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汪勇君

清明:汪华墓祠风水大家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72

回帖

5384

积分

认证会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积分
538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碑后的老碑同向

IMG_1731.jpg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0

主题

30

回帖

1058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058
发表于 2012-5-9 0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本家讲是《壬山丙向》呢?我是说坟墓河山何向?我一般不看碑

17

主题

269

回帖

8752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752
QQ
发表于 2012-5-13 1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汪氏出了越国公,越国公的父亲墓是不是很重要。

33

主题

200

回帖

7561

积分

风云使者

越国公——爽公——濆公——杨高

积分
7561
QQ
发表于 2012-5-14 06: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51楼(易寻) 的帖子

就是“二十四山”的“壬山丙向”。易缘著的《真传阴宅风水玄机》有详解。
越国流芳德业诗书昭世泽 公峰继美衣冠文物振家声

10

主题

30

回帖

1058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058
发表于 2012-5-18 0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位本家知道,越国公的父亲墓在哪里?

58

主题

135

回帖

564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641
发表于 2012-5-19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54楼楼主
   据通宗谱载  越国公父四十三世祖僧塋公,年74卒,塟云岚山。

1

主题

172

回帖

5384

积分

认证会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积分
538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县风水宝地多呵呵 ,请亲家看一篇米老师写的关于东北一处风水宝地的文章来类比联想一下!

    桓仁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中国易学自然标本地——神奇桓仁》,那里,易学很多的重要元素,都能找到几千年的大型自然标本,太极,八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主题

172

回帖

5384

积分

认证会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积分
538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牵挂                    

             认识桓仁,整整三年了。
            往事如烟,但我对桓仁的记忆并不如烟。
            
        三年前的秋天,我来本溪看望交流到此工作的好友周昊,并由此认识了他的同事沈吉庆先生,二人以一种近乎“绑架”的形式,将我带到了没有任何记忆的本溪属县——桓仁。
            
        一路上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种与繁华擦肩而过的感觉,横贯其中。二十九公里的满山枫叶,争相竞色,那种红色的鲜艳,让我在一生中第一次理解了流光溢彩的“溢”字的动感含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桓仁山多,山山相牵而又各自独立,是一种既喜群居又善独处的和谐。群山傲然耸峙,岩壑竞秀;拔地而起,崖壁如削。她们似乎没有山坡,好像如果有了和缓的过渡,就显不出它的卓然峭拔。有的山还没有一条山路,压根儿不让人攀登,只让人远观而不可亵玩。山上绝无亭台楼塔,拒绝了任何的人工包装和打造。桓仁的山最懂得自爱,它用浓密的植被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像古代的仕女,端丽而静穆。
            
        桓仁水源极其丰富,处处见水。浅浅的河床,潺潺的流水,碧绿澄澈,河底卵石直视无碍,历历可数。如果不是风吹过所激起的层层涟漪,飘柔的水面真的如同一幅打着细皱的精美绝伦的绿色练匹。
            
        沈兄对家乡桓仁的介绍,真可谓淋漓尽致。当他说到这里是清朝建筑的八卦城的时候,我精神为之一振。多年前就记得辽宁有一个“八卦城”,但是一直不知道在哪里,但也一直没有忘记它。因为我坚信,某个特定的时间,天人一定有所相应。
            而这次,就是那个特定的时间。
            
        在陌生的桓仁,所见所闻让我惊呆——我右手背上的天生太极图案,一直没有找到对应,而在这里,天、地、人三者惊人的重合了!太极县城、八卦古城,栩栩如生的青龙,白虎,……地温异常带,中国地图,都是旷世奇景。
            一路惊叹!
            这是一个世界上唯一具备太极、八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神奇地方!这是一个纯粹而鲜活的中国易学自然标本典范之地!
            它得天独厚。
            它让心灵行走。
         
