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泮”
(一) 在古代,人们平常进出文庙,走的旁边的礼门和义路(门).
走进文庙院内,最前面的中间那道牌坊称呼为圣门坊,左边为"德配天地坊",右边为"道冠古今坊".清嘉庆6年,文庙曾经改称为圣庙,"圣门坊"由此而得名;
与富顺文庙的格局略有不同.现在富顺文庙的"德配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是排在棂星门的两边的..
又:孔子为古往今来天地之间仁义道德至大成之圣人,所以才会有旁边所立的"德配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
圣门坊的后面便是泮池,也叫泮水.泮池上面架有一座状元桥,
富顺文庙的泮池上面架桥三座;中间一般都为九龙桥,除非皇帝,否则,休想通行
九龙桥左右的便桥,平日也是禁止行走的,只有在祭祀的时候,获取功名者方可通过此桥.有些地方又称这两座小桥为状元桥。
泮池的来历是效仿古时皇帝立的太学(辟雍),辟雍四周环水,中间筑起高地建堂。地方的文庙规格降低,就以半水环之,称泮池。
秀才开学第一天,由各州、府、县官率领绕泮池一圈,叫游泮。秀才入学也叫入泮。 过了泮池接着就要过棂星门,棂星又叫"灵星"或"文曲星".棂星门为三间.
(二) 另外解释:古时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生员,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
地处四川达州市渠县县城内的文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县,古属?国,秦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更名渠县。历年文风极盛,对孔子的尊奉特别推崇。早在宋代,渠县就建有供奉孔子的文庙。后因战乱频繁,原庙被毁,现存的文庙是前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改迁位置,费时118年之久才建成的。文庙气势雄伟,构思精巧别致,建筑工艺精湛,文化气氛浓郁,布局严谨有序,保存基本完好,堪称巴蜀一绝。
(三) 文庙大门雄伟壮观,朱红照壁,十分耀眼。正北面“宫墙万仞”四个遁劲有力的楷书鎏金大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两边大门悬匾,左有“圣域”、右有“贤关”,即圣贤所能至。桥护栏雕刻文房四宝、花鸟虫鱼、祥云怪兽等。中桥两头为精雕蟠龙,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可过此桥,寓意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两旁的二桥,也只有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才够资格过一趟,称做“游泮”,且要举行一定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始能走过。过了泮池,则为青砂细石砌成的“棂星门”牌坊,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上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祥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跳龙门”等浮雕图案,皆为上好石料,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巴蜀牌坊之首。能工巧匠砌成的“宝珠山”、七个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以及宛如玉带、碧波荡漾的渠江尽收眼底,使人遥思无限、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