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发表于 2009-4-2 22:40:19

引用第32楼汪礼新于2009-04-02 19:59发表的:
寒山你好!
      您说:中 元 公 墓 在 大 畈 按 大 畈 习 俗 修建,恐怕未必。
      我们此地的风俗,是和明清以来的规矩大致相同的,不知你从哪里找到到的规矩,与我们这里的大相径庭。!!!!!!!!!

江右书生 发表于 2009-4-2 23:18:52

引用第26楼大风于2009-04-01 23:26发表的:
的确,刻碑之作多以常情视之,倒无过多定格。。

中元公墓修起来是很多本家的努力结果。。。

的确如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入乡随俗嘛。

汪礼新 发表于 2009-4-3 09:10:36

寒山本家,言语如有冒犯,我真诚向你道歉!
我不了解你那里的风俗,显然自以为是了。我的本意也是想提提意见,希望修复中元公墓一事尽善尽美。
至于本家警告我,让我自重。我想本家也许言重了。我没有什么地方不自重。
我还是存有疑问,你那里的习俗,墓碑上都有题碑人的印章吗?
希望寒山本家有此雅量,不吝赐教。

衍字辈 发表于 2009-4-3 10:17:12

有容乃大,我也是中元公之后,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提出不同的见解
既然本家看过有不同看法,外人也未必
或许是风俗有异,但不管怎么说,本家的心意是好的
对于碑上的字是由谁来书写的,始终认为不应该体现在面上的,让人看了不免会想,这究竟是想让大家看祖先还是看这字是谁写的呢?体现的是什么?
寒山本家不是也说要令立说明的吗
多说了两句,冒犯了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4-3 11:29:29

祝贺中元公墓修复告竣!鸿欣及大畈主持修墓的本家们辛苦了,感谢你们!

关于碑面文字的安排,各方的考虑都有些道理,我不参于评说。

逸群 发表于 2009-4-13 01:29:41

汪氏各位本家:我从歙县参加清明节祭汪王回来,看到家网上有关中元公墓修复的争论,感到很吃惊,我有责任把有关情况给大家讲清楚。去年4月4日我和江淮大哥等一行到大畈寻祖,看到中元公的墓掩埋在一片菜地里,心情十分沉重,当即与寒山等本家商议修复中元公墓。回京后又多次给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领导打电话,把修复中元公墓作为文化项目来做,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资助。经过寒山及大畈全体宗亲共同努力,在今年清明节前得以实现。碑是大畈宗亲和82岁高龄汪录生大哥坚持要我写的,我自知不能胜任,曾几次婉拒,建议请高人写,但是都未改变宗亲的初衷,如坚持不写也是对祖宗的不敬。碑文是与录生大哥等商量的。原则是:一要体现墓主人的身份,二要体现墓主人的地位,三要体现最吉祥的数理,四要体现对先祖的崇敬,五要体现时代气息,六要有根有据。为此,我研究了中国历代碑文的写法,考虑到当地习俗和现代审美要求,最终是参照汪氏宗谱中对先祖像赞的形式来写的,可以说基本上体现了上述原则。我把这个情况给大家解释清楚,如果有问题由我负责,希望本家不要为难大畈宗亲,更不要争论不休,妄加评论。大畈全体宗亲出钱出力,克服种种困难,把中元公墓修得如此之好,作为中元公后裔我们要衷心感谢他们,绝不能批评他们。我们还是要虚心点,学会尊重别人,不要自恃高明,好为人师,动辄批评指责别人,窝里斗。这种坏风气如果形成,我们将一事无成,宗族将毫无希望,这才是对祖宗的最大不敬,汪氏家族的最大不幸,这种坏风气从一开始就要予以制止,不能让其泛滥。再者,汪氏宗族在全国数百万,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是无法统一的,也不可能由某个人说了算,只能由当地自己去办,只要尽心尽力办实事,办好事,我们都要肯定和鼓励,不能也无权说三道四,品头论足。我们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及财力用在为汪氏宗族做些实事上,你有孝心也可以为祖先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不要光说大话空话,打嘴仗,损害宗族团结。你有意见也可以个别探讨交流,不要动辄在汪氏宗亲网上滥发议论。你说别人似有自高身份,自我卖弄之嫌,这句话恰恰成了你自己的写照。以上如有不妥,请各位本家指正。汪承兴字逸群敬上2009/4/13

汪礼新 发表于 2009-4-15 08:00:50

不会吧

汪礼新 发表于 2009-4-15 08:01:15

不知道逸群公发上文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我反正是挺费解的。
      我直言无忌,说话失之尖刻,我已经就此向寒山本家致歉。
      我并无片言只字对大畈宗亲修复中元公墓一事有所非议,只是对墓碑的格式提出质疑,又怎么是“对祖宗的最大不敬 ”?发表一点个人意见,又怎么造成“汪氏家族的最大不幸 ”?和几位本家对一件事情进行探讨、争论,又怎么成了“光说大话空话,打嘴仗 ”,“损害宗族团结”?有这么严重吗?有些无限上纲了吧?我不知道逸群公为什么、又凭什么给我下这样的断语。
      要说我对逸群公不够恭敬,也许是有的,但“对祖宗的最大不敬”是万万没有的;冒犯了逸群公虎威也许是有的,“损害宗族团结”也是显然没有的。我想,如果墓碑上的题字不是出自逸群公之手,逸群公的言辞怕是不会如此激烈吧。
       逸群公是解放军某部政委,又是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文才武略,夙所钦仰。想公位尊望隆,气度雅量自当非凡,但如此对待不同意见,怕是有失风范。

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9-4-15 13:53:38

   “虚心使人进步……”
   “兼听则明……”  
   “言者无罪……”   
  
  这些智者名言,说说容易,真真做到却不易,难道不值得我们作为终生提高休养的方向吗?愿与本家们共勉之。
  本不想“说三道四”。既然45楼的帖子是发给“汪氏各位本家”的。那么,作出回应也不为过吧!我认为:
  一、寒山等本家办实事的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寒山还为此专程到上海查找老家谱,可想而知,要办成一件事多么不易)。
  二、碑文如何写,按习俗;还是有所创新,只要目的是为了纪念先辈,由立碑人决定。如是一家一户的先人,他人自不必多言;既是众人的先辈,关心此事的子孙发表一点看法,也无可非议,何必激动。
  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家们不必苛求;
  四、家网上没有高官,只有为大家服务的管理员和版主,对于批评意见,只要本着“有则改之”的态度,就会心情舒畅;如能“以身作则”自然就会得到众人尊敬。然而说说容易……,衷言必竟逆耳,没有奉承话听起来好受(如什么“文武全才”“新时期汪华式人物”之类的话)。
  
   我说这些,自知本人也未必能做到。让我们大家一起自律吧!
                       汪大詠 2009/04/14

神鹰 发表于 2009-4-15 15:47:39

和气生财!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大畈始祖汪中元墓修复今日立碑 [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