郡”并列连称,用“初”字连接,意即“原(初)名颖川现名陈郡”。 至于始祖被封的“颖川侯”中的“颖川”很可能要大于“阳夏县西乡靖仁里”,原颖川侯府设在阳夏县西乡靖仁里而已。 以上只是推测,望各位本家进一步考证。始祖的封地是汪氏起源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各位不能保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