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5 14: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真实取决于文化的清醒 (米老师)
我很喜欢荀子。
荀子的思想,前继孔孟之余绪,后开儒家之新风。他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第一个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我对他最熟悉的是,除了他的“善为易者不占”之外,还有他议论精辟,格调高雅,闪耀着深邃的思想火花的认识论文章——《蒙蔽》篇。
所谓“蒙蔽”,按荀子的解释,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被事物的一部分蒙蔽了,就不明白全局大道理)所造成的。蒙蔽的人是不能明辨是非、得失、因果的。
荀子说,蒙蔽作用于人,存在四种情况:一是自我蒙蔽者,二是蒙蔽他人者,三是受他人蒙蔽者,四是不受他人蒙蔽者。
前三种,都使人的良知沉睡在内心深处,成为一位地地道道的睡美人,它们难以释放真正的社会价值观。而只有不受他人蒙蔽者,才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才是英明的君子,符合于孔子引用《诗经》所说的“有凤有凰,乐帝之心”,进而才会带来“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的人生境界,为世代所颂歌。(这就是不受蒙蔽所带来的福音)
然而,从古自今,我们屡屡被蒙蔽,情形数不胜数……。
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比如:
1、我们耳熟能详的“五湖四海”,现在有谁能不认为“海”是海水呢?可文化还原了之后,真实情况却是:古代的“海”,指的并不是水,而是晦暗不明之地!
2、传说古代最长命的人是彭祖,活了八百岁。其实不然!
彭祖是一个部落国家,这个部落国家的领袖永远顶着彭祖的公名,清儒孔广森在《大戴礼记》补注七云:“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诸国,大彭,豕韦,诸稽,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八百年而亡。”
这个八百岁的彭祖,几千年来给了无数人以不竭的激情,让他们的生命在蒙蔽中追可见,生命的真实,需由文化的清醒来彰显。
在《蒙蔽》篇,荀子不但详细精辟的论述了蒙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指出了达到至知而不受蒙蔽的方法——坚持真理!
他提倡:达到至精至微的人,要匡扶正道,要明辨是非,整治曲直,辨别治乱,要用来规范道德。只要端正了思想,“虚一而静”,任何是非均可明辨。真理是搞不乱的!哪里又有蒙蔽的情况呢?
荀子的这番言论,常常让我想起《史通》的作者刘知几。他在论“修史”时,强调以直笔为中心思想。
什么是直笔?“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怎样才能做到直笔?约有四端:不畏强暴(史德),分清邪正是非(史识),鉴别史料真伪(史学),不为浮词妄饰(史才)。
刘知几所论,俱得史学之神髓,史家之精神!
这难道不是荀子所倡导的匡扶正道吗?!
是!
当今学界,有必要重温这段文字,寻找丢失的一些文化传统。不敢强求直笔,曲笔亦可;曲笔不可求,则搁笔不书也罢。然而,偏偏有人妙笔生花,以歪曲迎合为能事,有甚者更满口玲珑,生造史实。
思想型态之良窳,实乃系乎民族命脉之衰兴。只有“直笔”才能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生命坦荡的释放。衰世中亦有刚强,盛世中也含悲辛。谈功绩要分析,论缺点须辩证。“实事求是”四个字,谈了上千年,要真的落到实处,其实没那么容易。涉及到学术、文化、思想、精神,则又有几个人有这种见识,有这种骨气呢?
我羡慕象孔子、荀子那样为生命而歌、而舞的人!我羡慕那些不断地了解自己、了解文化、了解文明的人!
而我更关注的是,下面的路要怎么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