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官名宦代不乏人
汪亨元,河南道御史,原江西景德镇人,元至正间来雄城经商,卜居顾城之东,家巨富,有诚信,尊儒重道,诗书传家,清官名宦,代不乏人。明清两朝汪亨元一门俊彦,登进士一人,中举5人,入贡32人,《直隶南雄州志•宦迹》列传者五人。
汪贞,明洪武十九年贡生,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升陕西按察司佥事。
汪一勺,明嘉靖庚子举人,授湖广归州知州,下车三载,百务咸举,士民爱戴,两台交奖。官至南康府同知。
汪一丰,生而颖异,及长,居家孝友,勤于学,接人以诚,乡里敬服。万历丁丑岁荐授翁源司训,升东安教谕,复补程乡,擢柳州教授,倡修圣殿,奖优济食,民颂其德。后署象州及武定县事皆有政声,两台交章论荐。卒祀柳州名宦。
汪桴,贞之后,登明万历甲辰进士,授河南南阳知县,以廉能著声,秩满,擢吏部,命未下,丁父忧,起复,以守正不事营求,仅补地曹主政。卒祀乡贤。
汪注,康熙甲子举人,丙戌任河南汜水令,戊子充同考官。为政尚简要,摧科不扰,听讼随事化导,捐俸赈饥,民颂其德。致政时,邑人揭帜“官清民安”以表其功德,日进食以抒悃款,洒泣不忍别。
汪枚,汪注之子,康熙己卯举人,任贵池县令,承父训以民为本,下车即书“良心难昧”四个大字于署额,以表廉正之志。在任惠爱百姓,不名一钱。后补寿张县令,持己廉介,居心宽厚,制事敏练,折狱平允。终以劳卒于官署。亲属扶榇归里时,县民遮道泣送。
汪氏家谱称,明初,其先祖曾任保昌、始兴、仁化三县粮长,在城东建官仓储粮,仓前街即因此而得名。明弘治末,建筑沿河水城,汪家六世祖汪鹗(岁贡)捐资为助,故水城内三松台原有汪氏祖墓得以不迁,并建汪公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