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15:45:00

【采薇】

                                                                           【采薇①】
       (甲午②春,渡江。馆于姑孰③潘氏东轩,作诗以寓意④耳。)
       采薇采薇,山高路危。采之盈掬⑤,聊以克饥。薄暮无人,踽踽⑥独归。其归伊何⑦,路远莫致。焉得羽翰⑧,乘风而去。念我母氏,怀我兄弟。日月遄迈⑨,其如⑩忧悴⑾。翩彼晨风,集于丛木。载⑿飞载鸣,载生载育。人故不能,而罹⒀惸独⒁。用作是歌,以写心曲。
       【注释】
       ①《采薇》,原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词。写一位戍边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后借指隐居生活。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薇:野豌豆。
       ②甲午,这里指1354年。
       ③姑孰:姑孰为马鞍山当涂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当涂县城,是安徽历史最久的古城之一,因城南姑孰溪而名。
       ④寓意,寄托或隐含某种意义,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⑤掬,犹捧,指两手相合所捧的量。
       ⑥踽踽,jǔ,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⑦伊何,不堪设想。
       ⑧羽翰:大雁的羽毛。出自陆游《病雁》: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
       ⑨遄迈,chuán mài,快速前进;疾驶。
       ⑩其如,怎奈;无奈。欧阳修《渔家傲》: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⑾忧悴,忧愁困苦。
       ⑿载,又,一边……一边……。
       ⒀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忧患。
       ⒁惸独,qióng,孤独,忧愁。
       【大意】
       (1354年春天,考中元末进士,我渡过长江,回归故里当涂等待任命。曾留宿在当涂潘家的东屋,特做此诗来寄托情思。)
       薇菜采了又采,山势是这样高峻啊道路是这样艰险。采摘的薇菜捧满了双手,这就可以暂时充饥了。傍晚时分,路上没有行人,我只好孤独的一个人走向回家的路。不堪回想回到家中的样子,路途太遥远了;恐怕要回不到家,就要饿死在半路上了。到哪里去寻找能够载我的大雁啊,有了大雁,我就可以和它一起驾着风回到家去。这时的我,是这多么思念我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啊。日月无忧的东升西降着,怎奈我却是这般的忧愁困苦。早晨的风儿,轻飘飘的就进上了树丛里。鸟儿轻快的在空中又是飞翔又是鸣叫,我却想到了父母对我的生育教养的辛苦。人最不能忍受的,莫过于孤独一个人行走在世间。我写了这首诗,来表达我当时的复杂心曲。
       【简析】
       这首四言古诗,写于1354年春。时汪广洋已考中元末进士,归太平(安徽当涂)等待任命的路上。
       此时的汪广洋,已是身无分文,只能借宿在潘家的敞轩里,靠挖野菜充饥。孤独一人行进在回家的路上,身心俱疲,害怕自己回不到家就会成为路上的倒卧。精神恍惚中,幻想能有一只大雁把自己带回久别的家中,家中的亲人在期盼着自己的归来。
       路途的艰辛,让人心生怜惜。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16:31:45

【对竹】

                                       【对竹】
       我家湖水上,长与竹为邻。今夜月明里,相看如故人。
       【大意】
       我家住在湖水边上,并且常常与一片竹林为邻里。此时又是一个月明之夜,我看着这些竹子,好像看到了老朋友。
       【简析】
       这首小品诗歌,写景单一,写意单纯,应该为汪广洋早期作品。
       单就诗句所反映的地点来看,这首是应该是描写迁居太平之前。且从“湖水”来看,应该是写高邮的,这里的“湖”也应该是指高邮湖。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多喜爱竹子,赋诗咏竹的作品比比皆是。
       这首诗,通过对居家环境的描写来引入竹子,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来表达诗人注重人格修养、注重锤炼坚强的意志。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16:54:52

【挟弹图】

                                       【挟弹图】
       宫树已闻莺,王孙挟弹①行。金龙非爱惜,为尔好音声③。
       【注释】
       ①挟弹,携带弹弓。挟弹王孙,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
       ②金龙,金色龙形的装饰物,代指华丽的服饰。
       ③音声,乐音、音乐,多指器乐声和鸟叫声。
       【大意】宫廷的大树上,早已想起了黄鹂清脆婉转的叫声;官僚家里不务正业的子弟们携带着弹弓到处游逛。华丽的服饰不是他们最喜爱的物件,他们喜欢的是音乐声和鸟叫声。
       【简析】
       古人以“声色犬马”来形容不学无术的人的糜烂淫乐的生活。所谓“逮鸽子遛雀,不是好鸟”,正是这个意思。当然,现在要批判的认识这些现象。
       这首诗,作者以讽刺的笔触,剑指王孙公子们整日流荡、无所事事的丑态。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17:13:37