            
        夕阳夕照下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六千多年的人类故事。多少个王朝的梦,都随着夕阳沉下去,多少个大人物,来了又去。而今,如苍海一粟的我,也曾在这片具有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易学文化的厚重土地上,留下了我的脚印——虽然,我的脚印,终将被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中,雁过无痕。
            在第二天的归途中,虽然我的笑靥始终像头天下午突然出现的那几道阳光一样灿烂,可是,此时又有谁知道我心中起起落落的潮涌呢?
            两天所见,流连于眼前的一幕幕已是人间稀世之物,而我那“再来”的念头早已沉淀于心。
         
         
        (二)
            时隔两个月,在时任县委书记王德波的盛情邀请下,第二次来到了桓仁,并由此对桓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应。
            后来,在王书记的决策下,在时任县长孙旭东的全力支持下,秉承文化兴县的理念,2006年我们成功的举办了首届“中国文化·易学高峰论坛”。
            
        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桓仁县的主要领导全部莅临大会,与会来宾聚集了众多国内外文史哲方面的一流专家,这也是桓仁历史上首次聚集了如此多的文史“大腕”。他们使得“桓仁”这个名字更为广泛、更为璀璨的口口相传。这是桓仁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自然魅力,带给他们的最直接的浸染和给予的结果。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由此而达致的易学文化的彰显,桓仁人民不能忘记这三个人:沈吉庆,王德波,孙旭东——他们为自己的家乡付出了全部地激情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我相信,一个人的生命肯定是和他生命以外的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将象种子一样地会在那个人的内心发芽,并长成一棵树,并在他的内部,对命运发出呼唤。
        生活在北京,又经常出国,所以,桓仁对我来说是属于遥远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之故。
            如今,重新穿越在繁华都市钢筋水泥的格局中,奔走在车水马龙的尘世间;而桓仁,那迤逦的自然风光,那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时时入心。
        我牵挂着那在残桓断壁中曾经的湮灭,牵挂着那年久失修、百多年前的清代八卦城墙,牵挂着那栩栩如生的白虎(山),牵挂着那穿越历史的珍贵文物,牵挂着那六千多年的人类历史,牵挂着那经年以来完备的易学自然标本……。
            而异乡的我,只能在心里说:桓仁,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牵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主题

172

回帖

5384

积分

认证会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积分
538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篇米老师的文章 ,有感触一定来说说交流一下偶

兰考县为什么一直会贫穷
          兰考县为什么一直会贫穷
           
      《淮南子》开篇即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身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源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汩汩,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神与化游,以抚四方。”这就是对“道”的概括。

          《逸周书·武顺篇》云:“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
          天道尚右,是说太阳从左往右运行;地道尚左,是说地球从右向左转动。地之道是西高东低,水向东流,我国的五大河流都是如此。
           
      “河图顺生,洛书逆克”(清·江慎修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昌为昌盛之意,亡为衰落断灭之意。以人的居住或行用之地的选取原则来说,就是以居用地前的水流以从西向东流为首选;在城市中,就以下雨天的水流来确定;若是平地,则以人进出的路径来确定。这样就符合“顺天者昌”的大原则。这是风水中的奥中之奥,称为“逆水得财”;如果情况同上面相反的话,就是“顺水退财”。(风水学中的得财之秘!)

          这些不传之秘,实际上都是天地之道,天地之规律。
           
      2002年,我第一次去河南的兰考县,在短暂的停留期间,当地一位官员问我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兰考还是这么落后,还没有脱贫?我问他,有没有大的河流在兰考附近流经。他说:有,黄河!我问他:黄河在境内流经的走势是怎么样的?他说:是从西南往东北流。我说:如果你提供的参数是准确的话,那我们兰考县城的主体一定是在河流的南侧。他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是的!我说该河流的对面还有县城或地区吗?他说有。我说:那里一定是富裕地区。对方点点头说:对面的县是河南省的经济强县。

