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上溯祖宗本源,下列子孙支派,星居婚娶,生殁塟所均有考核。续修家谱乃遵祖敬宗,启程上下亲缘关系的一大要务。 我族历代谱序和中国姓氏大全均称,汪氏始于东周简王时,距今已近二千六百年,始谱于晋也,已一千七百年之久。汪氏得姓于颍川,郡望平阳,北国江南,子孙蕃衍,继世而新,代有文人。我汪氏務本堂七十二世祖(始祖)成二公,自江西婺源携其二子迁皖,其后三世一迁于会城(安庆)北五十余里之罗岭,一迁于会城东二十余里之茅荻山,后世子孙居大龙山麓,渐迁渐散,代愈远而族人愈多系愈广。 汪氏務本堂族谱,前自清乾隆甲寅——民国乙丑,总共只修五届。主修者为汪凤五、汪捷齐二先生,整个族谱为三十卷(木刻活印字体),我家存有務本堂族谱一大套,却在极左路线横行时代,被红卫兵所焚,仅剩下三本谱头〈一〉卷首上:(谱序、目录、续修谱序、像图);〈二〉卷首下(圣谕六条、家训、凡例、谱说、家礼图、行派引、派衍、老世系);〈三〉〈山契、禁约、公山契、祀田契〉。 汪氏務本堂族谱,现自民国乙丑——共和国丁亥,已脱修八十余年,无人为首纂修。据谱资料看,续修宗谱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朱晦庵曰:“人家三代不修谱而悖祖叛宗,则为不孝,是禽兽也,凡有人道者,岂不怀仁孝而重先人焉!” 为此,不顾古稀之高龄,经历三载,自弗奔走大江南北地,为壮族联宗,不怕酷热冷冻之季,艰苦跋涉,走家串户,寻访務本堂族民散居各地,由于宗谱脱修年久,导致族民意识淡薄,无法确定房系,但在走访中了解到多数族民很想修谱,为满足他们认祖归宗,只好遵循“能统则统”和“实则录之,缺则悬之”的原则。望广大族民,同心同德,共同把汪氏務本堂六届之谱修好。为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