【写兴】

                                             【写兴】
       彭蠡①惊涛急,匡庐②积翠重。东林③潇洒地,只合卧云松。
       【注释】
       ①彭蠡,pénɡlǐ,即彭蠡湖,为鄱阳湖古称。位于江西省境内,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②匡庐,指江西九江市的庐山。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
       ③东林,即庐山西麓的东林寺,建于东晋代,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在东林寺,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
       【大意】鄱阳湖里掀起了汹涌的波涛,庐山上长满了茂密的草木。来到令人惬意的东林寺中,情不自禁的一起趴卧在高大的松树丛中。
       【简析】
       即兴小诗,描绘了鄱阳湖、庐山、东林寺的秀丽景色,抒发的是一种浓浓的快乐。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20:05:32

【赠孙炎】

                                        【赠孙炎①】
       建业②孙公子,文如李谪仙③。江头看明月,醉枕酒瓶眠。
       【注释】
       ①孙炎(1323—1362)字伯融,应天府句容(今属江苏镇江)人。身材魁梧,跛一足,谈辩风生,抱负远大。元末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朱元璋下金陵,从征浙东,历任池州同知、华阳知府、行省部事,为朱元璋委派到刘基手下。总制处州时,与知府王道同、元帅朱文刚一同被叛军杀害,追赠丹阳县男,谥“忠愍”。《明史》有其传。
       ②建业,今南京。
       ③李谪仙,李白的别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大意】
       南京的名流才子孙炎,写出来的文章极像李白。站在长江边上观赏明月,喝醉了酒就枕着盛装酒水的瓶子睡着了。
       【简析】
       孙炎与汪广洋几乎是同时被朱元璋起用的,是同僚更是朋友。孙炎虽有残疾,却乐观豁达,同时孙炎在诗作上负有盛名。相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使诗人与孙炎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总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交情是很不一般的。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20:54:34

【过吴城山】

                                  【过吴城①山】
       夜过吴城下,不眠闲倚窗。溯流②双橹健,摇月下西江。
       【注释】
       ①吴城,今江西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
       ②溯流,逆流而上。
       ③西江,赣江在鄱阳湖的西面,有西江之称。
       【大意】夜间来到吴城城下,夜已经很深了,听着滔滔的赣江水流淌,总不能入眠,只好无聊的倚靠在窗前。向窗外望去,逆流而上的江船的双桨站在奋力的划着,在月光下摇摇晃晃的行驶在赣江里。
       【简析】
       题为“山”,却只字未提山。该诗的落脚点是最后两句,即描绘江中的溯流船只。吴城镇出于山上,山下即是滔滔赣江。写水越是激昂,越是证明所处的位置之高,正是为了突出山势的高峻。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采用了《诗经》里的“赋比兴”三手法的“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21:17:24

【夕景】

                                                【夕景】
  水树和烟生,人家傍沙语。孤帆何处来,惊凫去如雨。
       【注释】
       ①和,响应。
       ②傍,依傍。
       ③凫,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大意】
       树木应和着烟气生长在浅浅的水中,依傍在水边的沙地上的茅屋里传出了低低的人语声。一片不知从何处驶来的帆船,受到惊粟的野鸭像疾逝而落的雨点。
       【简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品。短短二十个字的小诗,共描写了七种景物,却没有堆砌辞藻之嫌。这一点,是诗人精妙组合、精心构思才能达到的效果。如果把这几种景物绘到纸上,一定会使一幅精美的画卷。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21:57:57

