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翁
发表于 2008-8-16 20:24:06
引用第39楼风雨兼程于2008-08-16 19:25发表的:
亮公,大风,及所有本家们辛苦了。
前几天,我到本地沙湖镇福利院去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们,幸会该院院长汪先生。经询问得知,他家有二本汪氏宗谱,且是大约一百多年前制作的。近五代人口,均在后面用毛笔或钢笔添加。因当天时间不够,没能前去观看拍照。待有空时,再去翻拍后,发到网上,供各本家研讨。汪院长是铁佛公后。为研究汪氏,会增加一些资料。我很高兴得知这个情况。待拍照后,发上来与宗亲们共享。
辛苦新公了,期待您的资料发上来共享。
汪孝先
发表于 2008-8-16 21:22:09
支持!!!加强宗亲互动
seadog60
发表于 2008-8-21 16:19:50
很有感慨!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9-12 17:14:52
感谢亮公、小宝等诸位本家对汪氏宗亲事业奉献的关心、热爱、意见和建议。赞同亮公思路,但也赞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块是“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合法的社会文化组织)”,一块是“汪氏宗亲联谊总会(研究会联谊部对外名称,属内部组织,会长由德高望重的研究会主要领导兼任,联谊部是其办公主体)”。
seadog60
发表于 2008-9-15 20:19:18
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汪华研究与汪氏联谊的相关度,汪华的重要性与汪氏的广泛性......
还有,汪华研究会网站与汪氏宗亲网???有点迷惑
汪春松-武汉
发表于 2008-9-25 21:27:02
支持!!!团结就是力量。
加强宗亲互动,弘扬宗亲文化。
wangdehai
发表于 2009-1-16 15:02:38
按大风最初的思路,汪氏宗亲会是主体,下设研究会、联谊会、基金会等执行部门。鉴于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汪氏家族的族情,目前允许合法存在的只有汪华文化研究会,因此,我们所设想的一切有关宗亲方面的活动,包括各地宗亲联谊活动,都应该也只能在这个大框架下展开。
以前不是很了解,现在很认真的看了亮公的帖子,感触很深,有些高兴,有些遗憾,支持庆丰和亮公的观点,在目前的大框架下,在着力与汪氏文化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宗亲联谊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度
汪逸群
发表于 2009-1-17 20:21:49
2007年6月汪华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为黄山市汪华文华研究会在2008年4月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其发起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绩是载入史册的。研究会成立后,大家要继续共同努力,按照江淮将军说的,以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为契机,以文化研究为宗旨,以宗亲联谊为纽带,以弘扬汪华文化和徽文化为己任,把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武汉汪利文
发表于 2010-10-15 11:39:32
1.先有汪氏宗亲联谊活动 后有汪华文化研究会
2. 各地汪氏宗亲是弘扬 汪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3.汪氏宗亲联谊活动是实现汪华文化研究会工作目标的重要形式
4. 汪氏宗亲联谊活动是完成和延续汪华文化研究会谱牒研究的必要途径
支持亮公观点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10-19 20:20:22
引用第47楼汪逸群于2009-01-17 20:21发表的 :
2007年6月汪华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为黄山市汪华文华研究会在2008年4月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其发起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绩是载入史册的。研究会成立后,大家要继续共同努力,按照江淮将军说的,以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为契机,以文化研究为宗旨,以宗亲联谊为纽带,以弘扬汪华文化和徽文化为己任,把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支持、认同亮翁的观点!!
支持逸群本家的观点!!
向汪江淮将军说的那样:
以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为契机,以文化研究为宗旨,以宗亲联谊为纽带,以弘扬汪华文化和徽文化为己任,把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