          为什么相邻的两个县,仅仅一河之隔就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这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即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涵。“人法地”,就是地理特征对人的影响作用,在这里则表现为河流的流向对地域经济的影响。对于兰考县来说,黄河是以顺时针的方向流经的,形成了“顺水退财”的格局,所以对其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较为突出;而对面的地区则与之相反,形成了“逆水得财”的格局,顺应了自然造化而富足。山东济南的发展不如青岛,也是受到类似的制约。此外,所谓“退”与“得”的程度,也与当地人民的积极建设和水质有一定的关系。

          世界上有河流经过的地区数不胜数,以此原则来判断,亦颇为符合。
          因此,古人云:隔行不隔理。不管多少法门,用什么方法,只要理通了,法必定明。
           
      先德说:一星为一窍,一窍通窍窍通。懂得了天文,就一定懂地理;你会医(中医),就一定要通易。古人说:医易同源。“源”是什么?就是“道”,是天地之道、天地之规律。先天是源,后天是流,这就是源流。先天为源,为道,为根本!根本是不可变的,就像太阳一样。后天为流,为理,为用,是可变的,似月有阴晴圆缺,因而才有断流之说,而不说断源,因为道是不会断的!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与严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主题

172

回帖

5384

积分

认证会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积分
538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4: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久方知地有权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地,不仅仅指的是平面的大地,而是指代所有的立体空间。

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穷山而水出刁民”之说。

    那么何谓“穷山”呢?指的是岩石裸露、不毛之地等自然条件差的山。

    那么,大自然中的水又对人有什么影响呢?

    关于这一点,在 《吕氏春秋·尽数》中,已经讲的条理分明了——“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轻水所,多秃与癭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尫与伛人。”

    意思是说:自然界生成阴阳寒暑乾燥和润湿,四时的变更,万物的化生,没有什麽不会带来益处,也没有什麽不会带来害处的。圣人明察阴阳变化的时宜和辨别万物的有利之处,而使生命得益……那些缺水的地方,多患秃疾瘿疾的人;多水的地方,多患尰疾、躄疾(腿脚肿胀)的人;水甘的地方,多育容貌美好的人;水辛的地方,多患痈疽疮痤的人;水苦的地方,多患尫疾曲背(弯腰驼背)的人。

    古人不仅了解水质,还了解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功用——

    想当年,医生给王安石开方子,要他以瞿塘峡中峡之水泡茶喝。于是,王安石找苏东坡帮忙取水。

    水取来后,泡茶,茶色缓缓泛上来,并非起的很急,王说:你怎么欺骗我呢?苏大惊:你怎么知道?

    王说:瞿塘峡之水,上峡水流湍急,水性也急;下峡水流缓慢,水性也缓;惟有中峡之水,急缓交融,最宜泡茶。刚才茶色缓缓而起,一定是下峡之水。

    苏东坡连忙离席谢罪,说:自己虽专程去取水,但由于在船上打了一个盹,醒来时中峡已过,无奈只好取了下峡水一瓮,亲自送来。没想到竟然被你看出来了!

    你看,古人对水有着这么深刻的认知!



    不仅如此,古人对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比如王安石提到的用瞿塘峡之水所泡的茶叶——

茶叶会因由不同的区域而分出优劣,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写道:“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大多生长于南方,其生长之地也颇有讲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上等之茶生长在岩石中,中等之茶生长在沙砾、沙土中,下等之茶则生长在泥土中。“野者上,园者次”,野生的最好,园林种植的次一等。“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山阴下生长的茶最好不要喝,因其总不见阳光,过分阴寒、凝滞,喝了对身体不好。

    可见,不同的地方,出产的产品是不同的——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同气相求”所致。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中国文化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总结。

    这个水土,不仅仅指辽阔的山川河流,从小的方面来讲,也包含了我们的居住、办公、学习等空间。

    并且,人们与这个空间发生互动的时间越久,它内在的种种投射,就对人的影响越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