【五花涧】

                                          【五花涧①】
       桑麻②生暝烟③,沙碛④露晴雪。尽日不见人,凉蝉⑤自鸣咽。
       【注释】
       ①五花涧,在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上蔡县志》载:五花涧在城南二十五里芦冈之右。
       ②桑麻,农作物。
       ③暝烟,暮烟。
       ④沙碛,shā qì,沙滩,沙洲。
       ⑤凉蝉,秋蝉。
       【大意】
       旺盛的农作物中冒出了阵阵暮烟;晴日下的河边沙洲上好像下了一层薄雪。日头快要落山了,再也见不到人迹;秋蝉独自在风中鸣响着。
       【简析】
       上蔡县历史悠久,是古蔡国所在地,是秦丞相李斯故里、汉相翟方进的故里,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古朴典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诗人的眼中竟是如此的状况,说明作者看到的战乱之后的惨景。
       前两句,“暝烟”、“沙碛”、“晴雪”都是冷色调词语,极力渲染五花涧的凄凉。而后两句则直接写到“凉”和不见人迹的凄凉景象。
      “凉”字,是“诗眼”。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 22:43:23

【江上】

                                       【江上】
       昔从江上去,今从江上还。家僮①笑相语,又过小孤山②。
       【注释】
       ①家僮,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②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的长江之中,南与江西省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号称“长江绝岛”。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小孤山以其独立无依而得名。
       【大意】
       昔日我是从江上离去的,现在又是从江中归来的。随从的仆人笑着对我说,我们又要从小孤山路过了。
       【简析】
       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的小孤山,以奇、险、秀、孤而闻名于世,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游人来到这里总是心旷神怡的感觉。
       诗人再次路过这里,不禁勾起了对小孤山的留恋。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2 14:51:48

【游金华山】

                                             【游金华山①】(三首)
       空翠②盘盘下鹤群,仙家鸡犬③静中闻。东风忽遣廉织雨④,吹落松稍几片云。
       玄都⑤静者学仙处,说在金华小洞天⑥。偶忆骑鲸⑦沧海去,石田瑶草⑧自年年。
       湿雾空濛⑨啼画眉,满山黄竹雨垂垂。隔溪乱石如羊白,想是初平⑩去后遗。
       【注释】
       ①金华山,位于浙江金华城北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气候湿润、云雾缥缈,环境清凉宜人,洞奇石怪、山幽水秀,山水妙合,林洞掩映。属原婺州,为道教隆兴之地,是中国道仙的摇篮和云集地之一。许多道教名士都曾游历或修炼于此,其中,牧羊大仙黄初平是金华山的灵魂,他匡正去邪,乐善好施,向为后人敬仰。
       ②盘盘,山路曲折环绕。
       ③仙家鸡犬,也作“云中鸡犬”,比喻仙家生活。“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留歌扬帝归。”
       ④廉织雨,像丝绸一样细的雨丝。
       ⑤玄都,传说中神仙居处,泛指道观。
       ⑥洞天,道教所称的地上仙境。道家有三十六小洞天,金华山洞名曰“金华洞元天”。
       ⑦骑鲸,俗传李白在采石矶醉骑鲸鱼,溺死浔阳。后多用来比喻隐遁或游仙。“骑鲸”和“驾鹤西去”等说法,都是死的隐晦说法,一般多用于高寿与德高望重的人。
       ⑧瑶草,传说中的仙草、香草,后泛指珍美的草。
       ⑨空濛,细雨迷蒙。
       ⑩初平,传说中的仙人黄初平。郁达夫诗有: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初平。“金华牧羊儿”指得道成仙。
       【大意】
       曲折环绕的山路上,雾气笼罩的青绿树丛里飞出了一群仙鹤;在这幽静的圣地中,听到了仙家世界里鸡鸣狗叫的声音。一阵东风送来了蒙蒙的细雨,吹落了松枝上的几片云彩。
       道观是喜静者修仙成道的地方,最好的去处就是金华的元天洞。偶尔想来了骑鲸而去的李太白,冷寂的石室和芳香的仙草却是常在。
       湿润的雾气和迷蒙的细雨中,画眉鸟儿在啼叫;霏霏的细雨淅淅沥沥的滴落在满山的竹林里。隔着溪水望去,纷乱的石头向成群的羊儿一样白,莫非这就是黄大仙成仙前牧放的羊儿。
       【简析】
       元至正十八(1358)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率军攻占浙中要地婺州,曾暂住金华山赤松宫。这时的汪广洋以行枢密院掾史的身份该随从朱元璋率军出征。当年腊月十二月廿二日,置中书分省于婺州,汪广洋被封为独掌人事、审计和监察的官员(照磨)。
这三首七绝,就写于此时。
       朱家军所向披靡、连得胜仗;汪广洋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他有感于金华道教圣地的风土人情和幽静环境,写作了这组律诗。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凤池吟稿》专贴