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道渊是安徽歙县人,生于1913年,后入上海大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学习。毕业后曾任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后入中央大学研究院深造,担任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时期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受训,结业后返重庆卫戍总部任军法处长。抗战胜利后历任北平警备总严办公室主任、政工处长。1949年底随国民党退台,先后入“革命实践研究院”第10期、“国力军法学院”学习,历任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教授兼训导主任,中兴大学教授,“考选部”第一、三司司长,“国防部”军法局长、军法复判局长、“国际部”常务次长、“司法行政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等职。最后又出掌继俞大维、蒋经国亡后的第三位文人“国防部长”之职。
汪道渊一再升迁,除了他本人具有一定的能力之外,很显然,他还具有一些做大官的窍门与秘诀。据了解汪道渊个性的人士分析说,汪最大的长处是:上级机关对他的任何安排他都毫不在意,要他干他就干下去,要他下台他也会欣然离开,不会有半点抱怨。蒋经国最欣赏这一点。例如他干“司法行政部长”仅两年半就被调职为“国策顾问”。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不顾不问可享清福的差使,谁知刚交下“司法行政部”的担子,就接到蒋经国的电话,要他到“总统府”上班,以备随时垂询。汪道渊在“国策顾问”任期内,是每天到“总统府”上班的三位“国策顾问”之一(另两位是沈之岳与魏景蒙)。
汪道渊的另一特点是深体蒋经国的心意。1983年底,国民党当局同意“国民大会”召开第七次大会而成立了“法律顾问小组”,研究是否修正临时条款问题,汪道渊经蒋经国圈定列为此小组的成员。小组开会时,汪道渊深知蒋经国的心愿,所以在会中力排众议,认为暂不修改临时条款为宜,将多数人士修改临时条款之议搁置下来。此中做法深得蒋经国嘉许。
( 附:汪道渊的胞弟汪道湘是我父亲的朋友,和我们家是同街邻居,汪道湘也因哥哥是国民党政要的关系,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运动员”。至到文革结束后,才落实政策得到平反,后也因哥哥在台湾的重要地位,成了县外事办和民革委员至到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